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解讀201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揭開細胞「貨運」之謎

 

■本報記者 馮麗妃 甘曉 潘希

 

10月7日,201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和蘭迪·謝克曼、德國科學家託馬斯·聚德霍夫共享獎項。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細胞如何組織其轉運系統——「囊泡轉運」的奧秘。

 

囊泡「貨運」之謎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李培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介紹,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將大量的物質進行分揀、包裝並在正確的時間運送到正確的地點,胞內囊泡運輸系統正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支柱。

 

李培峰表示,囊泡運輸障礙可導致發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與高脂血症等多種疾病發生。「他們的研究為準確清楚地認識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而尋找治療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從而使人類更好地戰勝疾病成為可能。」

 

「他們的工作並不是吸引大眾眼球的熱門研究,也談不上近期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他們以科學的遠見和洞察力,針對領域內重要的基本問題展開堅持不懈的研究,最終取得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孫堅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這一點在當前對中國科學家具有特別的示範意義。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巍對《中國科學報》表示,三名科學家的研究開創了現代生物學的新局面。「本屆諾獎頒發給研究囊泡轉運領域的科學家,將讓人們意識到以動態的眼光看待細胞、組織乃至生命體的重要性。」

 

細胞運輸的中國步伐

 

「我國做囊泡運輸研究的科學家分布在各個領域。因為囊泡運輸是一個最基本的細胞生物學問題,涉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多種不同的細胞。」上海生命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所研究員鮑嵐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據我所知,國內已經有100多個實驗室正在開展與囊泡轉運有關的研究。」李巍說。

 

中科院動物所膜生物學和膜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在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團體之一。

 

以該所林鑫華研究員為例,他們在研究囊泡轉運和蛋白修飾在發育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機制方面作出系列成果,研究還涉及探討細胞信號轉導在發育過程、幹細胞以及相關疾病如腫瘤、先天性缺陷中的作用機制。

 

長期從事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和結構生物學研究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滕脈坤告訴《中國科學報》,2011年,他和同事與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科研人員開展合作,發現與轉運能力直接相關的貨物蛋白酵母Vti1,採用了與哺乳動物完全不同的結合位點與接頭蛋白相結合。這一發現為真核生物囊泡轉運過程的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

 

「獲諾獎只是早晚的事」

 

「獲諾獎只是早晚的事。」談起聚德霍夫,孫堅原說。從2002年起,孫堅原一直與聚德霍夫合作,2007年,雙方在《自然》雜誌以共同通訊作者的形式發表署名文章。

 

「他像一個工作狂,工作到三更半夜是家常便飯。他也是我見過最勤勉的人,雖然早已是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榮譽滿貫,但他對教學工作仍然親力親為,二三十個研究生和博士後都跟他一對一地聯繫。」孫堅原表示與聚德霍夫五年多的合作使他受益匪淺。

 

聚德霍夫是2011年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獲得者,也是中科院物理所的顧問專家。在孫堅原看來,這位諾獎獲得者對中國很有感情。他的妻子也是中國人。同時,他還為中國培養了多名有關囊泡轉運機制方面的研究人才,北京大學的張晨、同濟大學的徐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曹鵬等都曾是他的博士後。 
 

而六十多歲的羅斯曼則身材高大,是一名具有親和力的「大塊頭」。「2009年,我們曾邀請他來中國參加研討會,在預算之外為他買了一張頭等艙的機票。」談起這個「大塊頭」,李巍想起了這件趣事。

 

《中國科學報》 (2013-10-08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üdhof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30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德國3位科學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  James E.
  • 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昨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
  • 細胞內的物流--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
    10月7日揭曉了201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獎授予了因為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三位科學家,分別來自耶魯大學的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教授、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教授、以及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的託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教授。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他的遺囑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13-10-08 08:25
  • [視頻]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天下午北京時間五點半,首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摘取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的是兩位美國科學家與一位英國科學家,他們獲獎是因為「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這些發現導致了一種通常被人們稱為「基因打靶」的強大技術。  那麼,什麼是「基因打靶」?這三位科學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emenza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17點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英的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 專家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聞—科學網
    解密機體生物鐘奧秘
  • 人活著賴著一口氧氣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新聞—科學網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2日宣布,將2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Blumberg因這項發現於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時,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的 Harvey J. Alter正在研究輸血患者的肝炎發病率。儘管對新發現的B肝病毒的血液檢測減少了輸血相關肝炎的病例,Alter和同事令人擔憂地證明了大量病例仍然存在。在此期間,也發展了對A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檢測,很明顯,A型肝炎不是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來源:網易新聞 / 中國醫學論壇報▍整理:賽柏藍器械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10月7日,萬眾矚目的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誰家,謎底已經揭曉,我們也可以從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多年的發展長河中擷取出點點滴滴多樣的浪花。  陰差陽錯   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加拿大的巴丁,一位是蘇格蘭的邁克勞德。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戰爭之外,正如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所有被提名者的成就都未達到獲獎標準,那獎金將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獲獎標準的成就,那麼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一對「父子兵」: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一對「父子兵」——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傑·科恩伯格。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華網這是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拍攝的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現場。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揭開細胞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名科學揭開了細胞如何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並因此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獎委員會說,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生命中一個最基本的適應性過程的機制」,為我們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5日揭曉,該獎項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那麼你了解這一獎項背後多少有趣的數字呢? 兩對「夫妻檔」:除了「父子兵」,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還曾有兩對「夫妻檔」共同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裡、格蒂·科裡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獲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 「三分天下」:按照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定,諾貝爾獎的某一獎項可以同時授予兩項成就以及最多三位獲獎者。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 global_Insight 10-05 17:37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是他們仨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三人共同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