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出貨量二十強

2021-01-21 網易

  

  導語 mybattery

  
《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研究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1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合計出貨量佔全部正極材料行業出貨量的58.9%。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在白皮書中,EVTank對正極材料及產業鏈上的鎳鈷錳鋰等金屬及前驅體等環節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並對中國主要涉及正極材料產業鏈的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伊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達到40.7萬噸,同比增長25.7%,總體市場規模達到507.4億元。從主要材料類型來看,三元材料19.5萬噸,磷酸鐵鋰材料8.8萬噸,鈷酸鋰材料和錳酸鋰材料分別為6.7和5.7萬噸。

  

  《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研究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1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合計出貨量佔全部正極材料行業出貨量的58.9%。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表示正極材料出貨量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但是由於金屬價格下跌導致的正極材料銷售價格下跌也非常明顯,2019年中國正極材料的市場規模同比出現了15.9%的下滑。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吳輝表示三元正極材料企業競爭激烈,市場排名靠前的廈鎢、容百、長遠、振華和杉杉等企業實力基本相當,出貨量差距也不太大,尤其是隨著這幾家龍頭三元材料企業紛紛上市,未來的競爭格局仍將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相反,磷酸鐵鋰材料企業競爭格局相對較好,德方納米、湖南裕能和貝特瑞等在磷酸鐵鋰材料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相對較高,且2020年以來,隨著下遊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出貨量的增長,也帶動了磷酸鐵鋰材料需求量的增長。

  

  在《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中,伊維經濟研究院對正極材料的基本屬性和產業鏈、出貨量和市場規模,區域競爭格局和企業競爭格局,重點企業的產品和經營情況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對未來5年正極材料行業進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預測。

  一、白皮書框架

  第一章 正極材料行業基本屬性

  一、定義及分類

  (一)正極材料定義(範圍界定)

  (二)正極材料分類(LCO/LMO/LFP/NCM/NCA)

  二、正極材料產業鏈研究

  (一)產業鏈結構圖

  (二)上遊原材料產業(鎳、鈷、錳、鋰等金屬……)

  (三)中遊前驅體

  (三)下遊應用領域(鋰離子電池)

  第二章 2019年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現狀研究

  一、全球正極材料出貨量分析

  (一)總體出貨量分析

  (二)不同類別出貨量分析(LCO/LMO/LFP/NCM/NCA等)

  二、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分析

  (一)總體出貨量分析

  (二)不同類別出貨量分析(LCO/LMO/LFP/NCM/NCA等)

  三、正極材料市場規模分析

  (一)全球市場規模分析(LCO/LMO/LFP/NCM/NCA等)

  (二)中國市場規模分析(LCO/LMO/LFP/NCM/NCA等)

  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技術發展路線分析

  (一)技術路線圖

  (二)成本路線圖

  (三)下一代正極材料開發技術(高鎳無鈷材料、四元材料(NCMA)等)

  五、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第三章 2019年正極材料競爭格局分析

  一、區域競爭格局

  (一)不同國家和地區正極材料出貨量份額

  (二)中國不同區域正極材料出貨量份額

  二、企業競爭格局

  (一)鈷酸鋰(LCO)材料企業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二)錳酸鋰(LMO)材料企業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三)磷酸鐵鋰(LFP)材料企業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四)三元(NCM)材料企業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五)三元(NCA)材料企業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三、正極材料競爭格局新特點

  (一)高鎳正極材料發展趨勢

  (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成本競爭優勢

  (三)三元取代鈷酸鋰在數碼電池中的應用

  (四)三元摻雜錳酸鋰在小動力電池中的應用

  (五)新型正極材料的產業化特點

  (六)正極材料上遊金屬及前驅體企業及下遊電池企業逐步產業鏈一體化趨勢

  四、全球主要正極材料企業名錄(中國、日本、韓國等企業)

  第四章 正極材料產業鏈分析

  一、正極材料上遊分析

  (一)鈷(硫酸鈷、四氧化三鈷,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二)鎳(硫酸鎳,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三)錳(硫酸錳,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四)鋰(碳酸鋰、氫氧化鋰,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二、中遊前驅體分析

  (一)三元前驅體分析(不同型號前驅體(NCM111/NCM523/NCM622/NCM811/NCA)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二)磷酸鐵(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三、下遊鋰離子電池市場分析

  (一)小型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二)動力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三)儲能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不同企業產能和出貨量研究)

  第五章 正極材料成本和價格分析

  一、成本分析

  (一)金屬成本分析

  (二)正極材料加工費分析

  二、價格分析

  (一)磷酸鐵鋰價格分析(歷史價格回顧及未來價格預測)

