50年前,我們飛向月球 50年後,我們環遊太陽系

2021-01-09 大河網

    《太陽系度假指南》

    作者:[美]奧莉維亞·科斯基

    [美]加納·格魯賽維克譯者:秦鵬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暑期的夜晚,站在大地仰望星空,你會不會想到每一顆星星都可能是一個絕妙的度假地,想像自己身處木衛二,近距離觀賞著木星上已經存在數百年且比整個地球還要大的巨大風暴,或是在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裡攀巖,又或是在金星的懸浮城市中觀賞窗外奶油糖果色的天空和壯美的金色雲霞……

    自從《太陽系度假指南》面世後,在全球就掀起了一場「在太空旅行」的熱潮,這是一本獻給好奇太空探險者的必備指導手冊,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太空知識科普讀物。如今,中文版《太陽系度假指南》在國內正式發行,國內出版方表示,這是一本充滿閱讀體驗的「科普讀物」,雖然大部分讀者會清醒地知道自己有生之年無法登上太空,但這本書會展現美好的場景,讓人們覺得那一切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科普讀物

    《太陽系度假指南》的作者是奧莉維亞·科斯基和加納·格魯賽維克,前者是紐約大學新聞學碩士,後者則是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博士,曾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天文學家及科學教育家。從類別來說,這是一本獻給嚮往太空的讀者的星際指導手冊,它把最新天體物理學知識變成了旅行攻略,把非凡的想像力和嚴密邏輯完美融合,為讀者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兩位作者的專業背景,再加上在著書過程中諮詢了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太空律師,從而保證了書中的知識真實嚴謹。

    在中文版出版方未讀編輯張雅潔看來,《太陽系度假指南》首先是一本科普書。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創新,這本書有科普的內核。市面上能夠看到的有關太空的科普書很多,但這本書和其他科普書最大的區別在於,從來沒有人用這樣一種極具代入感的方式向我們介紹過宇宙。別的科普書像紀錄片,但這本書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變成了冒險片的主角,「我們聽到火箭的轟鳴,感受到座椅的震動,經過一個又一個行星,驚嘆著自己看到的一切」。

    相對於其他同類科普書籍,《太陽系度假指南》的最大特點就是把科學知識具象化了,書中並不是硬邦邦的數據,也不會給讀者直接呈現火星照片。「它有場景、有畫面,需要你展開聯想,腦補生活場景,腦補真正在遙遠的星球上度過一段時間會是什麼樣子。我覺得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好,你甚至不會覺得自己在讀書,而是真的在做旅行攻略,拿在手裡的不是只能擺在書架上的書,而是登上火箭飛船時必須帶的指導手冊。」張雅潔表示。

    人類何時能進行「太空旅行」?

    引進外文書籍時,人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做到在把握原作精髓的基礎上又能符合國內讀者閱讀習慣,從而做到「信達雅」。據介紹,《太陽系度假指南》的英文原版非常有趣,為了儘可能還原原書效果,國內出版方就特別注意這一點。張雅潔介紹:「這本書的譯者是資深科學迷,雖然沒有專業的學術背景,但從小就對天文很感興趣,之前也翻譯過很多科普類、科幻類的作品。正如前面所說,這本書的內核是科普,因此,為保證專業性,我們也特別邀請了果殼網的頻道主編來做這本書的審校。譯者老師和審校老師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議,也在很多專業問題上進行了指導。」

    有很多讀者看完書後都有一個疑問:「我們離書中的太空旅行還有多遠?」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科學史博士趙洋在新書發布會上介紹,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條件,是可以讓人類登上太空的,但就個人條件而言,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太空人那樣身體和心理抗壓性都很出色,「如果我們要考慮旅行這個概念,就得讓技術來適應普通人,而且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商業體系,比如你的保險要怎麼買。放在一百年前,我們也會幻想太空旅行,但可能不會落實到如此具體的問題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太空旅行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關於很多家長關注的這本書是否適合兒童閱讀,張雅潔認為,兒童初讀這本書稍微有些難,但如果是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讀,將書中的場景描述出來,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張雅潔表示,之前組織的線下活動有許多小朋友參加,都非常認真,能夠聚精會神聽完整個演講,而且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人在太空裡要怎麼吃東西,「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小朋友長大的時候,說不定人類就真的實現了太空旅行」。

