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零摩擦力滑行的超固體是什麼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你揭秘

2021-01-10 造就

科學家證實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 Einstein condensate,簡稱BEC)的存在至今已有20多年時間。事實證明,BEC的最佳應用之一,是可以探索其他量子事物,比如固體——沒錯,固體的特性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

在那些固體中,有一種富有爭議、有可能並不存在、目前還停留在理論階段的固體:超固體。現在,兩位理論物理學家證明,研究人員最近觀察到的BEC「液滴」,也許是製備類超固體材料的一種方法。這可能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探索超固體特性的途徑,同時也繞開了與傳統材料有關的種種困難。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BEC是一種需要特定類型粒子才能獲得的物質狀態。粒子世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陣營:要麼是費米子,要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彼此看不順眼,所以它們會按照從低能量到高能量的順序積聚起來。任何兩個彼此夠得著的費米子必然是不同的,那可能意味著不同的能量狀態,不同的自旋,或者其他一些不同的特性,但它們必須是不同的才行。幾乎所有事物都是由費米子組成的,宇宙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就是由費米子的積聚方式決定的。

玻色子與此不同。它們樂於待在一起,並在同一狀態下「聚會」。它們不僅不介意擁有相同的狀態,而且它們喜歡這樣。如果幾個玻色子發現自己處在同一狀態,它們會立刻「呼朋喚友」,讓朋友們也加入進來。而且,如果玻色子有辦法產生足夠的能量,它們一定會那樣做。其結果就是,我們能夠相對容易地製備非常冷的玻色子氣體,它們都處於完全相同的量子狀態,也就是BEC。

然而,並非所有的玻色子和BEC都是相同的。儘管玻色子喜歡處於同一狀態,但大多數玻色子都是複合粒子,也就是說,它們的一些組成部分是費米子。因此,也會有一些力量在發揮作用,試圖把原子驅逐出BEC。把BEC聚合在一起的引力以及試圖把它打散的斥力,這兩種力之間的相對強度是受到實驗控制的。

怪異的固體

對BEC進行觀察時,我們發現了一個略顯怪異的現象:當條件合適時,某些類型的BEC會形成液滴陣列。我們已經觀測到,它們會形成一系列具有相對高密度、間隔均勻的球體,但我們不知道它們為何會如此。此外,我們也不知道那些液滴具有何種特性。

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合理透徹的探究之後,兩位理論物理學家回答了其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液滴的形成代表著力的平衡。如前所述,一邊有把BEC聚合在一起的引力,另一邊有把它打散的斥力。對於那些能夠形成液滴的BEC類型,斥力不僅會隨著密度的變化而變化,還跟原子序數存在密切關聯。少數原子可以緊密結合在一起,但這個數字不能太大,否則原子就會被打散。這意味著,BEC形成了一些高密度的液滴,而它們全都相互排斥。把它們放到用來控制BEC的陷阱裡,我們就能得到一個漂亮整齊的二維液滴陣列。

研究人員想弄明白,液滴是否仍然是同一個BEC的組成部分。BEC之所以能成為單一實體,是因為其原子之間的一種集體行為。然而,那種集體行為要求不同的BEC液滴連接在一起,而這種連接的表現形式就是原子在它們之間移動。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如果陷阱把液滴壓在一起,原子會在不同的液滴之間有規律地移動,這將讓BEC得以維持其集體行為。

但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在這種情況下,BEC會表現得像一個超固體。但隨著液滴遠離彼此,原子無法繼續在液滴之間移動。到了那個時候,BEC就不再表現得像一個超固體了。

這種超固體狀態的轉變非常重要,因為目前,超固體仍然存在爭議。超固體屬於固體,也就是說,它們能像普通固體一樣保持自己的形狀。但超固體也有一些奇怪的特性,比如,它能毫無摩擦力地沿著某個平面滑動。有幾位實驗科學家聲稱,他們已經觀察到了超固態,不過,他們的實驗尚不明確,缺乏說服力。

如今,我們擁有了一件工具,可以細緻地研究超固體的形式及其相變,並徹底探究超固態的特性。有了它的幫助,對於傳統固態實驗得出的結論,無論是反駁或是支持,我們都應該更容易做出評判。

