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太歲?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神農本草經》也曾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將其稱之為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餚,並指出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也有典籍表明,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大型粘菌複合體,然而其細胞結構為何形成以及為何聚成如此規則與形態,包括它的醫藥價值來說至今仍然是個謎。
在幾十億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許多物種都因為環境的變化被湮滅、被絕種,然而太歲卻能憑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生存繁衍至今,它生長於地底20-100米的厭氧環境,生活於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變質,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粘菌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活性很強,隨意切割也能再生,事實上它絕非傳說中般的無止境生長,不經如果能夠快速生長自然也就不會稀有了,中國太歲收藏協會專家曾表明,正因複合粘菌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為安全起見,建議收藏研究為主,不可輕易食用。
不少人知道早在很久以前這種生物就有紀錄,令人意外的是這一生物比人類泛起的時間還要長,是至今發現最古老的生物活體標本,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此悠久的歷史也很切合太歲這個名字,令人類困惑不已的是,這種生物有著植物和動物的特徵,就連科學家也難以確定它的種別,你知道嗎?身為大型粘菌複合體的太歲,能夠一直活到現在,並且沒有履歷過滅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有著超級失常的生存能力,縱然是對它進行分屍,你會發現只要它在世,就會繼續生長,要知道這種情況在自然界中很少見,已然違背了自然生態的紀律。
據了解,太歲這種生長於地下,由細菌、真菌和粘菌共同構成的稀有聚合體,很早就出現在地球上了,稱的上是一種遠古生物,也可謂是活化石,提起靈芝,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昂貴的上等草藥,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只有王孫貴胄們,才有機會一睹靈芝的風採,那麼,肉靈芝又是什麼?它是一種黏菌複合體,在古代,帝王大多會經常使用肉靈芝,用來養生益氣、固本培元,實際上肉靈芝的活性非常強大,如果人類用刀砍下一塊肉靈芝,很快它也會重新生長復原到原來的形狀,不過,肉靈芝並不會無限制的生長,這說明民間傳說它是不死生物的說法,並不靠譜,
作為珍稀的動植物,肉靈芝主要生長在內蒙、甘肅、新疆等偏遠地區,它們生活的區域大多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未被人類破壞,不得不說太歲和古代的肉靈芝非常相似,它們都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生物,在古代,人們服用肉靈芝,認為這是一種能夠固本養元的植物,每次只需服用肉靈芝的一部分,無需將肉靈芝連根拔起,因為肉靈芝將會不間斷的生長,如同完全沒有盡頭一般,其實並非如此,因為肉靈芝也非常依賴生長環境,事實上這種植物也會停止生長,就像動物冬眠一樣,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與動物有所不同,植物不會因為沒有養料停止生長,只會死去,然而肉靈芝卻可以短暫性的凍住自己,等到擁有優越的環境後,再繼續生長,它就像人類追求的長生不老,令人詫異的是太歲卻是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事物,
在民間,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將肉靈芝放在水中,它就可以無限制的生長,這一點並非完全錯誤,因為水中和厭氧環境的土壤深處,都是肉靈芝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一旦外界環境變得很糟糕,肉靈芝就會進入休眠,等待環境迴轉後,重新甦醒,從這一點來看,肉靈芝與水熊蟲似乎存在相似之處,它們的生命力都非常頑強,或許你會好奇太歲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強大?一般來說,太歲都生長在地下25-100米的厭氧環境中,但是它也能在水中存活,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就能存活下去,不會變質,也不會腐爛,當它離開水後,會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進入休眠期,
同樣,太歲內部細胞的活性也不可小視,畢竟即便是被切割了它也能做到再生,值得注意的是,太歲的生命力並非逆天,因為它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非常不耐高溫,當人類略微用開水煮一下,我們就能發現它會走向死亡,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驚嘆它驚人的生存能力,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人們發現肉靈芝的藥用價值體現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人體也存在不少幫助,不過,這並不代表,人類挖到太歲後,可以放心大膽的食用,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