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質疑人類登月成功的文章層出不窮,並且說得頭頭是道,普通群眾根本無法反駁,於是大部分人信以為真,認為登月只是在好萊塢攝影棚拍攝的科幻紀錄片,並且成功把蘇聯拖進了軍備競賽,導致蘇聯人生活水平下降,直至解體。

登月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月,說了一句流傳極廣的一句話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之後美國又進行了五次載人登陸活動。
質疑一:登月太空人在月球上跳來跳去,為何沒有大量揚起塵埃?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有一層類似麵粉細的塵埃,紀錄片裡的太空人奔奔跳跳,也沒有激起粉塵,頭盔玻璃太乾淨,這不科學,不合常理,恐怕是好萊塢用木薯粉造的月球表面。
解答:這條質疑最容易解釋:月球表面氣壓只有地球的一千萬億分之一,接近真空了,塵埃無法在這麼稀薄的空氣中漂浮,揚起的塵埃不會在停留太久,很快就會落到月球表面,難於形成揚塵,只有撞擊力度很大的情況下才容易形成揚塵,比如隕石撞擊。
質疑二:美國國旗迎風飄揚,不下垂貼著旗杆,眾所周知,月球表面空氣及其稀薄,接近真空,很難形成吹動這麼大一面國旗的風!所以這是在地球上拍攝的。
解答:這些國旗的材料使用塑料做的,而不是布,所以不下垂貼著旗杆。在飛行艙中,旗子被摺疊弄皺了,照片上的國旗的褶皺是由於這個原因有皺紋,並不是風吹到飄動。
質疑三:照片裡的地球太小了,只比在自拍月球大幾倍,要知道地球的體積是月球的69倍,重量是月球的80,在月球拍攝的地球,應該比在地球拍攝的月球大69倍!科幻片都如此,如下圖所示。
解答:月球和地球都是球狀的,照片拍攝的是投影面積而不是體積,月球半徑約1788千米,地球半徑是6300千米,投影面積大約是月球的12.4倍,而直徑只大3.52倍,也就是說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只比在地球看到的大12.4倍,是看到月亮直徑的3.52倍。並不是大69倍,照片並沒有問題,看多了虛構月球看地球的圖片,被誤導了,很多電視劇裡的月亮看起來很大,實際是為了視覺效果做成的,自己晚上根本看不到那麼大!

質疑四:月球上拍攝的照片沒有星空,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應該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的,卻從來沒有拍攝到星星。
解答:月球大氣少,正面太陽光十分明亮刺眼,晴空萬裡,12點鐘也很難用肉眼看見天上的星星,當時是1969—1972年,登陸的全是正面,登月用的照相機的調節功能不如現在頂級照相機強,拍不到星空才是正常的!

質疑五:月球上沒有發射塔,登陸月球後如何返回?
解答:月球引力小,逃逸速度是2.4km/s,只用登陸艙的一級火箭就能回到太空,阿波羅號登陸艙分為上下兩級,下降艙留在月球,上升艙回到太空與指令創對接後返回地球。
科學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大家不看好馬斯克民營企業Space X公司載人航天,卻在全球直播中成功了。可以質疑,但要有科學根據。
艾薩克·牛頓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水平真的只有理科本科生水平嗎
很多人不看好馬斯克Space X公司的「獵鷹9」載人火箭能夠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