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搬到北京郊外的村子裡比鄰而居,喝茶,做花藝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收錄於話題#另一種人生的故事11個

▲ 主播/ 夏憶 ,配樂/ 循環邏輯《鴻雁-色空鼓》、大喬小喬《歸隱》

文 | coralsky

編輯 | 西腦包花

01.

一個周四的上午十點半,北京郊區昌平,倪小雨從外面趕回家裡,有個媒體的記者約她聊聊住在北京鄉村的生活。本來約的是十點,但是同村一個朋友家的水管突然爆掉,本人又外出,小雨趕緊叫上熟悉的維修工去救急,倒也很快解決了。

這是一個真正的村子。村子後面有山,山上有泉眼,要是說「悠然見南山」也未嘗不可。她搬到這裡來已經有七年了,在這七年間,朋友們為這種隱居般的鄉村生活所吸引,陸陸續續搬進村裡,已經有十餘人了。

從城市搬到鄉村,和朋友們抱團取暖乃至養老,這兩件都是獨居青年心頭的白月光夢想,倪小雨一個人都實現了。

▲ 小雨住的老房子,春天時的模樣。

小雨的工作是服裝設計師,有自己的品牌,搬到昌平之前住在北京市區,再之前是美國。

她是1998年上大學時去美國讀服裝設計的,畢業了在舊金山的電視臺做設計工作,那時是打算定居大洋彼岸的。工作的幾年裡,搬過幾次家,從最開始的城區,搬到城鎮結合的地方,那裡是大自然的樣子,在海邊,靠近大片樹林,很美。

就這樣在美國住了八年後,她因為某些契機回國,決定將生活和事業重心放在國內,開始發展自己的服裝品牌。

▲ 小雨自己設計和製作的服裝。

因為姐姐在北京生活,她便也留在北京,開始做自己的服裝品牌,東方風格,純天然的棉麻材質,有穩定的客戶,王菲通過朋友介紹也到她這裡定製過衣服。

來北京的第一年,在城裡住著;第二年,搬到了五環六環,城郊;第三年,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搬到了現在住的村子裡。

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美國的時候,她的生活軌跡都有那麼點接近,從市區一點點挪向市郊更接近大自然的地方,現在她回想起來,覺得就是「內心感知到了自然的召喚」。

▲ 小雨對大自然是發自心底的喜歡。

可能和她小時候的生活經歷有關。小雨出生在湖北宜昌,家在三峽的邊上,山的裡頭,小時候鄰裡之間經常開玩笑地說「開門見山,開門見山」,這種於自然而居的生活令她非常喜歡。

在城市裡生活,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她總覺得那只是一種活著而已,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搬到鄉村之後,能明顯感覺到活得有意思了,每天除了工作之外,還能去做賞心悅目的事情,身心都輕鬆起來。

02.

住進現在這個村子,也是機緣巧合。當時小雨是去看居住於此的一位花友,距離她當時的家並不遠,就十幾分鐘車程。

她仍記得第一眼看到這個村子的印象,很樸實,沒有過度開發——這是一個從歷史上遼金時代起就存在了的村子,老房子都有上百年歷史。村子保存著自然集落的傳統,增加一戶人就蓋一間房,年年歲歲,自然地累積著人口和房屋。

村子裡以前是種桃樹的,還有個名字叫做「桃林村」,春天來了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桃花,美得難以言喻。後來村子裡又改種蘋果,秋天收穫的時候,紅紅的果子掛滿枝頭,又是另一番景象。

▲ 小雨用村裡的桃枝做了花藝。

小雨記得第一年住過來的時候,就感覺村子裡的氛圍特別美,特別祥和,特別古樸。「你能想像嗎?那時村民們還在引水下山,我們都喝山泉水,非常純淨,帶點甜絲絲的味道。」

她當天就決定籤約的那套房子,也挺有來頭,據說是清末民國時期建的,房東小時候就在這座房子裡長大。更有意思的是,它還帶有一個很古老的炕,冬天要燒炕取暖。

作為南方人的小雨竟然很快就習慣並喜歡上了燒炕的生活,因為村子裡種果樹,有很多柴火,用都用不完,而且住火炕的樂趣,太多了。

她形容火炕,就是那種很老式的用土坯去做的炕,吸收了熱能之後,泥土會慢慢往外釋放熱量,明火的熱能和電熱給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冬天,你就懶懶地躺在火炕上,享受那種被暖意包圍的感覺,有任何溼氣寒氣都給你祛除得乾乾淨淨的,按中醫的話來講,簡直就是個療愈的過程。

