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的大選在萬眾矚目下落下了帷幕。拜登以壓倒性的優勢成功獲勝,即將擔任美國第四十六任總統。拜登的當選對於臺灣問題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臺當局應該把握好機會,不要將轉機變為危機。
美國大選的過程十分多變,兩位候選人時而領先,時而落後,在票選前期川普的局勢一片大好,但是最後卻被拜登逆轉翻盤。儘管川普不想放棄,聲稱票選作弊,但仍然改變不了任何局面。
拜登當選對臺當局是一個挑戰
外界對於美國對臺灣問題的看法基本一致,他們都認為拜登的當選對於臺當局來說是一個挑戰。雖然在短期內拜登不會對中國的關係有過大的改變,中美對抗的局面也不會轉變。但是拜登將會在做法上進行調整。
對於拜登政策的預測以及穩定都會遠遠高於川普,從這個角度來看,拜登當選將會是兩岸關係新的開始。這對於川普在任期間一直叫囂「反華」的臺當局來說是一個無法躲避的挑戰。
蔡英文與川普同是2016年當選領導人,而在這四年間,臺美關係似乎一直有所發展。在軍事方面,美國一直對臺軍售,已經出售了180億美元的武器;政治方面,美國通過了各種「保護」臺灣的法案,看似「友好」,實則華而不實。
「臺美」關係無法改變情況
然而仔細一想,美國支持臺灣的同時頻頻入侵臺灣的「防空識別區」,而且規模越來越龐大。這頻繁的入侵加劇了臺海局勢的緊張氣氛,臺灣花費巨額財力購買美國武器,並不能保護臺灣一絲一毫。
不僅如此,儘管美國公開支持臺灣,但是與臺灣「斷交」的國家仍然絡繹不絕。而臺灣一直渴望進入的國際組織也並不承認臺灣地位。這表明就算美臺關係再好也無法改變臺灣目前的國際地位。
而在經濟貿易方面,民進黨當局公開表示將會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本來是想以此來獲得與美國的貿易關係的突破,然而如今過了幾個月,臺灣所希望的並沒有到來。民進黨當局一直吹噓歷史最好的美臺關係,臺灣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現在川普下臺,美臺關係肯定會發生變化,臺當局不冷靜思考兩岸關係,反而急著向拜登「投誠」,想要繼續自己的「臺獨」政策,實在是太可笑。「聯美抗中」絕對沒有好結果,兩岸人民是家人,不是敵人。
不管中美關係未來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兩岸和平肯定比兩岸對立要好得多。大陸對臺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想要脫鉤大陸是承受不了大陸對其經濟貿易的制裁,固執地與大陸為敵只會走上絕路。
文丨淺陌 審丨樂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