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水能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最新初步研究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非處方漱口水,在實驗室環境下能夠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研究人員指出,這一「令人鼓舞的跡象」可能會使漱口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防疫的重要補充。
漱口水能消滅新冠?
據外媒報導,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測試了幾種含有乙醇/精油、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聚維酮碘(PVP-I)的漱口水在消滅新冠病毒方面的效果,結果發現,其中三種漱口水完全消滅了新冠病毒。在這三種產品中,有兩種產品至少含有0.07%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第三種產品中含有23%的乙醇和月桂醯精氨酸乙酯(LAE)。
《紐約郵報》報導稱,該研究使用了普通漱口水品牌,如Dentyl和李施德林等。
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報告稱,初步結果顯示,在實驗室條件下,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漱口水顯示出對抗新冠病毒的「良好跡象」。
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研究第一作者理察·斯坦頓(Richard Stanton)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在實驗室中模擬口腔或鼻腔的條件下,一些常見的、被設計用來對抗牙齦疾病的漱口水可以消滅新冠病毒和其他一些冠狀病毒。
斯坦頓稱,這項研究已經提交到期刊上發表,屆時其他科學家將對其進行審查。他同時提醒,這些發現只是初步的,民眾應該繼續遵循英國政府發布的相關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等。
不少專家肯定這項研究意義重大。牙周專家尼克·克萊頓(Nick Claydon)說,這項研究很有價值,可能會使漱口水成為人們日常防疫的重要補充。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卡迪夫大學的這項研究,對最近另一項研究提供了進一步證明,該研究發現,基於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為主配方的漱口水能有效減少病毒載量。
仍需開展更多研究
同時,不少科學家呼籲進行進一步研究。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指出,雖然研究表明漱口水可能有助於殺死唾液中的病毒,但沒有證據表明漱口水可以用於治療新冠病毒,因為它不會進入呼吸道或肺部。
卡迪夫大學教授戴維·託馬斯(David Thomas)表示,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臨床試驗無法提供如何防止患者之間傳播的證據。他說:「雖然這些漱口水在實驗室裡非常有效地根除了病毒,但我們需要看看它們是否對患者有效,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的重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稱,漱口水不太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解決方案,甚至也不太可能起到個人保護作用,因為很多東西可以在接觸時殺死病毒,但無法阻止病毒的來源。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系副教授格雷厄姆·斯奈德(Graham Snyder)表示,酒精、過氧化氫和一系列其他化合物都能在接觸或接觸後不久殺死病毒,但是,目前尚沒有研究表明,它們可以降低感染或傳播病毒的風險。
在此之前,有關漱口水是否可以消滅新冠病毒,引發過不少討論,研究人員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曾對這一說法進行回應,表示「沒有證據表明使用漱口水可以保護人們不受新冠病毒感染。」一些牌子的漱口水可以在幾分鐘內清除口腔唾液中的某些微生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們能保護你不被感染。」
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也曾展開相關研究。一組科學家對漱口水是否能有效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進行了研究,當時,研究人員強調喉嚨和唾液腺在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的重要性,並稱他們認為漱口水有可能破壞病毒的最外層或「包膜」,從而防止病毒在感染的早期階段在口腔和喉嚨中複製。
德國科學家7月份發表在《傳染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針對冠狀病毒毒株,李斯德林和其他漱口水產品,「可以將病毒的傳染性顯著降低至檢測不到的水平」。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10月的一項類似研究發現,漱口水和消毒劑可以「滅活」超過99.9%的新冠病毒,並可能降低病毒的傳播能力。研究負責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克雷格·邁耶斯(Craig Meyers)說,「在我們等待疫苗研發的同時,也需要一些減少傳播的方法。我們測試的產品唾手可得,通常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使用這些方案可以減少50%的傳播的話,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未來,科學家們將繼續對該話題進行追蹤。卡迪夫大學將進行為期12周的臨床試驗,以檢驗漱口水能否降低新冠患者唾液裡的新冠病毒量,實驗結果預計將於2021年初公布。克萊頓說,「如果這些積極的結果能在卡迪夫大學的臨床試驗中得到反映,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基於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漱口水都將與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一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與此同時,《華盛頓郵報》則顯得相對謹慎,「這一發現並不一定意味著使用漱口水就能防止感染。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來研究漱口水的有效時間,以及確定人類口腔中的其他情況是否會改變其有效性。」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