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一思路:解決臨床問題,這是科研應有的樣子

2021-01-20 弗雷賽斯

弗雷賽斯目前有2種課題服務模式:

1.提供完整技術路線的中文分析報告(包括原始數據,圖片及解讀,用戶可自行翻譯後投稿)


2.深度合作,完成從選題到發表的全過程,未達到協議目標,弗雷賽斯將全額退款!

有句話叫做東邊不亮西方亮,另一句話說上帝關閉一扇窗,就會同時給你打開一扇窗,這都是樂觀者的人生態度。臨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兩手都要抓,那麼如果在臨床受了挫折,如何轉化為科研的「亮光」呢。

今天的文獻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臨床觀察到的效果差的,都是可以拿來研究的。你甚至不用考慮樣本等可行性,因為海量的共工資料庫已絕對可以讓你來驗證你的想法,而這是低成本的,在探究臨床現象的同時,不經意,可能一篇文章就產生了。


今年7月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的Genomic signatures predict the immunogenicity of BRCA-deficientbreast cancer,在這篇文獻裡,作者很好地利用數據挖掘,探明了臨床的現象。


BRCA1/BRCA2突變的乳腺癌患者突變負荷高,意味著免疫治療對該類病人會有效。但是研究發現,在這一類病人中,僅有20%晚期的三陰性(TNBC)病人的病情有緩解。這些病人的免疫浸潤差異導致其在接受免疫治療有不同反應。但是,目前的研究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去導致這些病人存在免疫浸潤差異,相應的分子特徵沒有被很好的刻畫。AdamA. Kraya等人研究的假設就是從基因組學的角度可以對病人的免疫原性進行探究。他們不僅使用TCGA資料庫乳腺癌樣本基因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突變數據,還結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Penn)的35個有BRCA1/BRCA2遺傳突變的外顯子數據和免疫組化數據,從HRD、LOH、免疫細胞浸潤程度以及荷爾蒙受體表達情況去明確刻畫其對有BRCA1/2突變的乳腺癌病人的免疫原性的影響(如Fig1所示)。目前,臨床上在試著整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ARP1抑制劑以及鉑類化療藥物治療BRCA1/2突變相關的癌症,AdamA. Kraya等人研究可以進一步指導設計出治療該類病的最佳的藥物設計。

Fig1. BRCA1/BRCA2突變乳腺癌病人免疫原性分子機製圖


(1)數據:通過GDC獲取TCGA資料庫中乳腺癌樣本的Level1的DNA測序數據(晶片數據)、Level1的全外顯子測序數據(WES);從cBioportal資料庫獲取TCGA資料庫中乳腺癌樣本的RNA-seq表達譜數據和臨床數據;從聖克魯斯癌症基因組研究中心獲取乳腺癌樣本是受體陽性還是TNBC的信息。(2)數據的處理:將來自TCGA資料庫中乳腺癌病人的WES數據比對到人類參考基因組hg38,來自Penn中乳腺癌病人的WES數據比對到人類參考基因組hg19。通過GATK軟體識別樣本的突變情況。(3)樣本篩選:基於之前發表的突變識別步驟[1]、TCGA資料庫中乳腺癌樣本level3RNA-seq數據、晶片z-score數據以及甲基化數據,最終挑選54個有BRCA1/BRCA2突變的乳腺癌樣本進行後續分析。(4)識別發生LOH的樣本:通過Varscan22、純合等位頻率比較以及之前工作定義的等位特異拷貝數變異[1]在那些發生BRCA1/2遺傳突變等位特異LOH。在使用Varscan2工具計算時,可以通過Sequenza計算腫瘤純度。(5)腫瘤突變負荷的計算:基於MaxwellKN[1]等人之前的單核苷酸(SNV)文件,每mb中的非同義突變數定義為腫瘤突變負荷。(6)新抗原的預測:通過NetMHCcons方法實現對樣本新抗原的計算。(7)HLA基因型:基於TCGA和Penn樣本的全外顯子測序數據(WES),通過OptiType工具計算得到。(8)細胞溶解指數:基於從cBioportal資料庫中得到的乳腺癌樣本RNA-seq數據,對於每個腫瘤樣本,其細胞溶解指數通過PRF1基因和GZMA基因表達的幾何平均值得到。(9)免疫浸潤得分:通過Estimate包實現對每個樣本的免疫浸潤得分的計算。(10)免疫組化:對Penn數據集中CD3,CD4, CD8, CD20, CD45, CD68, FoxP3,PRF1和PDL1抗體的相應免疫組化信息。對於每次染色實驗,其中,0表示無染色,1表示微弱或是部分染色,2表示輕微染色,3表示強染色。(11)通路富集分析:基於MsigDB資料庫中的C2通路集合,通過GSVA包去計算不同分類樣本組通路得分。