這種帶火炕的老房子住起來,讓她特別享受,幾年後,各種腰酸背痛都消失了,每天早睡早起,精力也特別好,朋友們甚至都來問她吃了什麼,這麼滋養。

當然,吃的也健康。村裡沒有餐館和外賣,一定要自己做飯。村民都有地,阿婆們種菜自己吃,吃不完就拿到村裡的市集上賣一賣,純天然的,可以買到最新鮮最當季的菜,而且比超市裡的有機菜便宜太多。

▲ 攤子上賣的蔬菜水果,看著就非常新鮮美味。

小雨和後來住過來的朋友們也試過自己種菜,發現完全比不上阿婆。婆婆們知道節氣、施肥的學問,什麼季節種什麼菜,吃到嘴裡味道就是不一樣。她不由地佩服術業有專攻。

兩年前小雨又搬進了現在的房子,是新蓋的,村子裡的房子只能租不能買,她籤了十年。房東一位在北京美院工作的朋友給了一點設計建議,讓這個房子和村裡其他的有點不一樣,她看了就很喜歡。

最特別的是,院子裡有一個很有禪意的月亮門,她就在門口種了一棵松樹,還有個小小的走廊,她又在前面種了一排竹子,這樣,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 月亮門和松樹是小雨居住房子的點睛之筆。

搬到村子裡不久就有朋友和閨蜜來她家做客,看到了這種田園詩意的生活,看著看著就不想走了,不斷有人搬進村子居住。第一位過來住的朋友是學校的老師,因為工作就在附近,倒也沒有刻意,就這樣住進來了。

來村子裡定居的朋友,大多是做自由職業、本來就獨居的女性,有芳療培訓老師,也有色彩搭配師,做的事情都很有趣,小雨把朋友們稱為「村蜜」,村蜜們的到來,也讓這個村子多了些人文或文藝氣息。

▲ 和村蜜們在一起有很多快樂時光。

最近要搬過來的女孩是位中醫,一周只有兩天去醫院坐診,過來玩的時候,喜歡上這裡的生活,很快看好了房子,目前在裝修,計劃年底前搬過來。

唯一的一位男士還沒有正式搬進村裡,他做的事情更有意思。本來是學鋼琴的,彈得很好,從美國讀書回來,卻開始玩古琴,給人家做琴上的絲弦,成為了手藝人。他的房子裝修了一年多,賺了一點錢就裝修一點,也不著急搬過來住,心性很淡泊。

住過來的朋友多了,可以做的有趣的事也更多了。村子裡一年中有兩個季節最美,春季和秋季,小雨和朋友們就一早做好飯、泡好茶,帶到山上去踏青,喝茶,賞景,特別珍惜和享受這兩個季節。因為自由職業者居多,就約好春秋多多出去玩,冬季冷了的時候,就窩在家裡做事情。

▲ 呼吸著自然清新的空氣,身心也舒暢起來。

家門口的自然也帶給她很多靈感,最近她很著迷的大地花藝,就是來於自然,歸於自然。這種由比利時老師帶進國內的花藝,強調的是根據創作者所在的環境和現地花材,做一種即興創作,很考驗平日的美學積累,也非常令人放鬆和享受。

夏天的時候,有一次小雨和朋友們去村子後面的野山玩,突然下了暴雨,雨停之後在山坳坳裡衝出一個深深的溝壑,積起一汪清水,各種小石頭散布在兩邊,她們就把旁邊的野生果子灑進溝壑裡,紅紅的果子,特別的好看,這就是大地花藝,可遇而不可求。完成的那一刻,簡直太開心了,一瞬間的美也會記得很久。

