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小婦人》|不婚主義與獨立女性的話題,其實可以好好說

2020-12-05 毛毛吃瓜搞事剪輯

平凡的生活裡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波瀾不驚的生活中煥發著智慧的光芒。七夕當天首映的電影《小婦人》,就做到了給人以柔性的力量,讓看過本片的人,會心一笑,繼續前行。

01|喬的不婚主義

毫無疑問,影片中第一主角的喬·馬奇表現出了強烈的不婚主義傾向。從對「男女之情」的鈍感,到姐姐梅格出嫁時企圖「攜人逃婚」,甚至在失去了三妹貝思、身心俱疲後,想要和紈絝勞裡「再續前緣」,都不難看出,喬對婚姻的抗拒,與對自由的追求。不過,喬的不婚主義並不是一帆孤舟遊蕩在汪洋,如同水手在巨浪前的怒吼。而是她撐著竹筏,穿過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桃花源,見證美好,發現美好。自由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我,而不是為了對抗去對抗。喬·馬奇最大的光輝,正是在於她追求自我的同時,也注意保護身邊的人不會被自己傷害到。儘管勞裡的草坡表白令她陷入困境,可她仍然在用最真實的態度對待他:「我愛你,但我不能用你期待的方式去愛你。」喬和勞裡之間,的確是有愛的。儘管這種愛並不是親屬間乃至熒幕前的觀眾所期待的「男女之愛」,但那種純潔的愛意,仍舊貫穿著少年到成人的轉變。不是夫妻,還是親人。同樣的,喬在面對姐妹出嫁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婚姻的抗拒,但她並沒有因為思想和梅格不同,而開始慷慨激昂的狗血演說,試圖強調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而是替代以默契地擁抱、誠摯的祝福。不婚主義在《小婦人》裡的另一個形象,就是馬奇姑媽,這位看似嚴厲、實則慈愛的「老不婚人」,扮演著的其實是通往「獨立女性」的導師。

02|女性的獨立精神

影片裡的馬奇姑媽孑然一身,瀟灑多金。卻時常表達出對馬奇家四姐妹婚姻狀態的關注。無論是喬、艾米或者梅格,都受到了她直接與間接的點評。在梅格愛上了勞裡的家庭教師布魯克,馬奇姑媽一邊吐槽「其他人都沒救了」,一邊絕口不提舉辦婚禮的資金是自己提供的。真是個可愛的老太太。還有那句最為經典的「我不結婚是因為老娘有錢」,看似一語點破了自己有權利「囂張」的本質,實際上則是向還未經過生活「捶打」的喬的敦敦教誨:你可以做出選擇,但你同樣有有支持自己堅持選擇的根基。獨立的馬奇姑媽是「口嫌體正直」的,她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傳遞給下一代,卻從不強迫她們任何一個人。因為,如果那些孩子中有誰是被強迫改變的,那她們就絕不可能成為獨立女性。所幸,馬奇家的四個孩子,最終都成為了真正的獨立女性。所謂獨立,絕不該是強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嚮往獨立家庭、與愛人攜手一生,歷經困頓不離不棄的梅格是獨立女性;勇闖大城市想成為文學大師,拒絕接受傳統婚姻命運的喬是獨立女性;體質虛弱肉體飽受病痛折磨,但仍舊保持至純至善的音樂少女貝思是獨立女性;從心思活泛看似現實功利主義到直面內心,選擇接受勞裡的艾米是獨立女性。所謂獨立,就該是影片裡的樣子,一顆種子,牢固紮根不動搖,撞破泥土開枝丫,任憑風吹雨打,容納日月光華,日復一日中長成自己本來的樣子,不置讓一株傲寒的梅枝強開牡丹,也不至非要將嬌豔的芙蓉修剪成乖乖的草坪。

03|不撒狗血講道理影片《小婦人》對結尾的處理實在讓人感到暖心。坐在影院裡的我,看到耿言直敘的巴爾與甩門而去的喬這一橋段時,就篤定了故事結尾必然是這對「歡喜冤家」要組成馬奇四姐妹完美人生的最後一塊拼圖。果不其然,突然到訪的「準女婿」不期而至,歡笑、簇擁、追逐、相擁,一切都在向我的「大團圓式」結局靠近。就在此刻!畫面轉向了喬與出版商的對峙,那美好的結局就像是為了迎合電影中的「老闆」與正在觀影的「老爺」們而鉤織出的幻夢。所以呢?喬真的結婚了嗎?並不重要!最終的結局,喬端著蛋糕,走過人群,走過青春,還是和姐妹同行,在馬奇姑媽留下的大房子裡,建成學校,實現了夢想。而這一刻,相對於自己那「男女配對,其樂融融」的預見,就顯得太狹隘了。生活裡明明還有那麼多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夢想、平等、自由、獨立,為什麼偏偏就陷入了男歡女愛的窠臼呢?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可以享受如此深刻的高級趣味,那麼婚姻狀態,或許真的不那麼重要了。

