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上至少生活著一萬種恐龍

2021-01-15 騰訊網

[摘要]現代科學是從西方開始的,西方科學家對科學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探索意識很強。中國人則很少有這種探索意識。我們更多的是跟著走,能跟著走就不錯了。

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已經給60多個物種進行了命名

徐星在古生物研究界更廣為人知的事件則是他糾正了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有關「古盜鳥」的錯誤報導,避免了錯誤知識的傳播。他撰寫的科普文章《飛上藍天的恐龍》入選了小學課本,堪稱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普及知識的典範。

徐星最近獲得的獎項是「中國2014年年度傑出科技成就獎」,因為他「在恐龍演化和鳥類起源研究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成果。」2015年,果殼網將徐星選為首批科學人科學顧問。

然而,徐星告訴澎湃新聞他上大學時並不喜歡古生物學,「我小時候想過當和尚,一代高僧,雲遊世界。」

6月9日,徐星在工作間隙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他表示,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貢獻是最大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上海自然博物館恐龍盛世展廳內,多棘沱江龍模型。張新燕澎湃資料

恐龍是麻雀和三角龍的最近共同祖先及該祖先的所有後裔,這句話你懂了麼?

澎湃新聞:什麼是恐龍?

徐星:傳統上定義的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陸地上的一類直立行走,頭骨、四肢上有一些相應的有助於快速奔跑的變化、腦顱更加發達的一種動物。現在的定義更嚴格,不是按照特點而是按照親緣關係來定義的,如「恐龍是麻雀和三角龍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這個定義小編起先也沒看懂,耐心看下去,你就會懂)。

澎湃新聞:如何研究恐龍?

徐星:大類上講,我們做的是古生物學的基礎研究,描述它的形態,把解剖學上的主要特徵搞清楚。另外從分類學上來研究,判斷種類是新的還是舊的,你也看到我命名了幾十種恐龍。這些是學科的基礎和根本。

在這個基礎上,再探討其他問題,比如和鳥類起源相關的問題,生物演化的問題。還會做一些功能和行為的問題:比如飛行是如何產生的,這需要做一些骨骼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的分析。還有一些生物結構的研究需要多學科交叉,比如恐龍的翅膀如何演化。還有一些和地質學做一些結合,探究恐龍生活的環境。還有一些工作是研究恐龍多樣性的演化規律,這些規律和環境有沒有關係。我去新疆、遼寧、內蒙這三個地方比較多,還有山東也去的比較多。那邊的化石多。

澎湃新聞:是不是侏羅紀時期恐龍最多?

徐星:也不一定,中生代分三個紀,分別是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恐龍的多樣性是一直往上走的,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的多樣性達到最高。

澎湃新聞:恐龍到底有沒有滅絕?

徐星:從剛才的定義來講,恐龍還包括麻雀。如果按科學定義來講,我們現在的地球上生活著至少一萬種恐龍,你說有沒有滅絕?肯定沒有滅絕。恐龍分成很多支系,像鳥類的支系就在6600萬年的大滅絕中生存下來了(這下懂了吧)。但是其他的恐龍支系都滅絕了。

澎湃新聞:鳥類和恐龍的關係,如何證明?

徐星:這是典型的進化問題。達爾文的進化論簡單來講就是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分成了越來越多不同的物種。

比如鳥類和其他動物是有關係的,只是關係有近有遠。鳥類最近的親戚從演化的關係來講其實就是相似性的比較。這種相似包括外表形態、骨骼結構、血液、肌肉系統,從宏觀到微觀都是相似的。

比如現在的親子鑑定就是通過DNA鑑定兩者的相似性。恐龍和鳥類也是一樣的道理,科學家找到所有信息,兩者相似度越高,說明親緣關係越近。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研究現代鳥類、鳥類的化石,研究各種恐龍的化石、化石的解剖學特徵、化石的微觀特徵、甚至蛋白質的片段。有大量的化石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了恐龍和鳥類的相似性。最終得出結論,鳥類肯定是從恐龍當中的一支演化而來的。

澎湃新聞:恐龍會不會復活,或者在陸地的某個角落還活著?

