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收錄於話題#另一種人生的故事11個
▲ 主播/ 夏憶 ,配樂/ 循環邏輯《鴻雁-色空鼓》、大喬小喬《歸隱》
文 | coralsky
編輯 | 西腦包花
01.
一個周四的上午十點半,北京郊區昌平,倪小雨從外面趕回家裡,有個媒體的記者約她聊聊住在北京鄉村的生活。本來約的是十點,但是同村一個朋友家的水管突然爆掉,本人又外出,小雨趕緊叫上熟悉的維修工去救急,倒也很快解決了。
這是一個真正的村子。村子後面有山,山上有泉眼,要是說「悠然見南山」也未嘗不可。她搬到這裡來已經有七年了,在這七年間,朋友們為這種隱居般的鄉村生活所吸引,陸陸續續搬進村裡,已經有十餘人了。
從城市搬到鄉村,和朋友們抱團取暖乃至養老,這兩件都是獨居青年心頭的白月光夢想,倪小雨一個人都實現了。
▲ 小雨住的老房子,春天時的模樣。
小雨的工作是服裝設計師,有自己的品牌,搬到昌平之前住在北京市區,再之前是美國。
她是1998年上大學時去美國讀服裝設計的,畢業了在舊金山的電視臺做設計工作,那時是打算定居大洋彼岸的。工作的幾年裡,搬過幾次家,從最開始的城區,搬到城鎮結合的地方,那裡是大自然的樣子,在海邊,靠近大片樹林,很美。
就這樣在美國住了八年後,她因為某些契機回國,決定將生活和事業重心放在國內,開始發展自己的服裝品牌。
▲ 小雨自己設計和製作的服裝。
因為姐姐在北京生活,她便也留在北京,開始做自己的服裝品牌,東方風格,純天然的棉麻材質,有穩定的客戶,王菲通過朋友介紹也到她這裡定製過衣服。
來北京的第一年,在城裡住著;第二年,搬到了五環六環,城郊;第三年,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搬到了現在住的村子裡。
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美國的時候,她的生活軌跡都有那麼點接近,從市區一點點挪向市郊更接近大自然的地方,現在她回想起來,覺得就是「內心感知到了自然的召喚」。
▲ 小雨對大自然是發自心底的喜歡。
可能和她小時候的生活經歷有關。小雨出生在湖北宜昌,家在三峽的邊上,山的裡頭,小時候鄰裡之間經常開玩笑地說「開門見山,開門見山」,這種於自然而居的生活令她非常喜歡。
在城市裡生活,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她總覺得那只是一種活著而已,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搬到鄉村之後,能明顯感覺到活得有意思了,每天除了工作之外,還能去做賞心悅目的事情,身心都輕鬆起來。
02.
住進現在這個村子,也是機緣巧合。當時小雨是去看居住於此的一位花友,距離她當時的家並不遠,就十幾分鐘車程。
她仍記得第一眼看到這個村子的印象,很樸實,沒有過度開發——這是一個從歷史上遼金時代起就存在了的村子,老房子都有上百年歷史。村子保存著自然集落的傳統,增加一戶人就蓋一間房,年年歲歲,自然地累積著人口和房屋。
村子裡以前是種桃樹的,還有個名字叫做「桃林村」,春天來了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桃花,美得難以言喻。後來村子裡又改種蘋果,秋天收穫的時候,紅紅的果子掛滿枝頭,又是另一番景象。
▲ 小雨用村裡的桃枝做了花藝。
小雨記得第一年住過來的時候,就感覺村子裡的氛圍特別美,特別祥和,特別古樸。「你能想像嗎?那時村民們還在引水下山,我們都喝山泉水,非常純淨,帶點甜絲絲的味道。」
她當天就決定籤約的那套房子,也挺有來頭,據說是清末民國時期建的,房東小時候就在這座房子裡長大。更有意思的是,它還帶有一個很古老的炕,冬天要燒炕取暖。
作為南方人的小雨竟然很快就習慣並喜歡上了燒炕的生活,因為村子裡種果樹,有很多柴火,用都用不完,而且住火炕的樂趣,太多了。
她形容火炕,就是那種很老式的用土坯去做的炕,吸收了熱能之後,泥土會慢慢往外釋放熱量,明火的熱能和電熱給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冬天,你就懶懶地躺在火炕上,享受那種被暖意包圍的感覺,有任何溼氣寒氣都給你祛除得乾乾淨淨的,按中醫的話來講,簡直就是個療愈的過程。
這種帶火炕的老房子住起來,讓她特別享受,幾年後,各種腰酸背痛都消失了,每天早睡早起,精力也特別好,朋友們甚至都來問她吃了什麼,這麼滋養。
