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潛藏在水下的古城,我首先想到的是千島湖下的獅子古城。但這座古城完全被千島湖的水淹沒了。我們只能通過潛水員拍攝的圖像數據來觀察。但今天要介紹的古城更是別具一格。它的存在最符合一個著名的成語,即「水落石出」。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長江中遊具有重要防洪功能的大型湖泊之一。
與一般水域相比,我國最大淡水湖的水位波動特別大。近十年來,鄱陽湖水位變化頻繁。湖中的風景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參照物。這裡是羅星墩古城。位於廬山市紫陽堤以南的二裡湖中心,也是江西省廬山市的標誌性建築和標誌性文物。它是一個小石島,總面積1800平方米。
只有當鄱陽湖進入枯水期,才會出現羅星敦;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為豐水期,羅星敦周邊將被滾滾江水所覆蓋,只有部分院落建築露出水面。只是因為每年只有一次機會讓她對「神秘」的感覺凸顯出來。星丘不大也不高,但石頭很硬。島上有一座寺廟,一座塔和一座亭子,再也沒有建築物了。
流星丘就像一顆星星。傳說是星辰落入鄱陽湖而變化的,故稱為落星丘。《水經注》記載:「落星石,周朝後一百多步,高五丈,上有竹、樹。據說有一顆流星墜落,名叫「燕」。他也因此而出名。雨季需在星子縣南門碼頭乘船,約20分鐘即可到達;旱季可直接步行前往。
總之,由於每年只出現一次這樣的神秘場景,一直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這是文人墨客喜愛的地方。江西王安石的《流星寺》詩中有這樣一句話:古雲臺宮起於翠微,長江有一杯酒。沒有汽車和馬可以揚塵。雁行雲路的聲音很低,很容易回到天門附近的夢裡。
唯一的贏家是詩歌,不要羞於等待閒暇。從「羅星寺」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石島上的臺階屬於「羅星寺」。這樣的建築位於水邊或水中。在風水中具有「控水」的功能。在古人眼中,這也是一個天堂保佑的地方。羅星敦最早發現於五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初建有亭臺樓閣,歷代歷代都在上面維護。
明代,人們在其上增設了扶餘樓、御景樓、剛毅樓、清輝樓等亭臺樓閣,形成了「麻雀小,五臟俱全」的古城。由於風霜的緣故,這些亭子很少。此後的幾年裡,上盛竹木、羅星敦依然典雅美麗。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羅星墩的主樓一年四季都站在水裡?
因為島上的石頭和其他石頭不一樣。它們上面有很多洞,可以排水、洩洪,不容易被水衝垮。羅星墩旁有一堵用石頭砌成的牆,內表面由水泥柱支撐固定。在汛期,它的建造是為了防止周圍的漁船誤撞。島上和紫禁城的主體建築都是用榫卯和鬥拱建造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建築的穩定性和永久性。
隨著湖水的起伏,河水即使年復一年地受到攻擊,也無法覆蓋一切。即使是1998年的特大洪災也不能淹沒它。久遠的傳說變成了星河。流星丘屹立千年。很難摧毀。真是個奇蹟。伴隨著羅星敦的頹廢之美和雄偉的生活,它是古人的建築奇觀和博大精深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