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裡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波瀾不驚的生活中煥發著智慧的光芒。七夕當天首映的電影《小婦人》,就做到了給人以柔性的力量,讓看過本片的人,會心一笑,繼續前行。
01|喬的不婚主義
毫無疑問,影片中第一主角的喬·馬奇表現出了強烈的不婚主義傾向。從對「男女之情」的鈍感,到姐姐梅格出嫁時企圖「攜人逃婚」,甚至在失去了三妹貝思、身心俱疲後,想要和紈絝勞裡「再續前緣」,都不難看出,喬對婚姻的抗拒,與對自由的追求。不過,喬的不婚主義並不是一帆孤舟遊蕩在汪洋,如同水手在巨浪前的怒吼。而是她撐著竹筏,穿過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桃花源,見證美好,發現美好。自由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我,而不是為了對抗去對抗。喬·馬奇最大的光輝,正是在於她追求自我的同時,也注意保護身邊的人不會被自己傷害到。儘管勞裡的草坡表白令她陷入困境,可她仍然在用最真實的態度對待他:「我愛你,但我不能用你期待的方式去愛你。」喬和勞裡之間,的確是有愛的。儘管這種愛並不是親屬間乃至熒幕前的觀眾所期待的「男女之愛」,但那種純潔的愛意,仍舊貫穿著少年到成人的轉變。不是夫妻,還是親人。同樣的,喬在面對姐妹出嫁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婚姻的抗拒,但她並沒有因為思想和梅格不同,而開始慷慨激昂的狗血演說,試圖強調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而是替代以默契地擁抱、誠摯的祝福。不婚主義在《小婦人》裡的另一個形象,就是馬奇姑媽,這位看似嚴厲、實則慈愛的「老不婚人」,扮演著的其實是通往「獨立女性」的導師。
02|女性的獨立精神
影片裡的馬奇姑媽孑然一身,瀟灑多金。卻時常表達出對馬奇家四姐妹婚姻狀態的關注。無論是喬、艾米或者梅格,都受到了她直接與間接的點評。在梅格愛上了勞裡的家庭教師布魯克,馬奇姑媽一邊吐槽「其他人都沒救了」,一邊絕口不提舉辦婚禮的資金是自己提供的。真是個可愛的老太太。還有那句最為經典的「我不結婚是因為老娘有錢」,看似一語點破了自己有權利「囂張」的本質,實際上則是向還未經過生活「捶打」的喬的敦敦教誨:你可以做出選擇,但你同樣有有支持自己堅持選擇的根基。獨立的馬奇姑媽是「口嫌體正直」的,她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傳遞給下一代,卻從不強迫她們任何一個人。因為,如果那些孩子中有誰是被強迫改變的,那她們就絕不可能成為獨立女性。所幸,馬奇家的四個孩子,最終都成為了真正的獨立女性。所謂獨立,絕不該是強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嚮往獨立家庭、與愛人攜手一生,歷經困頓不離不棄的梅格是獨立女性;勇闖大城市想成為文學大師,拒絕接受傳統婚姻命運的喬是獨立女性;體質虛弱肉體飽受病痛折磨,但仍舊保持至純至善的音樂少女貝思是獨立女性;從心思活泛看似現實功利主義到直面內心,選擇接受勞裡的艾米是獨立女性。所謂獨立,就該是影片裡的樣子,一顆種子,牢固紮根不動搖,撞破泥土開枝丫,任憑風吹雨打,容納日月光華,日復一日中長成自己本來的樣子,不置讓一株傲寒的梅枝強開牡丹,也不至非要將嬌豔的芙蓉修剪成乖乖的草坪。
03|不撒狗血講道理影片《小婦人》對結尾的處理實在讓人感到暖心。坐在影院裡的我,看到耿言直敘的巴爾與甩門而去的喬這一橋段時,就篤定了故事結尾必然是這對「歡喜冤家」要組成馬奇四姐妹完美人生的最後一塊拼圖。果不其然,突然到訪的「準女婿」不期而至,歡笑、簇擁、追逐、相擁,一切都在向我的「大團圓式」結局靠近。就在此刻!畫面轉向了喬與出版商的對峙,那美好的結局就像是為了迎合電影中的「老闆」與正在觀影的「老爺」們而鉤織出的幻夢。所以呢?喬真的結婚了嗎?並不重要!最終的結局,喬端著蛋糕,走過人群,走過青春,還是和姐妹同行,在馬奇姑媽留下的大房子裡,建成學校,實現了夢想。而這一刻,相對於自己那「男女配對,其樂融融」的預見,就顯得太狹隘了。生活裡明明還有那麼多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夢想、平等、自由、獨立,為什麼偏偏就陷入了男歡女愛的窠臼呢?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可以享受如此深刻的高級趣味,那麼婚姻狀態,或許真的不那麼重要了。
《小婦人》中對於色彩語言的運用也很巧妙。伴隨著敘事結構的穿插回憶,色調也對應的切換成溫暖與清冷。美好回憶中的色彩是明媚的,那是活力四射的過去,給予現在與未來的燃料。
對比之下,現實發生中的色彩則是黯淡的,給人沉重的壓迫和對即將到來事情的不可把控、不可接受。而當劇情推進到與出版商唇槍舌戰時,現實的畫面也融入了溫暖明媚,那種色彩語言的力量完全爆發,講述著實現獨立與夢想的現狀美好。而這種無聲無字的講述,比起那些聲淚俱下、狂灑狗血,用力過度的片子要顯得高明得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