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顏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顏料大多是在化工廠中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但你知道在化學發展以前,畫家們都是用啥畫畫的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古時候用的顏料吧!
藍色 Blue
在化學還未出現的時代,藍色極為匱乏。迄今為止,只有埃及藍(左圖)和瑪雅藍(右圖)被確認為是出現於工業社會以前的人造藍色。
埃及藍的製作技術在公元4世紀製作技術就失傳了,上個世紀才被成功復原,化學組成是矽酸銅鈣。
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對分析埃及藍的組成和用於製造埃及藍的技術進行了幾項實驗。它現在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多相材料,是通過將石英砂,銅的化合物,碳酸鈣和少量鹼(來自耐鹽植物,鹽生植物或碳酸鈉的鹽)在800~1,000°C焙燒幾個小時,生成埃及藍、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瑪雅藍是在瑪雅人的壁畫上發現的,這種染料不易褪色,製作原料是靛青植物的提煉物和叫做坡縷石的黏土礦物,製作過程至今仍是不解之謎,等待化學家們探索!
對許多地區來說,天然的群青是最重要的藍色顏料。群青(Na6Al4Si6S4O20)由一種寶石——青金石研磨而成。
早在6000年前,青金石即被中亞國家開發使用,古埃及、古希臘、巴比倫都曾使用過它,而我國則於西漢時期開始使用。群青在大氣中對日曬及風雨侵蝕極其穩定,色澤鮮豔而純正。
天然群青昂貴而稀少,價格是同重量的黃金的2-5倍。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琪羅就曾經因為買不到合適的藍顏料而被迫放棄一副即將完工的大作。
《祈禱的聖女》
群青這麼貴,怎麼辦?
還好普魯士藍的出現最終解決了這個困擾畫界的大問題,但普魯士藍的飽和度和通透性要差於群青。1806年,德索爾姆和克萊芒成功分析出了群青的化學組成。今天,群青可由硫磺、粘土、石英、碳等混合燒製成,已不再依賴名貴的寶石。群青作為最優質的藍色顏料之一,仍在許多場合廣泛使用。
文案 l 苯寶寶、萌萌冰
編輯 l Windgeist
審核 l 萌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