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鄔豔 王昌龍
近段時間來,我市多個鄉鎮集鎮上出現了淨水器銷售員,他們利用電解水實驗「佐證」市民日常用的自來水「又髒又渾」。這樣的實驗靠譜麼?我們每天飲用的自來水能放心麼?為了解決這些疑惑,記者和市水利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自來水的生產、標準檢測進行了全方位探訪,並針對所謂的「電解水實驗」進行了現場答疑。
現象
淨水器銷售員現場「試驗」展示自來水「髒」
家住道林鎮道林社區的戴奇昌日前看到一名自稱某品牌淨水器銷售員的男子,在集鎮上吆喝,「不要以為自來水燒開之後就絕對安全了,不信我免費檢測給你們看看。」
此人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就拿出兩個玻璃杯,一隻裝上純淨水,另一隻裝上居民提供的自來水。然後將電解器同時插入兩隻杯中,2分鐘左右,自來水就燒開了,逐漸變成黑色,隨後又產生了棉絮狀的沉澱物;而另一杯純淨水的則基本沒有發生變化。「你們看,自來水的水質有多差,這樣的水喝了怎麼會不生病?」這名男子一邊「做實驗」,一邊稱杯子裡產生的這些黑色物質是鐵鏽、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另一杯純淨水是經過淨水器淨化過的,因此不存在有毒物質。
「多次看到淨水器銷售員做這樣的實驗,並且每次裝自來水的水杯都會發生顏色變化。」說起自己看到的真實情況,戴奇昌說,有時候自來水會變成黑色,而有時候會偏紅色,都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我也看到過很多次,身邊很多朋友都買了。」對於此現象,市民李利明也表示會經常遇到做這種實驗的淨水器銷售員,雖然看著自來水挺「髒」的,但想著喝了這麼多年也沒出什麼大問題,就沒有買淨水器了。
據了解,近年來,許多淨水器銷售員為了拉生意,在多個鄉鎮集鎮通過這樣的「電解水實驗」來推銷他們的產品,許多中老年人受到慫恿,購買了價格高昂的淨水器。
原因
礦物質被電解分離,屬正常現象
為了讓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真相,不再被欺騙性消費,11月16日,市水利技術服務中心聯合第三方檢測機構來到道林集鎮,現場為該鎮居民演示了自來水水質檢測、現場公布了數據,並就該實驗原理進行了答疑。
「我們今天進行的是自來水濁度、餘氯以及PH值的檢測。」來自湖南山水檢測有限公司的現場部採樣工程師譚穩根在大街上隨意找了個自來水龍頭,進行了即時採樣,隨後在圍觀群眾的注視下,現場進行了專業檢測。
「濁度是0.6、餘氯是0.30、PH值是6.80,這3個數據都是合格的,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譚穩根一邊做實驗,一邊為圍觀市民就檢測數值進行了解釋,濁度小於1、餘氯0.05-0.30、PH值在6.5到8.5之間都是合格的。
而為何經過「測試」後的自來水就變成了「髒水」呢?該公司公衛市場部副總監謝晉進行了專業解釋。自來水之所以在電解後變色,主要是因為水中含有一些電解質,例如鈉、鈣、鎂及其他金屬離子,它們使水具有導電性。當電解器插入水中,陽極的鐵棒本身會因電流作用釋放出鐵離子,與其他離子結合形成二價鐵離子(黃綠色)、氫氧化鐵(灰色)、三氧化二鐵(紅褐色)、四氧化三鐵(黑色)等各種鐵化合物,這些鐵化合物不溶於水,就出現了絮狀物質,並出現大量氣泡,使水質變濁。
「實際上,自來水中含有的鈣、鎂、鐵等礦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謝晉告訴記者,純淨水因為不含導電的鈣、鎂離子,所以電解器插入純淨水不會發生類似化學反應。如果用礦泉水、礦化水或放少許食鹽的純淨水做實驗,水照樣會變色。
提醒
自來水符合飲用標準,可放心使用
「我們自來水的生產包括4大工藝,絮凝、沉澱、過濾、消毒,最後進行水質的檢測,合格之後,就可以出廠。」在大屯營鎮石家灣社區的寧鄉興泉水務有限公司,記者實地了解了自來水的生產流程,市水利技術服務中心供水部副部長胡寺雨告訴記者,每一滴出廠的自來水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是可以放心飲用的。
「我們水廠每天都會使用專業設備進行檢測,檢測設備價值數十萬元,絕不是淨水器銷售員手中幾十元的檢測筆能夠相比的。」該水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水廠嚴格執行每日9項常規指標檢測,不達標肯定不出廠。
據悉,我市嚴格落實三級檢測制度,著力確保水質安全。各千噸萬人以上規模水廠每天對9項常規指標進行檢測;市水利技術服務中心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每月進行抽檢;市疾控中心每季度對千噸萬人以上規模水廠進行檢測一次,每年在豐水期和枯水期對全市29個監測點檢測一次。
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農村推銷淨水器的「嚇人實驗」不靠譜,千萬別被商家的這種小伎倆嚇倒了。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自來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水飲用標準,市民可以放心飲用燒開後的自來水。現在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淨水設備很多,拿自來水、純淨水做電解水實驗是很多淨水器推銷人員最喜歡玩弄的一套推銷把戲,市民在選購淨水器時切莫上當受騙。
來源:今日寧鄉
編輯:卿雪
【來源:今日寧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