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蛇島位於旅順口區西北部的渤海中,距陸地最近處7海裡。島上植物繁盛,達200餘種。在林叢、石穴、山梁、陰谷等處,活動著1.3萬條左右的蝮蛇,中文名黑眉蝮蛇。春秋兩季,是蝮蛇的採食季節,大量遷徙鳥類成為蛇類捕殺的獵物。
大連蛇島原先這裡不叫蛇島,因為它還不是島,是與大陸連接的一座座小山峰。這裡是動物的樂園,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常年空氣溼潤,小山上樹木成林綠草成蔭。這樣好的地方當然是許多動物嚮往的樂園,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食肉的食草的,兇猛的溫順的,許許多多的動物都來到了這裡,構成了它們天然的食物鏈。
突然天塌地陷了,四周是懸崖峭壁,再外邊就是大海了,這裡成了孤島——很小很小的孤島。樂園變成地獄,地震後倖存下來的動物依舊感到滅頂之災的降臨,小島成為殘酷的戰場。食草動物們沒有食物,沒有力氣奔跑,只能等待著被食肉動物吃掉。後來,島上幾乎所有的食草動物、小動物和鳥類都被食肉動物吃光了,食肉動物們開始互相殘殺。就這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小島成了荒島,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秋天到了,候鳥飛來了。它們是從北方飛來的,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這裡是它們的必經之地。小島又充滿了生機,它們唱著歌飲著水吃著草籽,非常快樂地在這裡調養著身體,準備飛向溫暖的南方。這時,一種爬行的東西從巖石縫裡爬了出來,它們爬到樹上、爬到草叢裡、爬到巖石上,一動不動地等待著。當毫無防備的小鳥落到它旁邊時,它猛撲過去,把毒液迅速注入小鳥的體內,小鳥很快就被毒死,成為它的美食,消化四五天。然後,再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這種爬行動物就是蝮蛇。這個樣形成了蛇島!
黑眉蝮蛇、屬劇毒蛇,蛇島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今日的蛇島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經過長期的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從蛇島的巖層、巖相分析大約在10億年以前蛇島和遼東半島連在一起,在距今1億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運動以及後來距今1千萬-兩幹方年前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產生了遼河斷裂,渤海下陷,蛇島在這個階段由被擠壓的巨石在渤海中形成。
島上的蝮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既冬眠又夏眠的蛇,這種蛇一年只捕食幾次就可存活下來,這種極強的生命力使它們在島上生存繁衍幾千萬年。在蛇島上,最有趣也最感人的應該是人和蛇的故事:被毒蛇咬傷後,在島上自己為自己作手術;觀察蝮蛇,晝夜與蛇相伴;為了不讓蛇渴死,給蛇打井、給蛇供水,上萬條蛇圍著800個水盆飲水……樂園變成地獄,只有堅韌的蝮蛇生存下來了。
多年來在蛇島上形成了蛇吃小鳥,小鳥吃昆蟲,昆蟲吃植物。植物以鳥糞為肥料的食物鏈,形成了以蛇為中心的完整的生態系統。黑眉蝮蛇在日益發展的系統中形成大型群體,50年代中期據我國科學家調查統計當時蛇島上有黑眉蝮蛇5一10萬條,可在1958年6月蛇島發生了一場大火一連燒了四五天整個蛇島植物幾乎化為灰燼。大量蛇被燒死、烤死使蛇資源遭到嚴重損失。改革開放以後蛇島-老鐵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並且在蛇島上建立了觀察站對蛇島上黑眉蝮蛇進行科學的觀察分析加以利用和保護,使其健康地發展。科學研究證明島上蛇所產生的蛇毒是寶貴的藥用資源。它製成的藥劑對治療各種神經肌肉、血液循環等疾病能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