    《太陽系度假指南》是一本像科幻小說一樣好看的太空科普,它將帶你開啟一場真正的「太空之旅」。

相關焦點

  • 塵封50年的月球秘密,NASA解鎖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樣本
    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我們在月球上收穫頗豐,尤其是作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背的國家,我們更是獲得了獨一無二的珍貴資料,再加上今年是美國成功登月50周年紀念,在此背景下,月球在今年成為了熱門話題。美國自從登月成功後就慢慢地將精力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天體上,對月球的重視程度呈直線下降,但是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他們似乎眼紅我們的探月成果了。於是NASA再次制定了2024重返月球計劃,此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再次載人登月。不僅僅如此,為了刷存在感,美國還公布了一份封閉了50年之久的關於月球的秘密。
  • 50年前,太空人在32萬公裡外發出緊急求救: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
    ​50年前,在飛向月球的阿波羅13號上發出緊急求救: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成功在月球正面登陸,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先後踏上月球的土地。同年,阿波羅12號也成功登陸月表。到了1970年,阿波羅13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離開地球,準備第三次前往38萬公裡外的月球。然而,這趟旅程卻充滿了致命的危險。
  • 人類登月五十周年:50年前是「秀出肌肉」,50年後是「嗅到雞肉」
    自美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第一腳踏上月球,不知不覺已過去了整整50周年。近期,#人類登月50周年#相關話題備受關注,許多未曾經透露的細節也公之於眾。畢竟,登陸月球是全人類智慧結晶,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上帝之眼200年前被發現 竟預示太陽系50億年命運
    上帝之眼200年前被發現 竟預示太陽系50億年命運2016-4-26 10:51:19 來源:科技訊 &nbsp&nbsp&nbsp&nbsp2016年4月25日,上帝之眼200年前被發現,竟預示太陽系50億年命運。近日,英國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了「上帝之眼」。
  • 50年前,美國在月球插了面國旗,如今又被發現,卻引起科學家爭議
    淮南子》等古書,嫦娥因為偷吃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藥,從而飛向了月宮。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飛到月球附近;2年後,甘迺迪在國會上提出「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因此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時踏上了月球,成為登月第一人。
  • 50年過去了,但「阿波羅」號帶回的月巖,仍能告訴我們很多的秘密
    「我們會仔細觀察阿波羅樣品繼續獲得新的信息,」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Juliana Gross補充道。例如,她說,對這些樣品的研究已經發現,並不是樣品中的所有東西都來自月球。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阿波羅的一塊月球巖石上的一塊卵石似乎是40億年前地球表面爆炸的一塊碎片,這讓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地球巖石之一。
  • 50年前人類第一次環繞月球「阿波羅8號」飛船見證地球升起
    1968年12月24日,太空人威廉·安德斯從阿波羅8號飛船的舷窗,通過長焦鏡頭看到了月球。此時他們正在環繞月球飛行第4周,距地球39萬千米,日落線正好通過非洲,南極洲消失在地球的底部,南北美洲都處於陰雲中。安德斯大喊:「我的天啊!看那邊,這就是地球升起。哇,真漂亮!」
  • 人類50年前已登月,為何過了幾十年,卻再也沒有登過月球?
    太陽系再機緣巧合之下誕生地球這麼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地球又在特殊的情況下,出現了人類這一智慧族群。而人類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終於邁出了走向宇宙的第一步,蘇聯的阿波羅號在1969年7月16號,成功的發射。並在之後的5天時間內成功的登陸月球。
  • 阿波羅13號登月50年後,我們現在能夠以太空人的視角看月球了
    阿波羅13號50周年,現在我們也能看到太空人們看到的月球景象本周六(4月11日)是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3號(Apollo13)任務5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次令人意外而又驚心動魄的環月航行。現在,一個現代月球軌道探測器重現了阿波羅13號飛船太空人們看見的月球表面景象。
  • 登月50年:月球君,我們又回來了,而且不走了喲
    1969年,人類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在接下來的3年裡,將12人成功送上了月球,你們出生得太晚,錯過了人類與月球首次親密接觸的事件。但下一次,你們將不會錯過,因為,5年後,即2024年,美國宇航局將再次將人類送上月球;再過大約10年,中國也將進行載人登月。