(1)HRD和腫瘤突變負荷以及新抗原的生成的關係:在TCGA乳腺癌數據集中,從BRCA1/2突變、HR發生以及HR野生型分組角度,刻畫不同組突變負荷、新抗原生成情況、細胞分裂指數以及免疫細胞浸潤得分情況,還從HRD得分高與低的角度去刻畫其突變負荷、新抗原生成情況、細胞分裂指數以及通路GSVA得分的分布情況(如Fig2)。


(2)LOH和免疫原性的關係:為推斷BRCA1/2突變的乳腺癌樣本的免疫原性,將細胞分裂指數作為CD8T+細胞毒性的衡量指標,Estimate得分作為淋巴細胞浸潤指標。在TCGA乳腺癌樣本中,刻畫在有BRCA1/2遺傳突變病人中LOH不同狀態下GSVA通路得分、細胞分裂指數以及Estimate得分的分布(如Fig3A)。在有BRCA1/2體細胞突變病人中克隆與亞克隆組病人中腫瘤突變負荷、HRD得分、細胞分裂指數以及Estimate得分的分布(如Fig3B)。

(3)免疫浸潤和T細胞效應活性的影響:在Penn中BRCA1/2突變的病人樣本中,在腫瘤樣本與正常樣本、HRD得分高與低樣本和LOH發生與不發生樣本不同樣本分組情況中去進一步刻畫CD3,CD8, FOXP3, CD20, CD45和CD68免疫浸潤的影響,其中CD3,CD8和FOXP3是屬於T細胞;CD20屬於B細胞,CD68屬於髓系細胞(如Fig4所示)。

(4)荷爾蒙受體表達與HRD相結合可以區分BRCA1/2病人的免疫原性:將樣本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Rec+)和三陰性病人(TNBC),去進一步分析兩組病人中細胞分裂指數、差異基因表達和PDL1得分的分布。同時,又結合HRD得分高低以及LOH發生情況去刻畫相應的免疫原性情況(如Fig5所示)。


從Fig1中,AdamA.Kraya等人已經明確刻畫了BRCA1/2突變的乳腺癌病人的免疫原性,該項觀察結果對使用檢查點抑制去治療該疾病具有潛在的意義。總的來說,作者的研究解決了迫切的臨床需求,了解是哪些潛在的原因使得乳腺癌患者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的時候出現異質性。從bed到bench,做有意義的科研,這應該是所有臨床同道都嚮往的科研方式吧...Maxwell KN, Wubbenhorst B, Wenz BM, De Sloover D, Pluta J, Emery L, et al. BRCA locus-specific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germline BRCA1 and BRCA2 carriers. Nat Commun 2017;8(1)


生信解讀掠影:

解讀一篇9分SCI生信文章:順應潮流才能一蹴而就

這篇文章,沒做半點實驗怎麼就發頂級期刊Immunity了?!

當生信扯上免疫,原來文章上5分是這麼簡單......

思路清奇!這篇玩到lan的套路文章是如何上5分的

如何從甲基化入手,輕鬆整篇預後標誌物的文章?

生信SCI如何入門火爆的環狀RNA領域?

啥?基因還有「假」的!然後5分的SCI就這麼到手啦!?

這篇Cell子刊文章能不能參照著做?能!

經典套路解析:胃癌亞型預後分析(CCR,IF=10.19))

一篇文獻一個技術路線:火熱的免疫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人工智慧+腫瘤預後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最火免疫+「雙拼」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不是癌的cancer:泛癌(Pan-Cancer)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免疫雙拼」升級版

一文一路線:「粗暴」的多組學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明星分子」的機制研究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另闢蹊徑,挖掘「小癌種」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病理形態學+蛋白組學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與其常規組織還不如「液體活檢」...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欲擒故縱」的酪氨酸激酶預後分類器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多組學驗證」高分標配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假基因」調控免疫

課題合作!

......