▲ 小雨的大地花藝作品。

朋友們分散住在村子的各個角落,既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又不太遠。平時,大家都遵循著自然規律作息,陽光照進房間裡就醒了,起來練練太極,去村上的早市買買菜,散散步。她們有個群,經常有人在裡面說,做饅頭做多了,需要的來拿,或者又是誰下午泡好了茶,喊人來喝。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彼此照應。農村生活經常有一些突發的小事,像是房子的設施不完善或不結實,經常會有水管爆掉,電閘爆掉,漏水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隨時喊人過來幫忙,哪怕自己不在家。

▲ 小雨參與發起減塑的環保活動。

小雨說,這也是選擇了鄉村生活所必須接受的一點現實,可能基建沒有那麼完美,還有,沒有便利店,像是買肉或者一些生活用品,都要開車去鎮上的超市。她覺得,儘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但只有真正認同在自然裡居住,健康生活,也能承受不便的人才會搬來住。有朋友嘴裡說著好想搬過來住,但看了房子,覺得灰太多,或者是春天施農家肥味道太大,不了了之。

目前留在村子裡居住的,都是能夠適應、並真心喜歡這樣生活的人。大家比鄰而居,既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又能彼此關照,抱團取暖,甚至就這樣「抱團養老」也無妨。

▲ 小雨養了好幾隻貓貓和狗狗,和它們一起每天都自在愜意。

03.

即便有朋友,村子裡的生活,也是極其安靜的,村民們只有當早上下田或晚上遛彎的時候才能偶遇到。

問小雨覺不覺得孤獨,畢竟朋友們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各做各事,只是閒暇時喝個茶,聊聊天。

「當然不會,在村子裡的生活,每天都很忙,可以玩的東西、做的事情很多。有時間的話,我就想練字、彈琴、蒔弄綠植、瑜伽、太極,就算是有現成的電影,也不一定有時間看啊。」她覺得日子過得有意思或是無趣,其實是取決於自身的,如果你是個有趣的人,在哪裡都會有趣。

▲ 小雨沉浸於綠植和花藝創作,不曾感到孤獨與無聊。

有客戶來訂做衣服的時候,她就接待客戶,喝茶量尺寸聊樣式;平時就在家裡做設計、打樣衣。每逢節氣或節日,朋友們會約著喝茶,喝酒,日子簡單而隨性。

目前,小雨對於婚姻和孩子,是一種隨緣的態度,隨遇而安,就好。

所以,包括婚姻、孩子在內的中年危機帶來的焦慮,在鄉村生活裡,會自然而然地被稀釋掉。在這裡,能看到的就是田野,聽到鳥叫,狗叫,生活的氛圍降低到最低的分貝。

▲ 小雨記錄著田野自然的生活日常。

小雨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自我認知,看你想要的是隨性的生活還是城市裡打拼財富,如果75%的認知是健康、自然,就可以這樣悠然地一直住下去。如果追求的是一個月要賺十萬塊,那麼即便是住在安靜或者清心的鄉村裡,也不會放下壓力和焦慮。

如果再設想一下十年後的生活,可能身體情況也不如現在了,如果那時沒有家人陪伴,該如何面對現實?對於這個問題,小雨想得很通透,這也是搬到鄉村住的一個原因,接近大自然,越早越好,避免垃圾食品,吃無汙染的食物,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是為健康做投資。

她覺得,人們要想的不是能有多長壽,而是有多健康,這就要從基本的日常做起,小到吃到口中的每一口食物,都重視。其實,即使有家庭的朋友們,也都很少指望孩子養老,目前能做的,就是過健康的生活,儘量不生病。

對於目前的生活,她非常滿意,在北京這麼大的一個城市裡,能有這樣一片安靜的土地,和朋友們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太難得了。小雨很感激。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時尚雜誌編輯,現蟄居魔都,寫過很多文字仍未覺厭倦,並對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搖滾樂迷,日本文化控,展覽愛好者……煩惱是興趣太多時間太少。