《小婦人》中對於色彩語言的運用也很巧妙。伴隨著敘事結構的穿插回憶,色調也對應的切換成溫暖與清冷。美好回憶中的色彩是明媚的,那是活力四射的過去,給予現在與未來的燃料。

對比之下,現實發生中的色彩則是黯淡的,給人沉重的壓迫和對即將到來事情的不可把控、不可接受。而當劇情推進到與出版商唇槍舌戰時,現實的畫面也融入了溫暖明媚,那種色彩語言的力量完全爆發,講述著實現獨立與夢想的現狀美好。而這種無聲無字的講述,比起那些聲淚俱下、狂灑狗血,用力過度的片子要顯得高明得多。——完

相關焦點

  • 「兩頭婚」到底是女性的獨立,還是性別的不幸?
    最近網上關於「兩頭婚」可以說是相當熱門的話題,而且是討論群異常熱鬧並褒貶不一的話題,什麼是「兩頭婚」呢?我刻意百度百科了一下,男女婚姻關係的這種結合,它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方招男方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而這種婚姻形式大約在20世紀末起在江浙一帶開始興起。
  • 女性主義影評:《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
    ,有32位國內青年女性影評人參加,我們從學員課後提交的影評作品中優選出12篇影評,結集為女性主義影評集第一冊。蘇珊娜·比爾常被評論家視作是創作女性主義文本的作者,儘管她的影片中亦有大量的篇幅在描繪男性角色,我們仍可以觀察到她的影片是如何從女性主義視角進行鋪排的。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就曾經在她的著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中寫道,「男人雖然描寫女人,但其實是在饒舌地談論他們自己。」
  • 《小婦人》:豆瓣8.4,人生多困頓,不負愛與自由
    01 率性而為,活出價值感:愛情不是女人的一切女主喬作為獨立女性的先鋒代表,她深知,「時間可以吞噬一切,但它絲毫不能減少的是你偉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還有你的勇氣。」她拒絕做男人的附庸,勇敢追逐自己的寫作理想,她對母親說出她拒絕婚姻的心聲時說「女性,有思想和雄心,有靈魂和天賦,我受夠了人們說愛情是女人所需的一切。」
  • 《誰說我結不了婚》背後,「女性向」作品出圈方法論
    作品以三位大齡未婚、性格迥異的都市女性的生活為主線,通過她們對職場與婚戀的不同態度,展現新時代獨立女性面對婚戀的初心、困惑和選擇,以治癒的視角解構已經來臨的「她時代」。自開播以來,《誰說我結不了婚》緊扣社會熱點,收視表現不俗,話題熱度節節攀升,據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開播周每集平均到達率1.611%,收視率0.756%,均進入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指標前3。
  • 吳克群新歌涉及兩性敏感話題,嘗試放棄不婚主義,與女友感情穩定
    ,在這張專輯中可以說是集結了很多人的心聲。在這些歌曲當中,新歌《洛希極限》是一首談論現代速食愛情,有關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說到這裡的時候,吳克群更是大曝自己曾經經歷過速食愛情,他說:人生總是會有過,但沒有很多次。
  • 你們都錯怪她了《小婦人》馬奇姑姑有錢才有不結婚的底氣和自由!
    這個看似刻薄毒舌令人討厭的老女人絕對是最理性、聰明而清醒的獨立女性,簡直秒殺所有小女孩。當喬反問馬奇姑姑她就沒有結婚時,「我不結婚是因為我有錢,而且我能保住我所有的錢!」那傲嬌小表情真是絕了。原來這位老太太早就是時代的先鋒者,也是有故事的人!相比之下,那個整天喊著要獨立要自由卻養活不了自己,哭哭啼啼回到家裡向媽媽訴苦的喬簡直是幼稚,弱爆了! 沒錢談什麼獨立自由?
  • 魔鬼式催婚?這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弔詭的情感黑洞
    可是,話音剛起,眾親友立即送上一片責怪聲「作為女孩,找個好人家嫁了就行了」「生活無外乎菜米油鹽這些瑣事,遇到合適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其實,單身女性自己何嘗不是處在一個思維漩渦中無法自救,她們想寄希望於「他救」,可得到的卻大多是打著「關心」名號的壓力和貶低。
  • 買了房就是獨立女性?No,你才剛上路呢
    也就是說,女性的房子通常需要通過婚姻來獲得。房子的所有權往往事關兩性關係、家庭觀念甚至傳統倫理。辛迪今年31歲,作為未婚女性來說,這個年齡不算年輕了,但她從未將自己看作不婚主義者,沒有結婚僅僅是因為還沒有遇到那個人。經過幾年的奮鬥,她目前的經濟實力已經可以獨立買房。但是當她將購房計劃告知父母后,卻遭遇了極大反對。「你是不是不準備結婚了?」
  • 女性主義的發端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在目前的網絡環境之下,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人們無法否認『女權主義』這一名詞已然被汙名化。以「田園女權」為代表的「女權主義者們」在未深入探究女權主義本質以及中心訴求之前,就開始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追求女性群體特權,在要求權益的同時又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
  • 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 造就Talk·張晶晶