當然,吃的也健康。村裡沒有餐館和外賣,一定要自己做飯。村民都有地,阿婆們種菜自己吃,吃不完就拿到村裡的市集上賣一賣,純天然的,可以買到最新鮮最當季的菜,而且比超市裡的有機菜便宜太多。
▲ 攤子上賣的蔬菜水果,看著就非常新鮮美味。
小雨和後來住過來的朋友們也試過自己種菜,發現完全比不上阿婆。婆婆們知道節氣、施肥的學問,什麼季節種什麼菜,吃到嘴裡味道就是不一樣。她不由地佩服術業有專攻。
兩年前小雨又搬進了現在的房子,是新蓋的,村子裡的房子只能租不能買,她籤了十年。房東一位在北京美院工作的朋友給了一點設計建議,讓這個房子和村裡其他的有點不一樣,她看了就很喜歡。
最特別的是,院子裡有一個很有禪意的月亮門,她就在門口種了一棵松樹,還有個小小的走廊,她又在前面種了一排竹子,這樣,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 月亮門和松樹是小雨居住房子的點睛之筆。
搬到村子裡不久就有朋友和閨蜜來她家做客,看到了這種田園詩意的生活,看著看著就不想走了,不斷有人搬進村子居住。第一位過來住的朋友是學校的老師,因為工作就在附近,倒也沒有刻意,就這樣住進來了。
來村子裡定居的朋友,大多是做自由職業、本來就獨居的女性,有芳療培訓老師,也有色彩搭配師,做的事情都很有趣,小雨把朋友們稱為「村蜜」,村蜜們的到來,也讓這個村子多了些人文或文藝氣息。
▲ 和村蜜們在一起有很多快樂時光。
最近要搬過來的女孩是位中醫,一周只有兩天去醫院坐診,過來玩的時候,喜歡上這裡的生活,很快看好了房子,目前在裝修,計劃年底前搬過來。
唯一的一位男士還沒有正式搬進村裡,他做的事情更有意思。本來是學鋼琴的,彈得很好,從美國讀書回來,卻開始玩古琴,給人家做琴上的絲弦,成為了手藝人。他的房子裝修了一年多,賺了一點錢就裝修一點,也不著急搬過來住,心性很淡泊。
住過來的朋友多了,可以做的有趣的事也更多了。村子裡一年中有兩個季節最美,春季和秋季,小雨和朋友們就一早做好飯、泡好茶,帶到山上去踏青,喝茶,賞景,特別珍惜和享受這兩個季節。因為自由職業者居多,就約好春秋多多出去玩,冬季冷了的時候,就窩在家裡做事情。
▲ 呼吸著自然清新的空氣,身心也舒暢起來。
家門口的自然也帶給她很多靈感,最近她很著迷的大地花藝,就是來於自然,歸於自然。這種由比利時老師帶進國內的花藝,強調的是根據創作者所在的環境和現地花材,做一種即興創作,很考驗平日的美學積累,也非常令人放鬆和享受。
夏天的時候,有一次小雨和朋友們去村子後面的野山玩,突然下了暴雨,雨停之後在山坳坳裡衝出一個深深的溝壑,積起一汪清水,各種小石頭散布在兩邊,她們就把旁邊的野生果子灑進溝壑裡,紅紅的果子,特別的好看,這就是大地花藝,可遇而不可求。完成的那一刻,簡直太開心了,一瞬間的美也會記得很久。
▲ 小雨的大地花藝作品。
朋友們分散住在村子的各個角落,既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又不太遠。平時,大家都遵循著自然規律作息,陽光照進房間裡就醒了,起來練練太極,去村上的早市買買菜,散散步。她們有個群,經常有人在裡面說,做饅頭做多了,需要的來拿,或者又是誰下午泡好了茶,喊人來喝。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彼此照應。農村生活經常有一些突發的小事,像是房子的設施不完善或不結實,經常會有水管爆掉,電閘爆掉,漏水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隨時喊人過來幫忙,哪怕自己不在家。
▲ 小雨參與發起減塑的環保活動。
小雨說,這也是選擇了鄉村生活所必須接受的一點現實,可能基建沒有那麼完美,還有,沒有便利店,像是買肉或者一些生活用品,都要開車去鎮上的超市。她覺得,儘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但只有真正認同在自然裡居住,健康生活,也能承受不便的人才會搬來住。有朋友嘴裡說著好想搬過來住,但看了房子,覺得灰太多,或者是春天施農家肥味道太大,不了了之。
目前留在村子裡居住的,都是能夠適應、並真心喜歡這樣生活的人。大家比鄰而居,既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又能彼此關照,抱團取暖,甚至就這樣「抱團養老」也無妨。
▲ 小雨養了好幾隻貓貓和狗狗,和它們一起每天都自在愜意。
03.