  • 美國要去月球撿屎?50年前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留下了96袋便便
    美國2024年要重返月球,這已經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至於美國是否能按時在2024年再次登陸月球,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是,美國重返月球的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要在月球上「撿屎」!人類留在月球的腳印你沒看錯,美國確實是要去月球「撿屎」,撿50年前美國太空人留在月球上的屎。
  • 超好玩親子音樂系列:我們一起飛向月球吧!
    嗖搜搜,我們一起飛向月球吧!「驚險刺激」太空之旅,超好玩的親子互動音樂遊戲,記得最後飛向月球時把寶貝們舉過頭頂哦!倒計時開始,快來一起登上航空飛船!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就從簡單好玩的音樂遊戲開始歌詞:Zoom zoom zoom 嗖嗖嗖,We're going to the moon 我們要去月球嘍Zoom zoom zoom
  • 還比不上我們50年前的技術
    最近嫦娥5號的等於行動了可以說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嫦娥5號的任務和以往不同,這次它是需要從月球上挖些土壤回來的。所以這意味著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再一次從月球上偷東西了,自然是具有很大意義的。而NASA也是在推特上表示了他們的關注,可通篇沒有一點祝福,反而進行了道德綁架,讓我們公開所有的數據供全世界的人們一起研究。這波操作引起了網友的謾罵,紛紛在他們的推特下面對這樣的行為感到不恥。於是就有的美國專家跳出來了:嫦娥5登月中國人興奮什麼?還比不上我們50年前的技術。
  • 50年前美國在月球上插的旗子,如今變成啥樣了?答案讓人詫異!
    美國50年前登陸月球,插在月球上的旗幟,如今變成什麼樣了?,美國也是第1個將腳步登上月球的國家,這也是意義非凡,那麼50年前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插的旗子,如今變成什麼樣了?在1969年,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計劃,並並且美國有一名太空人將旗幟插在了月球上,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卻對此表示了懷疑,畢竟美國後來再也沒有實現過登月計劃,很多人認為1969年的登月正在虛假,其實關於美國在上個世紀到底有沒有登錄過月球,在近幾年來,也是成為了科學界的一大未解之謎,而美國對此也不做出相對的回應,畢竟在美國人眼裡這些質疑都是無稽之談!
  • 我們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500年還是50億年?
    大約在45億年前,在早期的太陽系星雲中,地球誕生了,在一億年後被忒伊亞的天體碰撞,撞飛的物質經過吸積形成了月球。當時的地球就如同一個熾熱的火球,在四五億年後,冷卻了下來,與此同時,在四十一億年前,生命出現了。
  • 美國50年前登月是假的?插在月球上的旗幟現在變成啥樣了?
    自古以來人類都對地球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通過古人創造出的神話故事我們也能感受到這種嚮往。而人們最嚮往的就是月球,這顆地球的「好朋友」,陪伴地球度過了四十多億年,在人類還沒發明電燈之時,月亮成為了主要光源之一。
  • 50年前美國首次登月,太空人在月球上插了一面星條旗,現在咋樣了
    近日,中國將嫦娥五號送到了月球,並在上面插了一根小小的中國國旗。嫦娥五號登月後,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們的話題又回到了50年前美國登月的狀況,陰謀論又捲土重來。在很早很早之前,人類仰望星空,還以為地球是世界的主宰,直到科學力量的灌入,人們才發現世界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太陽與月亮本身就是獨立於地球之外的星球,此外還有浩瀚的銀河與宇宙。人類產生了看看宇宙的想法,但因為科學力量的原因,人類的步子只邁向了月球。
  • 50年前他在月球上說的這句話,如今成為「公廁名言」
    那時的人們認為花費了250多億美元除了帶回一堆沒用的月球巖石外並沒有帶來任何實際收益但是在50年後的今天看來>阿姆斯特朗的那一小步的的確確是人類的一大步時至今日我們還在受益於那個拿錢燒出來的計劃例如為了解決飛船電子元件超重的問題50年前德州儀器的工程師拋棄了傳統做法將所有元器件都焊在一塊晶片上
  • 50年前插的旗幟還在月球嗎?
    美國在50年前曾經登錄到月球之上,月球上高高揚起的美國旗幟指引了美國人,也激勵了世界上其他國家探索月球的過程。如今,那個插在月球上的旗幟變成什麼樣了呢?還在月球嗎?登月夢想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儘管我們生活地十分安定與幸福,但是身處地球的我們也擁有著最遙遠的夢想:登上月球。登月的夢想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產生,如今的人們依舊初心未改,月球仍然是很多人夢中無數次到達的地方。
  • 《飛向宇宙深處》:送給所有仰望星空的人
    在本書中,我們不僅要從地球出發重新認識太陽系,關心正在縮小的水星,參觀木衛二和土衛六;還要研究沿途的彗星是否曾為地球帶來了生命……除此之外,這裡還有眾多歐美頂尖學者與你連線,解答宇宙謎題!  1969年的7月20日,有個人站在月球表面,向全世界公布「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如今,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這一步已經邁出了整整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