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一瓶難求」的消毒液,上市公司不靠它賺錢
消毒液的股市科普。
此次疫情中,不僅醫療人員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需求大增,手部、室內物品、地面的消毒再次得到了重視,消毒液也成為了眼下大眾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產品需求上升,A股化工行業中直接受益的行業就是防護類化學品和消毒類化學品,相關產業鏈引來極高的市場關注度,鴻達興業(002002.SZ)、航錦科技(000818.SZ)、巨化股份(600160.SH)等多隻個股均於近日錄得不俗的漲幅。
消毒劑根據原料不同,細分的應用場景和功能也不一而同。常用的消毒劑產品以成分分類主要有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含碘消毒劑等9種。
為大眾所熟知的含氯消毒液,有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包括,過氧化氫(雙氧水)、過氧乙酸、二氧化氯等;醇類消毒液以常見的醫用酒精為主等等。
那麼,A股市場範圍內,有哪些上市公司的業務是消毒類化學品?不同的化學原料分別對應哪些終端消毒劑?
消毒劑上市公司一覽
以84消毒液為代表的含氯消毒液和日常使用的手部消毒液和醫用消毒使用的醫用酒精,是本次疫情中最常用的消毒用品。84消毒液的主要原料是次氯酸鈉,一般含量在5%~6%;醫用酒精的主要原料是乙醇。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A股的消毒劑相關上市公司中,生產次氯酸鈉消毒劑的居多。Wind數據顯示,次氯酸鈉屬於氯鹼行業,產業鏈上中遊企業包括三友化工(600409.SH)、 氯鹼化工(600618.SH)、魯西化工(000830.SZ)、萬華化學(600309.SH)、中泰化學(002092.SZ)、江山股份(600389.SH)等,下遊消毒液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有廣州浪奇(000523.SZ)、上海家化(600315.SH)、青松股份(300132.SZ)等。另外,生產雙氧水的上市公司,有金禾實業(002597.SZ)、濱化股份(601678.SH)等。
酒精的下遊行業應用廣泛,包括國防化工、醫療衛生、食品加工和工農業生產等方面。但極少有上市公司僅以醫用酒精為主營業務,多以成立子公司將其作為附帶產品進行生產、銷售。
以溢多利(300381.SZ)為例,作為酒精產業鏈的上遊企業,它是國內第一家酶製劑上市公司。公司旗下子公司鴻鷹生物所生產的糖化酶和澱粉酶是用於發酵生產酒精的必要原料。疫情期間,公司幾乎滿負荷生產以確保下遊的酒精需求。
此外,本次疫情期間,為保證市場需求,多家醫藥上市公司如盤龍藥業(002864.SZ)、紫鑫藥業(002118.SZ)、方盛製藥(603998.SH)、爾康製藥(300267.SZ)等也獲批了酒精生產許可證。
產業門檻較低,企業分散全國
2003年非典之後,國內消毒意識提升,助推了產業穩步增長。2013年~2018年的五年間,我國消毒液市場平均每年增速5%,並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實現了自給自足,進口增速放緩,低端消毒液仍保持較高出口率。
同時,多年的發展令這個技術製備本不複雜的傳統化工行業,技術愈發成熟、產業鏈完整,從原材料、製備廠商、器皿到終端產品,齊備完整。
但較低的行業準入門檻也引來了國內上萬家企業加入消毒液「大軍」,行業逐步演化出企業較分散的局面。
天眼查顯示,搜索「消毒劑」,全國範圍共有逾8萬家企業從事相關業務,上海本地就有2800家,再細分到消毒液,全國範圍也有2萬家企業。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從省份來看,消毒液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靠近原材料、人口大省和消費大省。山東省中企業最多,超3300 家。其餘省份還包括河南、安徽、四川、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大省。產業相關企業數量眾多,不僅體現在經濟發達,更體現在醫療消毒液、工業消毒液需求旺盛。
