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之前在醫院的時候,遇到一位停不下來的男孩,爺爺奶奶跟在後面。這個男孩一會去攻擊別的小孩,一會去踢垃圾桶,即使遭到護士制止,也無動於衷。奶奶沒辦法,只能一邊拉著他,一邊動手拍拍他,依然沒有什麼效果,男孩該怎麼蹦躂,還是怎麼蹦躂。後來,他爺爺蹲下來,抱著男孩,開始緩緩地說起故事來,如此活躍的男孩,就那樣,跟著爺爺講述的故事,安靜地聽著……
孩子天生愛聽故事,好的故事,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能量。臺灣作家郝廣才說:「我相信讀好書的孩子,可以從書中找到生命的能量。」
最近我家兩娃的心頭好《戰鬥的恐龍》,百看不厭,老二更是一天要聽好幾遍。《戰鬥的恐龍》由日本恐龍繪本大師黑川光廣所著,這套《戰鬥的恐龍》講述三角龍大角、小角、微微角的故事。
在故事中體會成長的力量
對孩子,其實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說教,在故事中,孩子自己會領悟到。
《戰鬥的恐龍》的故事中,小三角龍小角不顧自己的安危,為了讓朋友脫險,大聲提醒朋友逃跑,以至於自己再次深陷懼龍的追趕。小角幫忙採草藥給腕龍治病,擔心好朋友劍龍的安危。小角的善良,在這兩個故事中,都有所體現。
善良,是一個人內心溫暖的力量源泉。就像電影《小鞋子》中,當兩兄妹看到穿妹妹鞋的女孩,她的父親是個盲人,兄妹倆覺得對方比自己更可憐,也就沒有開口要回鞋子。善良,是令孩子溫暖的一種力量。
《戰鬥的恐龍》中的小角,還很有智慧,為追趕竊蛋龍,利用山洞回音的特點,大吼一聲,嚇到竊蛋龍,奪回無齒翼龍的蛋。遇到霸王龍,會轉換思維,去尋求對手的合作,懂得去借力。
因為小角幫忙找回了蛋,成功解救三角龍們遭受無齒翼龍的攻擊。看這個小故事,想起之前我家老大,幫忙組裝的事情。那次,她爸爸出去,我怎麼搗鼓,也沒弄對,而姐姐因為之前看過她爸爸是如何安裝的,拿過產品,很輕鬆地就裝好,這件事情,讓姐姐自豪了很久。小孩子幫助大人做成一件事情,這樣的小事,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事情,並且會成功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這也是價值感的來源。
《戰鬥的恐龍》中的故事,講述了5個不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能讀出什麼味道?孩子們自個還能讀出,更多不一樣的感受。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碰到事情,會想起運用故事中的某一種力量。
體會詞語的運用
《戰鬥的恐龍》中,講到精彩處,會說「就在這時」「下一秒」「就在下一個瞬間」「緊接著」。這些詞語,促使閱讀者去翻頁。
看到這些「就在這時」,忽然就樂了。平時給孩子天馬行空編故事的時候,沒注意到,等到老二講故事的時候,才發現,每一個連接詞,他都是用「然後」,一個故事講下來,故事沒什麼印象,只有「然後」在耳邊迴響。原來,「然後」是我平時在講故事時用最多的詞語。《戰鬥的恐龍》給了一個很好模仿的對象,以後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試著把《戰鬥的恐龍》中的連接詞運用起來。
另外,《戰鬥的恐龍》裡面,關於恐龍的動作描寫,值得細細品味。這些都是在閱讀、朗讀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去關注的點。動詞運用得好,無論是以後講故事還是寫作文,都會生動很多。動作寫得傳神的,比如老舍先生的文。老舍先生的每一篇文章中,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細品之後會驚嘆,這個詞用得妙。
對小孩來說,動詞的運用,先從簡單的、感興趣的閱讀開始。讀《戰鬥的恐龍》中,恐龍動作描寫時,引導孩子去體會那種畫面感,這也算得上是寫作的一種積累。
在遊戲中培養閱讀興趣
《戰鬥的恐龍》7冊中,其中2冊是走迷宮。根據不同的情景,難度遞增。因為對故事主角有所了解,玩迷宮時,會有一種代入感,雖然後面越來越難,但孩子還是很有耐心地,一條條路線去試。
魏坤琳曾經分享培養女兒閱讀習慣,他會在親子閱讀時,刻意去和女兒玩遊戲。《戰鬥的恐龍》不用家長費力去想,跟著迷宮圖,一起玩一玩,省力不少。在故事、遊戲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戰鬥的恐龍》除了故事吸引人,讓孩子可以模仿裡面的詞語運用,培養閱讀的興趣以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冊的最後面,有對恐龍的具體解說。恐龍的具體部位,與人的大小比較,與其他龍的比較。有了後面的解釋,對故事的理解也有幫助,會知道,為什麼那麼厲害的霸王龍,會被腕龍擊敗,一看圖片,也就明了。
閱讀《戰鬥的恐龍》的一個意外收穫,是這兩天帶孩子參觀自然博物館,他們多了一個觀察的角度。看到博物館裡的恐龍模型,能認出《戰鬥的恐龍》中出現過的恐龍,談起其中的故事情節,這讓他們對逛博物館,多了一份樂趣。
《戰鬥的恐龍》開啟孩子們,認識恐龍的視角,關於恐龍的知識還有很多,如何帶著孩子們去做更深入地了解,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從書開始,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走向未來,這是一件有趣又美好的事情。願孩子們能在書中,吸收更多的能量。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