徐星:陸地上典型的非鳥類支系的恐龍存在可能性幾乎為零,鳥類是存活的。確實有一個美國的作家寫過一本小說,其中提到:人們在非洲一個偏僻的地方發現了活著的恐龍,但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不說百分之百,也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不存在。

澎湃新聞:這其實還是涉及到對恐龍的定義,人們對恐龍定義是有誤差的?

徐星:對,恐龍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小型的、也有巨型的、有吃肉的、也有吃草的。但人們常常拿一兩種恐龍來指代所有的恐龍,這是一種以偏概全,這是最大的誤差了。

澎湃新聞:如何做關於恐龍方面的科普?

徐星:作為基礎科學的研究者,科普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基礎科學科研的核心作用是構建人類的知識體系。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做科普,一個是寫了一些科普文章、書籍;幫助電視臺拍了不少科普的電視節目,如中央電視臺、BBC等;此外我們也幫一些博物館的展覽做學術指導。

此外,我還輔導中小學生在一些簡單的科普項目,帶一些初中生做一些野外考察,尋找恐龍化石;我還帶了中關村三小的學生做一些小的項目。他們學了我的課文《飛上藍天的恐龍》,對這個很感興趣。我就帶幾十個孩子做了一個科普項目。他們對科學、自然、化學的理解力超出了我的想像。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中的恐龍化石模型。張新燕澎湃資料

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貢獻是最大的

澎湃新聞:你在恐龍研究方面獲獎很多,你如何看待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

徐星:最近二十年來,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成為世界恐龍研究的中心之一,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上影響力和貢獻是最大的。其他古生物學科也和恐龍研究一樣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澎湃新聞: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

徐星:最大的原因是資源優勢,咱有大量的化石發現。古生物學是一個資源學科,要有化石才能做研究。從整個世界背景來講,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整個古生物學都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尤其是我國在高速的經濟建設中發現了大量的化石,從貴州、雲南到遼寧、河北的化石大多是被農民發現的。

第二個,相對來說,中國從事恐龍研究的學者,跟進西方主流研究方法步伐快一些。基本上在方法上、研究思路上和世界主流研究方法的處在一個水平上。

但中國恐龍研究的缺點也很明顯,無論是總體研究者的素質還是個體研究者的素質和西方同行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比如說我和世界上最頂尖的研究者還是有很大差距。

澎湃新聞:為什麼?

徐星:原因也很簡單,科學素養需要長期的積累,美國的精英教育是很好的,他們從小學到初中的長期培養科學方法,他們的科學方法的應用、拓展都超過我們。

另外一個因素是科研環境。我們這些年在硬體上進步很快,但總體科研環境還和歐美國家有很大差距。舉個例子,去加州伯克利訪問的時候,我注意到我的古生物學同行周圍有做生態學的、生物力學的,有做系統發育分析的,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你很容易找到新的研究問題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國內在這方面就非常薄弱。

西方科學家對科學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

澎湃新聞:你什麼時候第一次接觸恐龍化石?

徐星:我明確記得的是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生物研究所)讀研究生專業時接觸到的。我是從新疆考到北京來的,上面寫古生物學,到了北大才知道是地質系。大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古生物。即便見到恐龍化石也沒有激動的感覺。這在中國,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是普遍的現象。不像西方人很多人是從興趣著眼開始進行研究的。我認識的西方同行,很多從5、6歲就對恐龍感興趣。

現在我們所裡做古生物研究的有70多人,我覺得至少有一大半以上的人並不是因為喜歡或者感興趣才做這個的,更多的只是一個作為職業或者吃飯的飯碗而已。

澎湃新聞:這是否和中國的科學教育有關係?

徐星:但有很多因素,一和國家發展階段有關係。但現在的這一代中國人,從小不太擔心生活問題,家長也會注意孩子喜歡什麼。比如我現在帶一些中小學生做一些小的科普項目。他們對科學、自然的理解力大大超出我的想像。所以我想我們國家以後一定會出現一些好的科學家、甚至包括企業家、慈善家。下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會發自內地喜歡科學。

此外,還有文化差異。畢竟現代科學是從西方開始的,西方科學家對科學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探索意識很強。中國人則很少有這種探索意識。我們更多的是跟著走,能跟著走就不錯了。