    而這種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望和投射,不應當被簡單粗暴地批評為膚淺或虛榮。那為什麼大家整天還在討論女性消費的話題呢?為什麼明明國家在鼓勵消費,還有很多聲音呼籲女性一定要逃離消費主義的陷阱?為什么女性獨立的浪潮越來越猛,女性就業率下降了,消費量卻在不停地攀升?
  • ...題材劇的「鏡鑑意義」丨制鮮者·專訪《誰說我結不了婚》出品人...
    張雨綺、寧靜、萬茜等一群年齡超過30+的女藝人,集體亮相綜藝選秀戰場「乘風破浪」,關於女性職場「中年危機」的話題,線上線下蔓延。剛剛收官的女性題材劇《誰說我結不了婚》,聚焦大齡單身女性婚姻與人生現狀,將女性成長和獨立人格的話題引入深水區,激發廣泛圈層的熱議。女人該不該結婚?
  • 女孩子沒有公主命,但是可以擁有女王心
    近幾年崇尚獨立自主的當代女性主義精神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今天小編就想為大家推薦自問世以來就被很多女孩子視作白月光的作品《小婦人》。不同以往經典作品帶有強烈的時代印記和時代風格,《小婦人》傳達的觀念正和當代的獨立女性觀念相吻合。
  • 《小婦人》:結局很美,我也如喬一般,遇見了我的佛德瑞克教授
    偷閒,看了一部難得喜歡的電影——94版《小婦人》。看這部電影,源於無意間在知乎刷到的一個話題「25歲做什麼,可在五年後受益匪淺?」一位名為暖色Cecilia的網友答到:「25歲,無論你在讀書,還是戀愛快樂,還是準備進入結婚生子的新階段,又或者你,已經是一位寶媽,我都推薦你看這部電影,《小婦人》。四姐妹從青蔥歲月,到七年後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選擇各不相同,但又非常和諧地交織在一起,討論著女性、夢想、愛情、婚姻、成長、選擇,全是20幾歲最關心的幾件事情。」
  •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年男女的情感危機,誰說無解?
    《誰說我結不了婚》豆瓣得分6.9!許多人噴它爛!並且上司還深刻地「教育」了她:不要假清高,要學會迎合市場,質量可以先放放。甚至放言,不想幹,就滾蛋。身在職場上,太熟悉這樣的場景了。這是996工作人的一種切身體驗;要麼忍,要麼滾。情懷,職場是不談情懷的。只談利益。
  • 她56歲不結婚不生子,和哥哥都是不婚主義,兄妹倆約定相伴終老
    她56歲不結婚不生子,和哥哥都是不婚主義,兄妹倆約定相伴終老榮譽有多大,名氣就有多大,這在娛樂圈是普遍現象,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雖然鹿晗、baby、趙麗穎、範冰冰沒拿過什麼獎項,但憑藉著精湛的演技和出色的顏值,在演藝圈混的如魚得水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劉 霓提 要社會性別這一概念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時期。幾十年來,作為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婦女受壓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別關係的形成以及推動婦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一概念也不斷受到來自女性主義內部與外部的批評與質疑,受到各種新的思潮的挑戰與影響。
  • 網際網路的女性主義特徵
    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問過,其實,它確實是個問題。當前網際網路上女性的影響越來越大。從表面上看,女性在網上更喜歡社交、購物等等,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而且都是在說女性本身在怎麼樣。網際網路的女性主義特徵,說的是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內的整個網際網路。這裡的「女性」是一個隱喻,不是指身體意義上的女性,而是「自我」意義上的女性。說的是網際網路對自我有什麼改變。
  • 鈦媒體專訪葉璇:《以父之名》是一個講述女性靈魂獨立的成長劇
    來源:鈦媒體APP《以父之名》劇照2020年的大陸電視劇市場,一定離不開現實主義女性劇的話題。《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不完美的她》《誰說我結不了婚》……女性成長劇看似在今年突然引起了爆發式的熱議,但其實背後有著長時間的鋪陳和發酵。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中國女性?
    這個話題從誕生之初,就是一種秀優越的方式。參與者將紅包、轉帳截圖發布在社交網絡上,曬的還真不是錢,而是一種給你看看「我對象/我爸媽/我閨蜜 惦記我,什麼事都想著我」的微妙心理。但當這個話題延展到兩性關係領域,矛盾就逐漸尖銳起來。很多男性認為這是女性又一次被商家營銷圈套所洗腦,變相索要金錢或者收割自己的潛在追求者。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
    撰文丨崔健豪 — 文化客廳系列活動回顧 —No.38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亞里斯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從希臘神話中高尚忠貞的奧德修斯之妻珀涅羅珀(Penelope),到《小婦人》裡和睦友愛、相互扶持的四姐妹,人們習慣於將心目中的女性塑造成如英國女作家伍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所說的「家中的天使」,卻往往忽略了「家中的天使」很多時候也會憤怒。她們憤怒的源頭又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