翻譯:何無魚

審校:李莉

編輯:漫倩

來源:Ars Technica

相關焦點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個什麼鬼!
    在眾人爭吵不休時咱們的男豬腳已經腦洞大開猜到了幽冥是什麼東東原來――幽冥不是幻覺,而是一種物質一觸即死非光非影屬於不可見光譜可以穿牆,卻不能穿過陶瓷因為――它是人造的凝聚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一物降一物既然知道了幽冥的真實面目
  •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該成果可用於原子幹涉儀等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  近日,一個以德國科學家為主的歐洲研究團隊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氣體(QUANTUS
  • 科學家創造出第五種物質形態:玻色 · 愛因斯坦凝聚態
    這枚薄片很小,約為一枚郵票那麼大,上面緊密分布著成千上萬個銣-87原子。科學家先是用一枚12米長的無人火箭將這枚薄片送入太空,然後用雷射進行轟擊,直到薄片中的原子被冷卻至零下273.15攝氏度,僅比宇宙中可能達到的最低溫——絕對零度高一丁點兒。在接下來的6分鐘裡,科學家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深入了研究這種宇宙中最奇特、最陌生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德實現光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5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科學家在11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稱,他們成功讓光子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光源。新方法可讓科學家設計出新型紫外或X射線雷射器,從而製備出功能更強的計算機晶片。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原標題:「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400nK、200nK和50nK溫度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波峰表示隨著溫度下降,越來越多的原子「凝聚」到同一能態。圖片來自網絡 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研製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 雷射冷卻就能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超級原子中心,電子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只用雷射冷卻來產生三維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新方法。在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研究中,展示了科學家技術在生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方面的有效性,達到了遠低於有效反衝溫度的溫度。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在疫情隔離期間,Gadge博士只能在離實驗室約三公裡外的自家起居室裡工作,但她還是用電腦控制雷射和無線電波,創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劍橋大學量子系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第一次有人通過遠程操作,在之前從未製造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實驗室裡製造出了這種物質狀態。這一成就或許能為使用計算機遠程操作量子技術提供啟發,比如在太空或水下等難以接近的環境中。
  • 太空創造出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打開量子世界探索新大門
    其實在我們的物理研究中,還有第五種物質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相信大家對於這種物質狀態並不是非常了解,也不了解,這其中隱含著什麼深層次的意義。近期科學家有了全新的發現,朋友們可以加我關注和粉絲,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的最新科學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多多支持,不明白的可以留言,美女小倩會第一時間回復。第五種物質形態,對於量子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 《自然》:實驗發現最少7個光子就可以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這是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奇異物理狀態。這是物質在超低溫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物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粒子開始混合在一起,並一致地行動,呈現出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因為光子是一束光,它們是由能量構成的,它們經歷相變過程這個想法真的很奇怪。但早在2010年,一組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光粒子可以被誘導成如同上文提到的BEC的物理行為,就像它們的物質粒子一樣。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性粒子的排斥行為
    大約15年前,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Germany)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在室溫下實現了磁子的一種新量子態——磁粒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也被稱為「超光速體」,即通常只發生在極低溫度下的物質極端狀態。從那時起,人們注意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空間上保持穩定,儘管理論預測,作為吸引人的粒子的磁子凝聚體應該會坍塌。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背景大約一百年之前,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預測量子力學會使得大量粒子「齊聲歌唱」,其表現如同單一的粒子。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科學家創造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有記錄以來最冷的實驗
    [PConlie 資訊] 據外媒報導稱,在國際空間站上,物理學家們在一個獨特的實驗室裡創造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個量子物質加持下,科學家們將能夠進一步地探索廣闊宇宙的量子物理學。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經理卡邁勒·烏德赫裡說:「大多數量子物理學家會說冷原子實驗很酷,但要讓它們更酷,你必須把它們帶到太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由原子云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而形成的。當粒子凝聚成奇異的宏觀量子物體時,它們為科學家研究奇異行為打開了大門。因為這種凝結是在微重力(而不是近地引力)下發生的,所以擴散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就為研究所述冷凝液留出了時間。
  •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 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物質的三態大家都知道,氣、液、固就是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轉換的一個過程,但可能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的是還有第四態-等離子態和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六態-費米子凝聚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則是七十年前愛因斯坦即預言的一種物質形態,這與我們生活中的「果凍狀」凝聚不同,是原來並不是同一種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是由無數個具有單一量子態的超冷例子的合集,看上去像一個有玻色子構成的超大原子!
  • 科學世界的新猜想:我們也許創造了物質新形式:超固體!
    兩個學院雖然過程不同,但這兩個團隊都使用一種凝態的奇怪類型的氣體來產生它們的超固體,在超低溫原子會表現得像波一樣,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特性,開始用博士愛因斯坦銀泰創造出的超固體的好處是,它已經是一個超流體,這個團隊採用的這些超低溫氣體並使用稍微不同的技術將他們結合成物質的量,指向具有相互體的剛性結構。
  • 物質存在的第五態,你知道是什麼形態嗎?
    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雖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很難理解也很難製作,但它們也有許多非常有趣的特性。比如它們可以有異常高的光學密度差。一般來說凝聚的折射係數是非常小的。因為它的密度比平常的固體要小得多。但使用雷射可以改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原子狀態,使它對一定的頻率的係數驟增。這樣光速在凝聚內的速度就會驟降,甚至降到數米每秒。所以會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來降低光速。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中,有兩種聲速!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物質的一種特殊狀態,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有兩種聲速。除了正常的聲音傳播外,還有第二種聲音(第二聲),這是一種量子現象。漢堡大學路德維希·馬埃小組的科學家們為這一現象提出了一種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