相關焦點

  • 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上)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陸地長達一億六千年之久,大約生活在2.35億年前至6500年前。在6500萬年前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滅絕原因各有爭議,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恐龍的滅絕從此被記錄在化石之中。現在地球上的高等文明物種人類,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和分析,還原了恐龍的面目。恐龍種類很多,體型和習性也大不相同,食性上可分為肉食性、草食性和其它動物為食。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恐龍時代了解最大型的十種恐龍。一、巨型汝陽龍:化石發現於我國河南省汝陽縣,是目前世界上最粗壯最重的恐龍,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要長出一釐米。
  • 6個跨越千萬年的恐龍化石,讓你看到曾經生活在地球上霸主的模樣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無數的動植物,據科學家分析,地球至少有40億年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們在月球上獲得的巖石後發現,許多巖石的年齡都高達46億年,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那麼,地球的年齡一定不會小於月球。
  • 十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恐龍!梁龍僅排名第五!
    生活於1億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僅次於棘龍,成年的估計可達14米,體重6噸到15噸。它的主要特點是牙冠有整齊的鋸齒,非常適合切割皮膚和肌肉組織。8.掠食者X是種海生爬行動物生存與侏羅紀與白堊紀。據外媒報導,這種在2009年被介紹讓世人認識後,掠食者x就被譽為最可怕的史前生物。
  • 在恐龍剛出現的時代,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從體型上看,利索維斯獸的確能與大象一較高下,它的體重甚至比大象還要重。古生物學家表現還無法確定發現化石是否已經成年,所以利索維斯獸可能長得更大。利索維斯獸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利索維斯獸成為已知三疊紀最大的陸生動物,也是恐龍剛出現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然,如果找出恐龍剛出現時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那應該是巨大的魚龍類了,不過它們生活在海洋之中。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近日,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研究的成果問世,發表在SCI雜誌《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上。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其成果也表明,恐龍在重慶地區至少生存了1億年並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是華龍網記者今(20)日從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獲得的獨家消息。
  • 地球盡頭漫畫:屍兄世界、恐龍世界、地球三足鼎立,恐龍居然最強
    #地球盡頭#在地球盡頭漫畫最新一話中,魚叔公布了一條讓人震驚的消息,那便是除了藍星世界、地球這兩個平行世界之外,還有第三個平行世界,它便是恐龍世界。藍星、地球、原石星屬於三大平行星球,藍星融入了屍兄中的部分元素,其由進化人主宰,不過戰爭導致藍星正常的生存環境被徹底破壞,龍轅鎮的居民藉助魚博士的機器來到龍轅鎮開始了新的生活。至於是否有後續藍星人類到來還是個謎,雖然他們個體力量遠超地球人類,但是就算有後續的進化人勢力到達這裡,他們數量肯定不會太多,而且由於同命人的存在,藍星進化人在整體實力上是最弱的。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英國曾是「侏羅紀公園」 至少存在108種恐龍
    (效果圖)地處生物大陸遷移的重要通道 至少一百零八種恐龍在英國土地上生活過英國境內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恐龍種類,是因為在1.4億年前的白堊紀,英國是生物在北美和歐亞大陸之間遷移的重要十字路口;在6500萬年前北美和歐亞大陸板塊分離之前,英國在這兩塊大陸之間充當了最後的「陸地橋梁」的作用。
  • 發現地球上最大食肉恐龍 有類似鱷魚大嘴(圖)
    有著類似鱷魚大嘴的巨型恐龍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導,義大利科學家近日確定一種有著類似鱷魚大嘴的巨型恐龍頂替了暴龍,成為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食肉動物。    義大利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蒂諾·戴爾·薩索和他的同事們檢測了一個在摩洛哥發現的恐龍嘴化石,經過測量竟長達1米。另外,他們還分析了以前一塊未經確認的恐龍頭骨化石。研究人員推測,這個頭骨至少有2米左右長。    新發現的恐龍遺骨表明,這種恐龍從鼻子到尾部長達19米,超過8噸重,它的競爭對手暴龍在它面前就像侏儒一樣。
  • 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是什麼樣子?
    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漫遊,它們生活,它們捕食,它們殺戮,它們統治。然後地球被一顆和羅德島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擊中,恐龍滅絕了,哺乳動物崛起,人類隨之出現。然而,在恐龍統治地球之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在本章節中,我們將探索在恐龍主宰地球之前,那些統治地球的奇特物種,我們將遇到巨型昆蟲和可怕的節肢動物以及一些人類最早的親戚。
