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在遇到危險時,都會表現出一種被稱為「裝死」或「緊張性靜止」的適應性行為。這種行為通常出現在食物鏈較低的動物身上,但在高等物種中也有出現。

當面臨威脅時,這些動物馬上就會顯得死氣沉沉,甚至會散發出類似於腐爛肉的氣味。這就是裝死。裝死通常被用作一種防禦機制,一種捕捉獵物的技巧,或一種有性繁殖的手段。
豬鼻蛇「狐假虎威」,常常偽裝成眼鏡蛇嚇唬敵人,實在不行就會裝死
當豬鼻蛇感到危險時,它們就會像眼鏡蛇一樣鼓起頭部和頸部,然後發出嘶嘶聲來嚇唬敵人。一旦這些嚇唬不到敵人,它們就會開始裝死了。

豬鼻蛇會把嘴巴張開,舌頭伸出,接著將滾圓的肚皮面朝天空,最後,它會從腺體中釋放出一種臭氣燻天的液體,以便阻止捕食者的進一步進攻。
沒病裝病,把裝死作為一種防禦機制
有些動物會用裝死來抵禦捕食者,進入一種靜止、緊張的狀態來勸阻捕食者。由於大多數捕食者都會嫌棄死亡或腐爛的動物,除了惡臭以外,身體上的變化常常嚇得捕食者望而卻步。
最常與裝死聯繫在一起的動物是負鼠。當受到威脅時,負鼠可能會休克。當它們失去知覺並變得僵硬時,它們的心率和呼吸都會降低。同樣,它們也會從肛腺中分泌出一種液體,模仿與死亡有關的氣味。

從表面上,負鼠似乎真的死翹翹了。然而,幾個小時後,負鼠就會開始甦醒,接著到處撒歡。
鳥類
許多不同的鳥類在受到威脅時也會裝死。它們會一直等到有威脅的動物失去了興趣或者沒有注意到它們,然後它們突然竄起來,逃走了。這種行為已經在鵪鶉、鴨子和母雞身上觀察到。
螞蟻、甲蟲和蜘蛛
當受到攻擊時,紅火蟻中的小火蟻會裝死。這些小螞蟻「手無寸鐵」,無法戰鬥或逃跑。幾天大的螞蟻裝死,幾周大的螞蟻逃跑,幾個月大的螞蟻會留下來戰鬥。
一些甲蟲和蜘蛛在遇到捕食者時也會假裝死亡。假裝死亡的時間越長,生存的機會就越大。
用裝死來逃避性食同類

性食同類在昆蟲世界很常見。這種現象是指一方,通常是雌性,在交配前或交配後會吃掉另一方。例如,雄性螳螂在交配後會一動不動,以避免被雌性伴侶吃掉。
蜘蛛之間的性食同類現象也很普遍。在交配前,雄性盜蛛通常會將一種昆蟲送給他的伴侶,希望她能夠接受交配。如果雌盜蛛開始進食,雄性就會開始和她交配。如果她在這個過程中把注意力轉向雄性,雄性就會假裝死亡。這種適應性行為增加了雄性與雌性交配的機會。

用裝死來捕捉獵物

動物也會用死亡來欺騙獵物。利氏雨麗魚也被稱為「睡魚」,會利用裝死來捕食獵物。這些魚會躺在它們棲息地的底部,等待較小的魚靠近。一旦獵物到達它們的捕食範圍內,「睡魚」就會攻擊並吃掉毫無防備的獵物。
一些種類的食蚜甲蟲也會使用死亡來獲取食物。這些甲蟲假裝死亡,被螞蟻帶到它們的蟻巢。一旦進入蟻巢,甲蟲就會復活並以螞蟻幼蟲為食。
結語
總的來看,上述各種動物裝死的目的,無一不是為了生存。它們很幸運,在這種獨特的偽裝能力下,大多都可以達到最終目的。
然而,鳥類裝死其是作死,捕食者很容易就看穿了它們的偽裝。哎,真是個笨蛋,裝死你好歹屎尿亂竄啊,也許,人家嫌你髒也就懶得吃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