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我的行動,回答一個問題,或者做成一件事情:帶動一個個家庭,一起陪孩子,一起愛讀書。」 帶著這樣一份初心,野孩子園丁閱讀計劃在今年初春啟動了,一顆顆閱讀的種子就此種下。從「親子閱讀主題」、黑塞、河合隼雄先生的系列,再到冬日開啟的葉嘉瑩先生和中國古詩詞系列,一路「讀」來,每一次相聚與分享,既有每一位園丁的自我覺察,也有彼此心靈的碰撞。在這趟閱讀旅程中,我們欣然相遇,看見了每一位園丁與自己在一起的「悅讀瞬間,孤讀一刻」。
何當重聚首,再敘好時光
近來,與野孩子園丁計劃的一班朋友同讀葉嘉瑩先生著作,特別是《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多有所感。葉先生老師顧隨先生說,一切世法皆詩法,詩法離開世法站不住。在他們師徒看來,世上種種,用心體會,都是詩。
葉嘉瑩先生講座裡講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她在加拿大教幼稚園的小朋友們作詩。先生給了前兩句:「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小朋友們接著寫下兩句,結果有小朋友寫出來:「松鼠愛松果,小松家白雲」。看,人人心中都有詩,5歲的孩子也可以寫一首出來呢。
而我自己,就在幾天前,也結結實實有了一次體會。在參加了一次久違的同學聚會後,深深感覺到世間所有的詩,都藏在人們心裡,詩是人生,人生即是詩。
周三晚上是上周就約好的飯局。人大同門的雪松師兄和王楠師弟在「大內內參」群裡振臂一呼,便有多人響應。我開始有些猶豫要不要參加,畢竟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每天下班的職責便是「家庭教師」,哪裡還有時間放鬆應酬?可是,這麼多年,要麼加班,要麼忙家裡,真的錯過了很多次這樣的聚會呢,雪松大哥更是自打畢業之後就沒再見過面……所以,還是趁這次不太忙和大家聚聚吧!
定的地方是三裡河附近的「八先生涮肉」,隱藏在一片居民樓裡,裝修質樸,口味卻是一流。7點鐘趕到時,包間已經坐滿了人。除了同級的幾個國經國貿的同學,還有多年未見的雪松師兄,梁戎師兄。大家看上去還是那麼意氣風發!沒多久,風雲一時的帥哥肖磊師兄姍姍來遲,也讓人驚豔了一把。這麼多年,竟如年少時英俊瀟灑!
而想當初在校園裡,對梁戎、肖磊的印象就是很帥、有氣質,關我啥事……大學幾年沒什麼交集,反而今天竟有同桌喝酒的緣分,真是難得!原來人大的同門兄弟姐妹們,就算天南海北,遇到還是一家人!
身邊的小煜還是那麼有魅力,和我同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依然活力無窮。她在金融投資行業,說不滿意現在的後臺工作,一定要轉到前臺去做業務,也有再讀博士的願望,不想混日子。金融圈的同學很多,他們都做得風聲水起,成為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掌管重大項目,欲成就一番事業,不甘心碌碌無為。梁戎師兄則是自己創業,商海浮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更是讓人心生敬佩!
談笑間,雪松哥提起了他們當年排演的話劇,演繹男生宿舍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一出場就驚豔全場,拿了全校文藝匯演一等獎。真是「出道即巔峰」!哈哈,因為這之後雪松哥再也沒演過話劇!據說當年演出的唯一的錄像帶,就藏在肖磊師兄家裡的某個角落。
這個話劇我記得是剛入學的時候看過的,確實很搞笑。後來還看過很多別的話劇,最經典的莫過於學生版《暗戀桃花源》,演員和布景都十分專業。我們這屆還排演過《Gone with the wind》,令人記憶猶新的,是鍾璟在結尾處的那句吶喊:「Tomorrow, is Another Day!」深深刻在我的心裡。
不知不覺,杯中的酒愈來愈少,大家越談越熱烈,話題也轉換到了風花雪月。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憎相會、愛別離,人生豈能盡如人意?不過還真有個好消息,說某師哥兜兜轉轉,異地重逢,多年後竟然和大學合唱團的「初戀」又結婚了。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快9點了,師弟提醒我們,這個包間的時間只能到9點,因為太晚了會影響樓上的居民休息。好遺憾!肖磊師兄突然說:「那這麼辦吧,到了9點我們就不說話,發微信。我要和你喝酒,就給你發微信!」大家哄然大笑,聲浪更強了。
確實,歡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總覺得話沒有說完,酒沒有盡興,只能期待再一次的相聚了。
最後,大家提議為了人大「實事求是」的石頭乾杯。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信念,和做人的底線。因為人大,我們結緣,因為實事求是,我們堅定長遠!
次日一早,上班路上,看車來車往,回想昨夜的聚會,心中突然波濤洶湧,有種「興發」的感覺,很多詩句從腦子裡冒了出來。特別是那句我很喜歡的杜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於是,借用了這幾句做開頭,嘗試續寫了這首小詩《冬夜重聚有感》: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圍爐先生堂。
男兒英顏俊,
姐妹花容貌。
猶記少年時,
而今鬢微蒼。
把酒言歡笑,
舉箸話情長。
散落在江湖,
各為前程忙。
思源求是石,
無愧當棟梁。
何當重聚首,
再敘好時光。
嗚呼,詩是人生,人生即是詩。一次重聚,也就是這樣一首詩了。
葉嘉瑩先生及其著作
葉先生(1924-)有著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的身份,受聘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她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為年輕人開一扇門,將美好的吟誦傳承下去。近日上映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記錄了這位中國古典詩詞大家的傳奇人生。
原創 | 曉琴
排版 | 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