研報還指出,消毒劑產品的製備過程相對簡單。如,次氯酸鈉消毒劑液的原材料主要是氯氣和氫氧化鈉,產業鏈和製備簡單。工業上製備次氯酸鈉,首先需要燒鹼,最源頭是採用海水過濾製得NaCl,通過點解和隔膜方法製得氫氧化鈉,之後在氫氧化鈉液體中通入氯氣,經過化學反應製備氫氧化鈉原液,按照一定比例稀釋就製成了含氯次氯酸鈉消毒液,其中84消毒液中次氯酸鈉質量濃度為5%。
醇類消毒劑的原料——酒精產業鏈也較為簡單,工業上主要採用農作物等製備酒精,其上遊主要包括玉米、小麥、薯類、糖蜜等原材料。生產出來的酒精一部分作為工業燃料酒精、醫用酒精和食用酒精,剩下的進入下遊產品環節,用酒精來製備醋酸、香精和染料等。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我國消毒劑產業產值逐年提高,但增速放緩。2019年,我國消毒劑產業產值約為103.4億元,較2018年增長0.57%,其中,84消毒液產量約為49.3萬噸,手部消毒液產量約為4.37萬噸,75%醫用酒精產量約為7萬噸。
不僅如此,消毒液行業的銷售價格低廉,非疫情期間醫用酒精、84消毒液等均為大眾能在普通超市輕鬆入手的消毒產品。國信證券研報顯示,二氧化氯消毒30元/公斤,84消毒僅有2.5元/公斤。
疫情推動需求,但上市公司業績影響不大
儘管,消毒劑行業企業數量龐大,但疫情在春節期間突襲,因復工及時性、需求量突然上漲等因素,消毒液仍有短缺的現象。
根據此前工信部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疫情緊缺的主要消毒液84消毒液、手部消毒液和75%的醫用酒精的供給能力總體上可以滿足需求。
消毒液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推出舉措來馳援疫情的防控。萬華化學表示,公司將次氯酸鈉產量由 30 噸/天提高70噸/天,改造了充裝管線適應小桶灌裝;中泰化學表示上調消毒液原液次氯酸鈉生產計劃,為需要消毒液原液的社會各界免費捐贈;瀋陽化工表示,日產能提高一倍至240 噸/日,月產7000噸,達到裝備極限;三友化工公告表示,公司的次氯酸鈉訂單有所增加,率先捐贈120 噸次氯酸鈉,共擬捐贈1000噸,並實現滿負荷生產。
消毒液疫情上漲,也帶動了A股市場的消毒劑概念股。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周中,消毒液概念股屢次在盤中走強,個股連續拉升封板。
不過,某化工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市場資金熱炒概念股是曇花一現,疫情推動消毒液的需求上漲會對上市公司一季度產生已經增量,但就全年而言影響不大。」
「消毒液企業眾多,行業完全競爭下製品售價低廉。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原材料儲備、產能、庫存都是充足的,但只是他們主營業務的一小部分。因為疫情特殊期間,提高產能滿負荷生產消毒液的次氯酸鈉、酒精,」前述人士說道,「但此消彼長,這些化工企業的其他主營業務是停滯的,消毒液影響全年業績太多。」
記者注意到,國內主要消毒液上市公司的消毒液營收佔比極小,大多數均不足1%。
定期報告顯示,三友化工,通過純鹼、粘膠、有機矽等建立上下遊完整產業鏈。公司目前純鹼產量位居行業第一,2018年次氯酸鈉產量11.24萬噸,佔比全年總產品產僅2%,佔比全年營收不足0.5%;魯西化工,公司同時擁有雙氧水、次氯酸鈉產線,產能分別為90 萬噸/年、萬噸/年,消毒液營收佔比全年很小;氯鹼化工,2019 年次氯酸鈉全年的生產產量為7.90萬噸,佔比總營收仍不足1%等等。
消毒液產能不小,佔比營收、淨利潤很小的現象,在消毒液上市公司中是普遍現象。前述人士指出,「具備氯鹼、純鹼等化工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會通過以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銷售、生產消毒液,以產品品種、規模化方式,在銷售淡季和旺季協同管控成本。」
國信證券研報還指出,當前化工運輸行業嚴監管,疫情對化工危險品運輸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化工運輸行業向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服務發展的轉變。據中物聯危化品物流分會預測,2018年中國化工物流市場份額約為1.4萬億元,同比增長7.69%,預計化工物流市場將是隨著化工行業回暖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