師兄囑託:

生信學習需要持之以恆,大家可以到目前國內最大的生信學習社區(https://shengxin.ren/)逛逛,尤其是神秘的SangerBox可視化生信分析軟體,相信對大家玩轉生信一定有益。生信套路千千萬,不變的是生信的精髓:差異。生信及其他科研視頻,請直接點擊「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我們特別卯足了勁,幫朋友們找到了重症醫學科做臨床科研的四大策略。1,重症醫學科論文概況重症醫學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30,734篇Medline收錄文獻。2011年,僅有6,843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38,019篇論文;十年翻5.6倍。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隨著醫療大數據領域技術的進步和實際應用的快速發展,這一矛盾能否解決,並充分的互相反哺和促進?基於這樣的問題,動脈網與醫療工作者和大數據領域專家進行了對話,希望能從他們那裡,探索新形式下的思考和方向。一、臨床診療與科研脫節:數據處理是瓶頸現階段,國內醫療資源還是集中在大的三甲醫院中,這導致醫生在臨床上的工作強度非常大。要在臨床工作中穿插完成科研工作,時間和精力的分配面臨著巨大壓力。
  • 專訪|未來科學大獎王振義:沒有基礎研究,臨床問題就很難解決
    每周學生們都會向王振義提供一個疑難病例,王振義就會用一周的時間搜索全球最新文獻,並思考分析製作成PPT與大家一起探討。談到「開卷考試」的目的,王振義院士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能有更新的創造,不能再回實驗室,希望「所做的事情對病人、臨床醫學教育還提高、擴大自己知識能起一點點作用,讓年輕人知識面更廣,怎樣解決臨床問題。」
  • 如何檢索有效文獻?文獻綜述如何選擇文獻?
    在檢索文獻前,要對於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個簡單初步的了解,對於在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知道哪些問題已被解決並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借用的到,也要知道哪些問題尚未被解決。這需要與導師進行大量的溝通,並在實際工作前大量閱讀綜述性的文章。
  • 科研學術論文發表前應有的幾點認識
    凡是從事過科研經歷的科學工作者,大抵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和經歷:歷經課題選擇、設計籌劃、文獻準備、科學實驗、諮詢合作和綜合研究等步驟,最終撰寫專題學術論文,以此來報告自己付出的嚴謹勞動,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闡釋自己的科研思想,並通過在權威學術專刊上發表有關學術論文,以證明自己的學術實力。對此,藍譯編譯認為,在科研學術論文發表前應有以下幾點認識。
  • 從這篇22分+文章入手,帶你深度探討臨床預測模型研究思路
    實際上,研究的先行者們早已經考慮到並構建了方法學來解決這個問題——臨床預測模型。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時常會用到預測模型來評價患者的風險,如經典預測10年心血管事件風險的Framingham risk score和指導房顫患者抗凝的CHA2DS2-VASc評分。
  • 一文初步學會Meta文獻檢索 | Meta簡明教程
    當找到一個臨床問題,那麼就要動起來,你要在浩瀚的資料庫中找到能解決你這個問題的證據,第一步就是文獻檢索,找出與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文獻。
  • 全新榮放,這才是爆款應有的樣子!
    導讀:全新榮放,這才是爆款應有的樣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淺談醫學文獻檢索對論文寫作的影響
    為提高醫學論文質量和發表機率,賽恩斯編譯以下結合工作實踐經驗談談醫學文獻檢索對論文寫作的影響。一、避免重複研究與重複報導。在現代通信條件和網絡環境下,醫學界存在的問題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一般來說,相同課題的探索會有相當多的人同時在進行。誰能最先取得研究成果或作出論文報導,誰就是成功者;誰遲來一步就會成為無效勞動的落伍者。
  • B肝在研新藥基因工程,T細胞過繼轉移,臨床前開發思路及進展
    B肝在研新藥基因工程,T細胞過繼轉移,臨床前開發思路及進展以上就是通過載體疫苗開發慢性B肝新藥的思路及藥物研究進展,還有基因工程T細胞的過繼轉移新方法進行研發。解決這個問題的其中一種方法是,在體外產生功能有效的T細胞,這些T細胞來源於擬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具有抗HBV的特異性,然後,這些細胞可以被重新注入,試圖克服免疫功能的不作為。
  • 一文詳述:觀察性研究中的logistic回歸分析思路
    儘管其應用廣泛,但在數據分析中卻存在不少問題。在分析時往往只考慮數據本身,而未能結合研究類型,從而導致結果的偏倚。甚至在已發表的文章中,也存在一些不嚴謹用語。 本文從觀察性研究的類型出發,基於不同研究類型的研究目的,以logistic回歸分析為例,探討觀察性研究的不同分析思路,希望為醫學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鑑。