  • 美國科學家推測:地球上除了人類外,還有一種生活在地下的蜥蜴人
    科學家普遍認為,在漫長的地球演變過程中,地球上各種生物都在不斷的進化完善,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人類文明也就1萬多年的時間,而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也應當會有很大的進化。有科學家大膽推測,恐龍進化成為蜥蜴人,並且幸運地躲過了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大災難而存活了下來。行星撞擊地球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地球生物都滅絕了,為什麼蜥蜴人沒有滅絕呢?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蜥蜴人一直生活在地下。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能否用DNA復活恐龍呢?目前有沒有國家獲得恐龍DNA?
    時隔上億年,目前有沒有國家獲得恐龍DNA?其實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我國科學家就成功地從一枚特殊的恐龍蛋化石中獲得了恐龍的基因片段,這是人類首次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得恐龍的遺傳物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顆蛋化石中居然還存在著6500多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恐龍的活性物質!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人類能不能將恐龍DNA進行復活,從而重組恐龍呢?人類能否用恐龍DNA復活恐龍?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一隻蚊子吸取了恐龍的血,然後人類利用這隻蚊子復活了恐龍!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小行星只是導火線,真正的元兇在地球!
    目前有關於恐龍滅絕最官方的說法,就是當時地球上發生了行星撞擊,導致恐龍全部滅絕,但是話說回來小行星真的是讓恐龍全部滅絕的元兇嗎?其實還真不是,他只是一個導火索,近些年來,人類往往都喜歡研究於外太空,因為在外太空確實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值得人類去探究,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目前是生活在地球上面的,有很多地球上面的東西,到現在還沒有研究透徹,人類就開始研究外太空了,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
  • 世界著名恐龍專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至少有五類恐龍 六大特點
    目前已經發掘暴露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基幹蜥腳形類。記者 李裕錕 攝     具體而言,雲陽普安恐龍化石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化石分布時代跨度大,從早侏羅世晚期到中侏羅世,再到晚侏羅世的地層中,都有化石發現。    二是化石分布範圍大,在約5公裡長的巖層走向上有多處化石露頭,顯示了巨大的潛力。
  • 恐龍在地球上進化了上億年,為什麼沒有躲過六千萬年那場浩劫?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類當前面臨的問題要比恐龍時代多得多,比如環境汙染和全球變暖,還有全球性貿易交流活動的病毒感染問題,還有意識形態問題造成的戰爭!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個發展到了能自我毀滅的物種,所以前所未有的威脅,都考驗著人類對於危機的處理能力。
  • 恐龍真的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如今這些生物或許就是它們的後裔
    地球至今已經誕生了47億年的時間,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的主宰,存在的時間如果從智人開始算起,也不過百萬年之久,在人類之前,地球上的主人可是更新換代了好多次的,其中最為強大和出名的,就是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恐龍復活人類陷於災難之中,可以說,即使人類擁有著最強的科技武器,但是放在恐龍的那個年代裡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地球上還會出現人類嗎?答案你能接受嗎?
    說起生物滅絕,大家都會想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恐龍身為上一任地球霸主,霸佔地球的時間至少1.5億年的時間,因為一場環境變化,讓它消失在地球上,如果恐龍沒有消失的話,那麼人類還有可能成為地球霸主嗎?哺乳動物的噩夢恐龍所處的年代是所有哺乳動物噩夢,哺乳動物一旦被恐龍發現後,有可能會瞬間丟失自己的性命,然而自從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開始發展自身。
  • 在恐龍之前生活的,10種最奇特的史前生物,地球真是太神奇了!
    說到史前動物,恐龍通常是首先出現在腦海中的生物。儘管如此,這個群體已經在地球上遊蕩了2.3億年(如果你把鳥類也算上的話,它們的世系一直延續到今天),但更早以前一些鮮為人知的動物卻更加神秘。畢竟,在動物存在的7.5億年裡,世界發生了不可估量的變化,並產生了一些奇特的生物。
  • 世界上還存在活著的恐龍嗎?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上引發了巨大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恐龍在此次災難中滅絕。 這是關於恐龍滅絕最主流的說法,但恐龍真的全部滅絕了嗎?會不會有一群恐龍仍然生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只是人類沒有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