  (二)三元材料價格分析(歷史價格回顧及未來價格預測)

  (三)前驅體價格分析(歷史價格回顧及未來價格預測)

  三、正極材料企業盈利分析

  (一)磷酸鐵鋰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二)三元前驅體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三)三元材料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六章 重點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分析

  一、當升科技(三元/鈷酸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二、容百科技(三元/鈷酸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三、湖南杉杉(三元/鈷酸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四、廈門鎢業(三元/鈷酸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五、德方納米(磷酸鐵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六、貝特瑞(磷酸鐵鋰)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七、格林美(三元和前驅體)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八、邦普(三元和前驅體)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量產產品及在研產品

  (三)正極材料業務經營情況(產能、收入、利潤、出貨量)

  (四)正極材料主要客戶

  (五)正極材料業務發展規劃

  第七章 正極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一)三元材料及前驅體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二)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三)鈷酸鋰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四)錳酸鋰出貨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二、價格及盈利能力預測

  (一)正極材料成本及價格趨勢預測

  (二)正極材料企業加工費變化趨勢預測

  (三)正極材料企業盈利能力預測

  三、競爭格局預測

  (一)不同技術路線正極材料格局預測

  (二)不同企業橫向競爭格局預測

  (三)正極材料產業鏈上下遊競爭格局預測

  【聯合發布單位】

  

  EVTank:全球領先的專注於電動汽車及其相關產業鏈研究的權威第三方機構,為所有利益相關者、生產商、購買商、供應商、投資者、銀行、政府提供獨立而權威的專業研究服務。

  

  伊維經濟研究院:在國家主管部門支持下依法設立的一家專注於新興產業領域研究和諮詢的第三方智庫,研究院下設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節能環保產業研究中心、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智能製造產業研究中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研究中心等專業研究中心。研究院主要服務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產業規劃、招商服務、市場調研、行業研究、企業管理諮詢、投融資諮詢、可行性研究等專業服務。研究院總部位於北京,在上海、深圳、重慶等地方設有分支機構。

  