  • 疫情來襲,宅家學習meta分析(2):一文學會Meta文獻檢索
    當找到一個臨床問題,那麼就要動起來,你要在浩瀚的資料庫中找到能解決你這個問題的證據,第一步就是文獻檢索,找出與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文獻。
  • 贈書福利 | 如何查找、整理、閱讀外文文獻?科研大牛經驗分享
    先讀綜述,可以更好地認識課題,知道已經做出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自己要做什麼。對於國內文獻一般批評的聲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後,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而國外的綜述多為本學科的資深人士撰寫,涉及範圍廣,可以讓人事半功倍。通過中文綜述,你可以首先了解這行的基本名詞,基本參量和常用的製備、表徵方法。
  • 課題選題、文獻閱讀及寫論文的那些必知技巧……
    以下是一位研究生基於自己碩士階段的科研經歷分享的選題、閱讀、寫作技巧。一科學選題1.Introduction的思維模式用科學的方法選擇問題,評估選題好壞的標準主要是看有創新性和可行性,需要帶著學術的眼光去鑑別日常臨床問題或基礎研究問題是否有研究意義,因此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使你的眼光學術化,即建立一種傾向於學術研究的思維,這種思維的模式可以從學術論著中窺見,比如一般文章都有introduction,介紹研究問題的背景、現狀和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通讀文章前你需要準備這些
    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可以說是每一個學寫論文的研究生必不可少的技能,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讀文獻呢?看看下面的技巧能不能幫到你~一、選擇高質量的文獻現在,很多資料庫都對我們開放,檢索文獻變得十分方便。但是文獻的質量良莠不齊,那怎麼選擇查找質量相對較高的文獻呢?在檢索時,縮小範圍。
  • 施一公:評審終身副教授制度,臨床科研思維與論文成果孰輕孰重?
    但是與這眾多發表論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論文成果轉化率簡直是慘不忍睹。導致這種結果不僅僅是醫院存在的問題,其他科研領域同樣存在問題,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除科研設計、科研實施過程可能存在缺陷外,還可能是由於課題不是來自臨床實踐中的問題需要。
  • 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把鑰匙
    在綜合考慮了我們隊伍三人的能力優劣勢後,我們最終選擇了賽題中的C題,即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決策問題。該題目已知中小微企業的財務數據,要求基於這些數據為銀行制定合適的信貸策略。一開始,當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時,我們也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過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冷靜下來思考:目前文獻中各類成熟的算法模型均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解決這類問題有沒有系統性的方法?
  • 秘訣發布,科研學術兩不誤
    ,發文章,如何選擇SCI期刊,也是一門技巧!①免費科研資料分享②科研進展、熱點資訊,穿梭科研內外③學術交流群、軟體安裝群、期刊投稿討論群等,或可解決你當下科研階段遇到的一些問題,歡迎來LiaoHanson
  • 或與它有關丨臨床科研
    那我會肯定會回答:「當然是你的臨床樣本和臨床數據啊」,往期我們介紹了很多臨床樣本做科研的案例,那麼我們今天來聊一聊臨床數據很多醫生忙著治病救人,在與死神賽跑,減輕病人痛苦,哪有時間做實驗啊?即便有臨床材料又有什麼用呢?
  • 閱讀文獻克服三大問題:坐不住、記不住、想不開!
    首先是因為看文獻難,其次是因為看小說、電視劇更有趣,而看文獻卻枯燥乏味。「坐不住」的問題怎樣才能解決?根據《興趣從何而來》一文中的分析,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首先是通過大量閱讀使看文獻成為自己擅長的事情。問題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帶著問題看文獻,滿足了自己回答問題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導致快樂,所以帶著問題看文獻會更有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提出問題之後,不要馬上看文獻,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時間。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餓時吃飯沒胃口,如果餓了一天之後,隨便吃什麼都覺得很好吃。冥思苦想的階段,就好比忍飢挨餓的階段,可以很好地「醞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