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米開朗基羅買不起藍色顏料,由於他未能獲得珍貴的顏料,他的畫《埋葬》未能完成;維米爾在繪畫中已經儘量運用了極少的藍色為畫面點綴,卻也不得不深陷於家庭債務的泥潭。所有人類藝術史的畫家:從文藝復興到青綠山水,都為藍色而痴迷。在其中,群青便最高級的藍色,是最終的藍色,所有其他色調都在嚮往它。群青的英文名是「Ultramarine」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超越大海」,這是對遙遠淵源的夢幻頌歌,既浪漫又不精確的探索,藍色沒有維度,它超越了維度,正是人類文明的非凡追求。
藍色顏料的歷史來源及其在繪畫上的應用
至今為止被人們使用的油畫顏料,大多是油與色素的混合體,但根據顏色和品質的差異,一升顏料價格大概在285-1000美元不等,是什麼讓這些顏料如此特別、昂貴?
讓我們回溯到文藝復興的『祖先』,即在公元前就開始了對人類藝術探索的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希臘與羅馬文明中,並沒有藍色這個詞。據荷馬時代的文獻參考,大海是「酒紅色」的。藍色與野蠻的凱爾特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聯繫在一起,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對彩虹的描述完全省略了藍色。儘管沒有命名這種顏色,它仍然存在於很多古希臘、羅馬壁畫中。
同時在紙莎草搖曳的尼羅河畔,埃及人在國王的統治下開始大量繪製壁畫,古埃及人非常喜愛寶石、青金石和綠松石,也正是這種原因,他們發明了第一個人工合成藍色顏料,從而能夠以低成本複製其獨特的顏色。「埃及藍」是由矽、石灰、銅和鹼混合製成的,可以用在石頭、木頭、石膏、紙莎草和帆布上,至今保存下來的許多裝飾品都證明了藍色在埃及生活中的存在。
在早期歐洲文明中,藍色是與生活相關的,菘藍作為原料被製作為大多衣服的染料,但人們普遍的穿著依舊是紫色、紅色。
造成藍色這種顏色的統治地位和價值的主要轉變發生1130-1140年,阿伯特·蘇格重建了聖德尼聖殿,在內部刻意放置了彩色玻璃窗,由於鈷藍色製成的玻璃窗一旦經過太陽照射,就會在教堂內產生大量的藍紫色光。
這種刻意的安排是依據於礦物的自然特性的,那就是:即便手工精心磨碎的最好的天然青金石,也充滿了奇異的礦物元素:方解石,黃鐵礦、雲母。這些複雜的沉積物導致了一個現象:當太陽的光線以微妙不同的方式折射和透射畫面時,不同時間段的畫面給人的感覺都不是不同的,當以90°的距離與畫面站立時,視覺就會捕捉到白色或金色的沉靜微光。
就在青金石進入歐洲土地的幾十年後,公認的文藝復興之父義大利畫家喬託在科洛尼亞桂爾教堂的溼壁畫徹底改變了深藍色的意義。在教堂裡,天花板被漆成了如同夜空一般的藍色,許多藝術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天堂的象徵。從這一刻起,藍色與神聖聯繫在一起。教會甚至控制了顏料的用量,提高了價格,禁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藍色是無價之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繪畫中,藍色也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
藍色象徵與藝術特質在人類文明中的體現
藍色被人們認為是獨特、珍貴的顏色,也代表了人類歷史重要時期的標誌。在許多中東國家及地區,藍色象徵著天堂,靈性和永生。在許多拉丁美洲國家,藍色象徵著希望和身體健康,代表著財富。在猶太教中,藍色是聖潔和神性的庇佑,在印度教中,它是奎師那的顏色。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通常都會選擇用明亮的藍色長袍描繪聖母瑪利亞,選擇這種顏色不是因為它的宗教象徵意義,而是因為它高昂的價格。當義大利畫家開始描繪生活的本來面目時,他們巧妙融入了黃金比例、線性透視等法則來創造世界的三維空間,而深藍色則保留了其神聖品質的象徵作用。