即便有朋友,村子裡的生活,也是極其安靜的,村民們只有當早上下田或晚上遛彎的時候才能偶遇到。
問小雨覺不覺得孤獨,畢竟朋友們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各做各事,只是閒暇時喝個茶,聊聊天。
「當然不會,在村子裡的生活,每天都很忙,可以玩的東西、做的事情很多。有時間的話,我就想練字、彈琴、蒔弄綠植、瑜伽、太極,就算是有現成的電影,也不一定有時間看啊。」她覺得日子過得有意思或是無趣,其實是取決於自身的,如果你是個有趣的人,在哪裡都會有趣。
▲ 小雨沉浸於綠植和花藝創作,不曾感到孤獨與無聊。
有客戶來訂做衣服的時候,她就接待客戶,喝茶量尺寸聊樣式;平時就在家裡做設計、打樣衣。每逢節氣或節日,朋友們會約著喝茶,喝酒,日子簡單而隨性。
目前,小雨對於婚姻和孩子,是一種隨緣的態度,隨遇而安,就好。
所以,包括婚姻、孩子在內的中年危機帶來的焦慮,在鄉村生活裡,會自然而然地被稀釋掉。在這裡,能看到的就是田野,聽到鳥叫,狗叫,生活的氛圍降低到最低的分貝。
▲ 小雨記錄著田野自然的生活日常。
小雨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自我認知,看你想要的是隨性的生活還是城市裡打拼財富,如果75%的認知是健康、自然,就可以這樣悠然地一直住下去。如果追求的是一個月要賺十萬塊,那麼即便是住在安靜或者清心的鄉村裡,也不會放下壓力和焦慮。
如果再設想一下十年後的生活,可能身體情況也不如現在了,如果那時沒有家人陪伴,該如何面對現實?對於這個問題,小雨想得很通透,這也是搬到鄉村住的一個原因,接近大自然,越早越好,避免垃圾食品,吃無汙染的食物,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是為健康做投資。
她覺得,人們要想的不是能有多長壽,而是有多健康,這就要從基本的日常做起,小到吃到口中的每一口食物,都重視。其實,即使有家庭的朋友們,也都很少指望孩子養老,目前能做的,就是過健康的生活,儘量不生病。
對於目前的生活,她非常滿意,在北京這麼大的一個城市裡,能有這樣一片安靜的土地,和朋友們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太難得了。小雨很感激。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時尚雜誌編輯,現蟄居魔都,寫過很多文字仍未覺厭倦,並對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搖滾樂迷,日本文化控,展覽愛好者……煩惱是興趣太多時間太少。
本文配圖與視頻均由受訪者提供,版權屬於原作者。
虛度推薦
「lvy自然風日常花藝課」
插花的意趣
是自然的回歸
點擊下圖或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好好虛度時光
發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公眾號|微博|豆瓣|荔枝電臺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原標題:《她們搬到北京郊外的村子裡比鄰而居,喝茶,做花藝,一起老去也無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