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許多年來,日本都一直跟核輻射有著緊密的聯繫,一方面是因其不斷爆出核電站洩露的事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二戰時期,美國向日本投射的原子彈,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核輻射,對廣島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也是因為畏懼核彈的力量,日本在此不久之後就宣布了投降。隨著幾十年時光的流逝,現在的廣島是什麼樣子呢?
其實,我們不難從日本的現狀中看到,如今的廣島已然恢復了原來的自然風貌,而且多虧於日本的大力建設,現在長島和長崎已經成為了兩座環境較好的宜居城市了。但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當時遭受核輻射的廣島受災面積廣大,並且人們的生命安全都遭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病變的人更是不在少數。而如今日本大力鼓吹的廣島,卻完全不見核輻射的影響了,這難免讓人疑惑。
事實上,核輻射給環境和人們帶來的危害的確是不可磨滅的,當時日本境內的情況的確比較糟糕。但是由於廣島的海洋性氣候,核輻射的影響能夠相對容易的被降低,況且當時核輻射最強影響時間不過四十八小時,後續輻射破壞力也隨時間變化而減弱,所以真實的情況並沒有日本報導的如此嚴重,當時的報導是有失實部分的。
日方作為戰敗國,大肆宣揚核輻射對該國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其實也暗藏心機。我們當然從不否認核輻射對其造成的傷害,但也能察覺出日本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在國際上營造出一種受害人的形象,引起更廣泛的同情,從而試圖減輕自己在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