瑪利亞的標誌性顏色——深藍色——來自青金石:唯一來源是阿富汗北部的乾旱山區,這種顏料最終在14和15世紀由義大利商人進口到歐洲,並被重新命名為「 ultramarine」,提取這種純度的藍色過程包括將石頭磨成細粉,在沉積物中注入熔化的蠟,油和松樹樹脂,然後將材料捏合在稀鹼液中。
時間推向17-18世紀,藍色作為極富價值的交換物品,被人們紛紛爭相進口,它激發了歐洲國家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爭,甚至為美國革命提供了部分資金。18世紀下半葉,英國皇家海軍為了大英帝國的擴張航行於世界各地。它的軍官們穿著深藍色的衣服,這種藍色就來自於被殖民地印度。可以簡單地說,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深刻的影響了藍色的進程。
沒有其他顏色被認為能擁有如此深刻的色彩,只有藍色。這種顏色能夠被同時理解為具有積極和消極的特質,它與靈性,信仰,神聖的思想聯繫在一起,盡其所能地超越孤獨和悲傷。
藍色承載著對社會歷史、科學創新、全球貿易和藝術更迭的更深刻的含義,與某些紅色、棕色和黃色不同,它的故事不僅講述了世界的故事,而且還隱藏了人類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找到最迫切的問題的答案的欲望:藍色的面紗下究竟隱藏了什麼?
脫出傳統束縛的藍所帶來的深遠探索
《酒神的狂歡》起源於羅馬作家菲洛斯特拉圖斯的創作,他以「想像」為題留下了一系列關於圖畫的描述。其中一個故事就是關於酒神巴庫斯和他的隨從薩提爾斯去訪問安德羅斯島。在那裡,當地的居民受到了酒神的祝福。
當提香將最神聖的藍色用在了一位跳脫的侍女的衣服上時,他似乎將藍色從隱喻的政教中拉離了出來,藍色在這一刻似乎更多地表達的是崇高人性的讚美,美妙的引發著眾人的共鳴。它更像詩歌一樣,隱晦地面向觀眾——邀請沉思、遐想、情感的參與,卻從未達到確定的意義。
《神奈川沖浪裏》在遙遠神秘的東方世界,在黑船事件下開始革新的日本,一副巨作誕生了。《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浮世繪作品之一。1830年左右,《神奈川沖浪裏》首次展出時,日本正在內部終結200多年的『自給自足』上國的思想。 北齋清楚地表明了不斷增加的外國影響力的故事:版畫中使用的豐富藍色顏料是從歐洲進口的。葛飾北齋在他使用巨型的畫幅了描繪了動態的波浪,寓意著處於變化風浪埠的日本。雖然波浪預示著危險與不穩定,但卻同時暗示著可能性。
抽象畫家康定斯基在《論藝術裡中的精神》一書中分析了藍色,認為其時所有事物中最深沉,最哲學的顏色。藍色將宗教的影子與聖母瑪利亞的長袍相連,藍色是信仰和靈性的象徵。
在藝術和設計中,色彩可以用來喚起特定的情緒,傳遞信息或激發觀眾的反應。作為天空的基本色調,藍色在整個藝術史上都與精神世界緊密相連。以不同方式欣賞藍色的神秘和探索性時,藍色永遠似乎遙不可及。正因為如此,藍色的藝術顏料呈現出一幅極具挑釁性的前景,描繪出一個超越我們自己的全新世界。
結語 :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文明對於藍色的探索從未止步過,從天空遠處的地平線或太空遠眺的地球,作為一個具有著憂鬱與生命同樣詞彙的顏色,它在人類文明歷史下深深的留下了印記,隨著進化紮根的色相帶有著人類特有的思想、深度。這個推動了法國大革命、頑固文明開化的神奇顏色一直在潛移默化地運用自己的力量,不斷地創造著生命的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