本文配圖與視頻均由受訪者提供,版權屬於原作者。

虛度推薦

「lvy自然風日常花藝課」

插花的意趣

是自然的回歸

點擊下圖或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好好虛度時光

發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公眾號|微博|豆瓣|荔枝電臺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原標題:《她們搬到北京郊外的村子裡比鄰而居,喝茶,做花藝,一起老去也無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與父母比鄰而居
    (原創)與父母比鄰而居 清歡有味 轉載▼ 分類:閱人無數 10年前,父母甚至還主動要求,就近預置好終老陵園……我知道,他們已經接納比鄰而居。 與父母現在共同居住的是同一小區、同一樓層、門對門的兩個小戶型。雖然是地處老城區的普通樓盤,購物、就醫等一應俱全,還算得上是宜室宜家。靠近主幹道的街巷裡,交通便利、鬧中取靜。臨近體育場(館),位於旌湖、文廟廣場之間,適合中老年人隨時隨地運動、閒逛。
  • 比鄰而居
    賦閒的父親把祖父祖母的「房子」蓋得富麗堂皇,比鄰而居,父親在一座「房子」裡追記著另一些「房子」裡的大情小事。一些文字,沿著他日漸顫巍的身子和日漸敏捷而枯竭的才思,爬行成鄰裡之間的道路,讓先人們常回家看看,後輩不致迷失歸家的路。兒子我這40年,走著與村莊南轅北轍的道路,漸行漸遠,村莊的目光似弦月的刀,懸在心頭。
  • 閱讀:比鄰而居
    ▍一群陌生的人我們比鄰而居,卻互不相識。我們生活的地方,也許僅僅只有一牆之隔,卻連彼此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路遇行人的微笑很溫暖,公園裡孩子的玩鬧很溫暖,甚至路邊一朵努力開放的花朵,都無比的溫暖和美好。如果我們願意去接受,去了解,一定會發現一些被忽略很久了的溫暖和美好。陌生的人,如果有一天路遇,請不要吝嗇一個簡單的微笑。如果有一天我們比鄰而居,請對那些善意的問候,報以溫暖微笑。也許,我們可以一起看看花,看看這個城市與自己世界中的城市究竟有什麼不同。
  • 比鄰而居 「情投意合」
    隨著天氣轉暖,可克達拉市巴口香創錦牧業有限公司種畜場養殖基地內,昭蘇縣務工人員赫科麥提·居勒拜越發忙碌了。他說,以前自己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穩定,2018年3月進入這個公司後,月固定收入達到5800元,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近年,可克達拉市巴口香創錦牧業有限公司不斷拓展市場,在壯大公司規模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地方縣鄉畜牧業調優結構、做強產業,促進了當地農牧民增收。
  • 我們都需要比鄰而居的歡樂
    隨著近年來許多城市高樓林立,冰冷的鐵門也鎖住了都市人的心靈,隔斷了比鄰而居的歡樂,鄰居之間,咫尺難認。在這一背景下,南寧市仙葫蓉茉社區居委會以端午節為紐帶,開展「鄰裡美食百家宴」活動,增進鄰裡間感情,值得推崇。  鄰裡關係是傳統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基於空間的社會關係,在傳統社會中承載著情感溝通和社會支持的重要功能。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女人個個叼菸袋,先敬鬼神再喝茶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但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像我們這樣的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是非常現代的高科技,但是,中國太大了,貧困落後,尤其是偏僻的山區、少數民族的村落等更是如此,我國也一直致力於扶貧和脫貧方面的工作,今天介紹這個地方,這是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女性叼著香菸袋,敬仰鬼神後喝茶
  • 與玉樹市民「比鄰而居」的歐亞水獺
    「家裡面的老人們都穿過水獺皮毛做鑲邊的衣服,那時候是財富的象徵,現在隨著觀念變化,大家都不穿了。」今年45歲的才仁松寶說,「以前只有在大河(指長江)裡見過(水獺),後來就只是聽說有,但再也沒見過,直到2018年。」事實上,歐亞水獺對於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
  • 比鄰而居,看完這份購房指南,從此買房不迷路
    隨著家園系統的全面推出,很多玩家都已經購買了自己的房子,上期介紹過家園的兩種模式「四海為家」和「比鄰而居」,每次玩家修建新房屋的時候都是默認為「四海為家」模式的,然後玩家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家園場景,可以在裡面自由設計自己的家園。如果購置了社區地皮,就能將家園遷入社區當中,與其他少俠共享一步一景的大型山水社區,實現「比鄰而居」。
  • 夢想+失敗+堅持=成功:人生與失敗比鄰而居,不要讓你的精神破產
    人的一生時刻與失敗比鄰而居,把失敗當成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澀,吐出來的是頑強的精神。樂觀的人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悲觀的人會把經驗當作苦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會永遠一帆風順,人們競相追逐成功,可往往結果卻相反,他們都遭遇過無情的失敗,失敗始終與人們比鄰而居。