  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中國電池網旗下的獨立研究機構,總部位於北京,專注於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的研究和諮詢服務、大數據研發,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權威、獨立和專業的第三方行業研究報告和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企業出貨量排名
    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市場規模達263億元,同比增長52.9%;出貨量13.68萬噸,同比增長57%。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市場規模達263億元,同比增長52.9%;出貨量13.68萬噸,同比增長57%。
  • 2020年中國鋰電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正極材料出貨量突破40萬噸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隨著我國鋰電材料市場需求的增長、研發技術的提高和產能的不斷釋放,四類主要鋰電材料出貨量增幅均超30%,呈高速增長態勢。1、正極材料:2019年出貨量突破40萬噸,三元材料佔比近五成正極材料是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最主要材料。
  • 【正極材料周報】2020年中國鋰電池行業正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
    (來源:電池網-EVTank)【報告】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出貨量二十強近日,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在白皮書中,EVTank對正極材料及產業鏈上的鎳鈷錳鋰等金屬及前驅體等環節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並對中國主要涉及正極材料產業鏈的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
  • GGII:2020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51萬噸 同比增長27%
    ;3)在補貼刺激以及碳積分壓力下,歐洲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增長超過100%,拉動LG、寧德時代、SKI、SDI等海外電池企業出貨提升,進而帶動國內正極材料出貨量的增長,國內部分正極材料企業出口甚至佔到公司出貨量的一半以上;4)由於疫情影響,全球居家及辦公用的平板電腦、筆記本需求大幅增加,在疊加5G手機換購、TWS、智能穿戴等終端需求增長,這些終端對鈷酸鋰電池需求增加,進而帶動正極材料市場需求增長市場需求增長
  • 我國鋰電池產量規模逐年增加,正極材料成本佔據40%
    2019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157.22億隻,同比增長12.40%。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25.67億隻,同比增長7.8%。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131.6Gwh,其中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了3.8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2.89%;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71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53.95%;消費型鋰電池出貨量為56.8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43.16%。
  • 正極材料或迎來新一波產業熱潮
    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25.67億隻,同比增長7.8%。而正極材料作為鋰電池最為關鍵的原材料,成本佔據40%。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6-2019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持續增長,增速不斷加快。2019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同比增長32.5%。可以預見,未來,鋰電池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
  • 2019年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前20強發布
    天津2020年2月10日 /美通社/ --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分析,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有配套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79家,相較2018年減少了13家,動力電池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
  • 行業報告│2019年中國電解液添加劑出貨1.15萬噸 2025年需求或超6...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mybattery《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中國電解液出貨量達到19.8萬噸,帶動整個電解液添加劑出貨量達到1.15萬噸,佔整個電解液重量的比重為
  • >振華新材衝刺科創板|正極材料|振華新材|三元|寧德時代|動力電池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2017年-2019年,我國裝機量前五名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合計市場份額分別為61.52%、73.75%、80.29%,其中裝機量第一名的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分別為29.07%、41.28%、51.79%,下遊市場呈逐步集中趨勢。
  • 1000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中國寶安(貝特瑞):負極材料+正極材料+...
    版)》、《2018年中國100家鋰電池負極材料企業經營報告(2018版)》,對中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市場80多家企業的發展進行了統計分析(分公司/子公司與母公司按一家公司計算,若單獨計算有100多家)。
  • 詳解三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作原理
    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正極材料的實際容量普遍偏低,成為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對於目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鋰離子電池中的核心問題。鋰離子電池是通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材料之間來回嵌入和脫嵌,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化的裝置,又被形象的描述為搖椅電池,最早由A. Armand在 1980年提出來,其結構及充放電原理如圖2所示。
  • ...個鋰離子電池基地印尼與LG籤署98億美電動汽車電池投資協議備忘錄
    道氏技術擬75億投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等項目28日,道氏技術公告稱擬在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項目。公告顯示,項目投資總額75億元,面積約600畝,建設內容為年產5萬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2萬噸金屬量鈷鹽產品、3萬噸金屬量鎳鹽產品項目、5萬噸廢舊鋰電池回收再利用項目。
  • 「暴利粉碎機」碾進鋰電池負極材料 這家中國企業打掉九成價格後...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開始商業化生產鋰離子電池,採用了以鈷酸鋰為正極、以碳為負極的材料體系。上述每噸售價數十萬的貴价材料叫中間相碳微球(MCMB)的碳材料,1993年,日本的大阪煤氣公司成功將MCMB產品用到了鋰電池中。那時候貝特瑞、杉杉能源這些國內企業都還沒有成立。
  • 鋰電正極材料領域迎IPO熱潮 一日之內兩家企業雙雙科創板過會
    芳源環保芳源環保主要從事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和鎳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公司高鎳三元前驅體出貨量佔當年公司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的95.3%,NCA87和NCA91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產品。2018、2019年,公司主要產品NCA三元前驅體的出口量國內排名第一。
  • ...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71期:寧德時代擬百億元投建三個鋰離子電池...
    道氏技術擬75億投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等項目28日,道氏技術公告稱擬在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項目。公告顯示,項目投資總額75億元,面積約600畝,建設內容為年產5萬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2萬噸金屬量鈷鹽產品、3萬噸金屬量鎳鹽產品項目、5萬噸廢舊鋰電池回收再利用項目。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累計為62.2GWh,同比增長9.3%。在補貼退坡壓力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受到波及。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分析,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有配套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79家,相較2018年減少了13家,動力電池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
  • 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 振華新材衝刺科創板
    市場佔有率高  正極材料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核心關鍵材料,其特性直接影響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指標。三元正極材料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較好的循環穩定性、安全性以及較高的性價比,2018年以來已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是國內外動力電池的主流正極材料之一。
  • 2019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下遊產業鏈驅動行業...
    三元材料主要應用在動力電池,並且已經開始用於小型鋰電領域;鈷酸鋰主要用於3C產品。  2018年全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接近140億隻  2016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為78.4億隻,同比增長35.8%。到了2017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至111.1億隻,同比增長31.3%。
  • 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回顧與展望
    電解液屬於鋰電四大材料之一,是鋰離子電池的血液,在保障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長循環等性能方面至關重要。目前,電解液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其出貨量與鋰離子電池出貨量成正比。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鋰電池需求低迷、開工率低,隨著二季度國內疫情控制後有序復工復產,國內經濟復甦超預期,鋰電池需求增長帶動電解液出貨量回升,截止2020Q3,我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16.1萬噸,近六年年均增長速度為34.5%,其中,汽車用動力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8.2萬噸,小型類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6.3萬噸,儲能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1.6萬噸。
  • 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
    振華新材衝刺科創板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2017年-2019年,我國裝機量前五名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合計市場份額分別為61.52%、73.75%、80.29%,其中裝機量第一名的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分別為29.07%、41.28%、51.79%,下遊市場呈逐步集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