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曾有觀點認為月球是空心的,該說法的真正緣由也不得而知。但是後來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一顆實心球體。然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一顆小規模的小行星能夠將月表撞出深達20公裡的坑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人類最早對於月球的研究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進入20世紀後,人類對於月球的研究和討論越來越多,除了因為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之外,還因為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月球是一顆空心球體。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的科幻小說裡,而在小說中該說法的理論依據竟然是月球的密度低於地球的密度。更有月球陰謀論者稱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史前人類和外星文明就居住在裡面,而月球表面只是一層殼體而已,這是真的嗎?
隨著相信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有科學家也開始相信月球的內部是空心的了,更有諾貝爾化學獎得者認為月球也是空心的。對此天文學家卡爾·撒根說到,如果月球的內部是空心的,那它必然不是自然天體,而是史前人類或者外星文明建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在研究上否定了月球空心說,因此關於月球的陰謀論才逐漸停息了。
近期美國一所知名大學對月球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小行星的規模有多大,只要它們撞擊在月球的表面上總能撞出個深達20公裡的坑來。如果排除月球內部是空心的說法,那只能說明月球的地殼十分脆弱。實際上現在我們從月球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千瘡百孔,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該研究認為月球的地殼實際上已經破碎了,所以只要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才能達到如此深的深度。
同時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小行星的直徑多大,它們撞在月球上造成隕石坑的深度都大約在20公裡左右,但是它們的影響範圍就根據自身的規模來決定。難道在月球地表20公裡以下還有更硬的層次嗎?有科學家對此表示,這可能就是月球長期遭受撞擊產生的效果。當月球地殼被撞得支離破碎的時候,大量原本屬於地殼的巖層被壓到底下去,久而久之地底下的密度就變高了。
為了更好地研究月球地表的狀況,科學家把月球土壤分成三個等級,分別是最上層的風化層、中間層的拋射層和最底層。風化層已經是破碎不堪了,只要再有小行「光臨」月球就會引起塵土飛揚。而中間的拋射層是小行星主要的撞擊層次,該層次的深度基本是不變了的。而最底層則是密度最高的層次,具體的密度目前尚未被測量得到。
由此看來,未來小行星撞擊月球很可能都無法突破20公裡的極限,除了月球長期遭受撞擊的原因之外,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提出其他的解釋,因此也無法對這種現象下定論。科學家認為,最好的探測方式就是送月球車上去進入深層次的探測,但目前美國的主要探索目標並不在於月球,而是火星,因此人類是否能夠在未來繼續探索月球,就要看新興國家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