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喝茶、沙龍、小住,繁華靜處遇知音』
時間: 12月7日(周五晚)19:00
地點: 蘇州觀前街蔡匯河頭4號(近臨頓路)慢書房
12月7日(本周五)晚7點,金馬獎評委木衛二攜新書《浪跡》做客慢書房,分享「木衛二和他年度電影榜單」,敬請期待。
分享人
木衛二
木衛二,生於南方,現在北方,一顆天上的星體,一個愛看電影的人。他十二年來只有一個職業,影評人。他以大膽、犀利的評論受到廣泛關注和議論,也是金馬獎評委和各地影展媒體專欄的常客。本書是其歷時2年,走過幾乎整個中國寫就的電影旅行書,在這段旅程裡,電影與生命的意義自然綻放,與《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相比,這是更有靈魂與故事的文字。
推薦書
浪跡
喜歡看電影的,也關注電影節。那你應該知道木衛二這個名字,因為他不僅是個電影評論人,更曾擔任金馬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注目未來單元評委。
木衛二,本名葉新代,生於1984年,泉州永春。
「為什麼叫「木衛二」?」很多人會問。據說這是木星的第二顆衛星,那是一顆美麗的星體,而且還是英文「movie」的漢語諧音。
從浙江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後,木衛二就走「歪」,開始了一條全職影評人的路。曾經在某次豆瓣的評選活動「你最欣賞的影評人」中,木衛二排名第二,「你最討厭的影評人」木衛二排名第一。
很難想像,一個外表看起來有溫婉之氣的斯文男生,文字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娓娓道來,竟然會有如此大的爭議。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十年的電影知識總能讓他直指一部電影的內核,有人歡喜有人惱。
甚至王家衛曾揚言想找他聊聊,至於是否聊成,慢師傅是不知道。但是慢師傅知道一件事,就是能讓王家衛找他聊聊的人 ,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你說,有誰可以不問收穫的筆耕不輟,看大量的電影作品,寫大量的影視評論?他做到了。
有誰可以「浪跡」天涯,就為了看很多場電影,和很多導演製片人聊怎樣做場面調度怎樣拍攝一部讓觀眾喜歡的電影? 怎樣拍攝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電影?他也做到了。
他做的還不止這些。
像這樣釀出一篇篇精妙的影評,要讀很多影視劇改編的原著,要豐富自己的見聞,要不斷提高自己對電影作品的認知深度與廣度,要坐下來打磨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要用讀者看得懂的表達方式把作品呈現出來,這就是木衛二的電影世界。
他的新書《浪跡》是一本「遊記+影評+攝影集」,是木衛二和他的「中國電影旅行地圖」——生於永春,路過潮州,在杭州待了幾年,躍過湖南、四川、玄武湖,在雲南、青海、平遙參加電影節……最後看見臺灣。
這本書中的影評,都結合於每個地理位置的風土人情和所發生的事件。每一篇文章,都先會提供切入「文化影評」這一寫作語境的視角。每到下一節,不僅所處的時空挪移,心情也會隨之流動而變得不一樣。與其說他是在寫影評,不如說是在寫自己,寫自己腳下的路,寫自己的情感體驗。
書中精彩之處所處可見,最令人心生感慨的,莫不過是萬瑪才旦導演回故鄉貴德的一篇。木衛二在其中寫道:
我突然明白,萬瑪才旦熟悉的不是清清黃河上的摩託快艇,不是中國縣城常見的遊樂場,甚至也不是號稱世界最大的轉經筒,而是那個寧靜的小村子,還有環擁著它的自然萬物。它偎依著黃河,面朝拔地而起,有稜角有遒勁線條的丹霞山脈。大山後面,那邊已經布滿了改造天地的現代化痕跡……在萬瑪兒子久美的口中,父親不是行走在外的電影導演,而是那個冬天要去河裡挑冰塊,夏天要到山坡那邊放羊的年輕人。
隨著這段感慨而來的,便是木衛二對《塔洛》的評述。他的說法很有意思,「這種觀影體驗,有些像洗頭。」
在看《塔洛》時,我對失去身份,接著尋找身份的主人公,始終帶著一種疑惑。即便最終還是理解了他的孤獨和迷茫來自何處,卻又無法對其進行精準的描述。但實際上,這個問題需要從這片土地中尋覓到答案——在親人眼中,萬瑪才旦的角色不再是「被符號化的導演」,他帶著只有凡人身上才有的質樸,賦予他靈感的土地曾亦如此。
對於影迷而言,電影本身重要,而看電影的經歷、將電影與現實進行勾連的筆劃同樣重要。值得關心的,不僅僅只是電影的製作技巧,它背後暗藏的聲響、以及在被觀看之後所得到的回音,同樣彌足珍貴。這兩種聲音,木衛二都一點點地寫了出來。
電影是創造運動幻覺的機器,它創造的是現實的幻覺;但同時,電影也可以成為一面可供穿梭的玻璃,讓人透過它去流浪,留下些許痕跡。
木衛二的筆觸,令我們觀覽的不僅是許許多多電影們身處的這片土地,還有鮮活的生活經歷與與它們背後的現實情境。
電影《一一》中有句話——「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
而這本《浪跡》同樣踐行著這句話,只不過行得更遠,格局也變得更大。
其實,電影延長了我們三倍生命,我們又何不是用生活延續著電影的生命呢?
在本文即將結束之際,慢師傅很願意回顧一下木衛二的一些精彩評論:
丨《哪啊哪啊神去村》· 評語:有些事 不務實也中用
丨《神槍手之死》· 評語:懦夫之死
丨《地球之鹽》· 評語:人是地球之鹽
丨《完美的蛇頸龍之日》· 評語:記憶不會一走了之
丨《繡春刀》· 評語:樽前莫話明朝事
丨《傷心小號曲》· 評語:以狂歡對待悲劇
丨《布達佩斯大飯店》· 評語:滿懷對世界的愛
丨《海洋之歌》· 評語:偉大的線條動畫
丨《郵差的白夜》· 評語:水妖也有鄉愁
丨《賽德克·巴萊》· 評語:拍電影的人要帶種
點擊閱讀原文,可買籤名版
慢書房的書每一本都精緻包裝
讓書,成為禮物,暖人心
—FIN—
整理丨慢師傅
排版丨讀書君
編輯丨WEY 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