  • 天涯若比鄰是什麼意思呢?
    我個人比較喜歡喝茶!所以可能與茶相關的圖片會比較多,今天來個小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前幾天在他媽媽的教導下學習了一首新古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有這麼一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他很開心地跑來和我喝茶炫耀!小孩:叔,咱們的關係就像一句古詩呀!我:哪一句?小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你這麼理解的?
  • 我們時刻要與失敗比鄰而居
    你需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自始至終地保持順利;相反,卻要時刻與失敗比鄰而居。也許正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無奈的失敗,追求卓越才變得魅力十足。人們對成功競相追逐,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但即便如此,失敗還是無可避免的。我們的命運也是如此,只是與有些人不同,我把失敗當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澀,吐出來的卻是精神。
  • 比鄰造句和解釋_比鄰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比鄰(bǐ lín)。近義詞有:相鄰,鄰居。反義詞有:遠離。鄉鄰,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指位置相近;鄰近。[比鄰星(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參考例句:1、他們倆從小就比鄰而居,感情比兄弟還要深厚。
  • 江啟臣:同樣在中華文化土壤上成長,兩岸比鄰而居沒有對抗的理由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和僑胞一同紀念臺灣光復節時表示,雖然現階段海峽兩岸處於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同樣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上成長,讓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兩岸比鄰而居
  • 郊外的家:自感舒適愉悅幸福
    沿著這樣一條路走走停停,慢慢地跑,一直回到郊外的家,就很有點畫中人的意思;覺著如果從上帝視角俯瞰的話,這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都正好是一幅物候人間的畫卷。所謂詩意地棲居,正此之謂也:在地理意義上的季節和時間層面和在身體的舒適與情緒的安和層面,都臻於怡然之境。這雖然貌似沒有任何儀式的平常正常,但是對於任何一個具體的人來說卻也未必容易。
  • 比鄰而居,共謀同城化 這7對「夥伴」要「捆綁發展」
    原標題:這7對「夥伴」要「捆綁發展」   簡陽-雁江、簡陽-樂至;青白江-廣漢、彭州-什邡、金堂-中江;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新津-彭山——在四川省的地圖上,它們是比鄰而居的「夥伴」。隨著成德眉資同城化步伐的加快,「夥伴」間的合作也將更進一步。
  • 火爆的太原師範學院與太原理工比鄰而居,都不在太原,別被蒙了
    最近幾天連續衝上熱搜火遍整個網絡的太原師範學院主校區與山西省唯一的「211工程」高校太原理工大學都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大學城,比鄰而居、相得益彰。
  • 北國動物拾趣 人與動物比鄰而居令人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重慶花藝培訓|不同蝴蝶結系法—單蝴蝶結系法
    蝴蝶結又可以稱同心結,外形美觀大方,製作材質各式各樣,打法也不盡相同,在花藝培訓中上蝴蝶結的用處也非常多,系一個漂亮的花結,往往能讓一件花藝作品增色不少了,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每當看到別人隨手打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的時候,你是不是特別羨慕呀?
  • 兩岸花植設計師聚首「亞洲花都」 共展中華花藝魅力
    兩岸花植設計師聚首「亞洲花都」 共展中華花藝魅力 2020-11-26 19:48:57   此次活動由昆明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攜手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等單位主辦,包括昆臺花植設計師作品展、臺灣花藝大師花植設計秀、昆臺新銳花植設計師研討會、昆臺創意押花作品展、在昆臺商花植產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動。  「鮮花,是昆明和臺灣兩地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語言。」
  • 花藝教程|一款自然靈動的鮮花桌花小教程!
    今天給大家製作了一個桌花設計小教程,花友們一起來學吧~先看成品:花材:製作步驟:△剪一小塊鐵絲網,用手按壓揉作一團,放在玻璃花器裡,以往是拿防水膠帶固定,但玻璃表面太滑,粘不住。這次創意想到用粗鐵絲勾著邊緣固定鐵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