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衝壓模具設計實例
工件名稱:手柄
工件簡圖:
生產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鋼
材料厚度:1.2mm
1、衝壓件工藝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衝孔兩個工序。材料為Q235-A鋼,具有良好的衝壓性能,適合衝裁。工件結構相對簡單,有一個φ8mm的孔和5個φ5mm的孔;孔與孔、孔與邊緣之間的距離也滿足要求,最小壁厚為3.5mm(大端4個φ5mm的孔與φ8mm孔、φ5mm的孔與R16mm外圓之間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級,尺寸精度較低,普通衝裁完全能滿足要求。
2、衝壓工藝方案的確定
該工件包括落料、衝孔兩個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種工藝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後衝孔。採用單工序模生產。方案二:落料-衝孔複合衝壓。採用複合模生產。方案三:衝孔—落料級進衝壓。採用級進模生產。
方案一模具結構簡單,但需兩道工序兩副模具,成本高而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中批量生產要求。方案二隻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產效率都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3.5mm接近凸凹模許用最小壁厚3.2mm,模具強度較差,製造難度大,並且衝壓後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時會影響衝壓速度,操作不方便。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產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滿足要求。通過對上述三種方案的分析比較,該件的衝壓生產採用方案三為佳。
3、主要設計計算
(1)排樣方式的確定及其計算
設計級進模,首先要設計條料排樣圖。手柄的形狀具有一頭大一頭小的特點,直排時材料利用率低,應採用直對排,如圖8.2.2手柄排樣圖所示的排樣方法,設計成隔位衝壓,可顯著地減少廢料。隔位衝壓就是將第一遍衝壓以後的條料水平方向旋轉180°,再衝第二遍,在第一次衝裁的間隔中衝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邊值取2.5mm和3.5mm,條料寬度為135mm,步距離為53mm,一個步距的材料利用率為78%(計算見表8.2.1)。查板材標準,宜選950mm×1500mm的鋼板,每張鋼板可剪裁為7張條料(135mm×1500mm),每張條料可衝56個工件,故每張鋼板的材料利用率為76%。
(2)衝壓力的計算
該模具採用級進模,擬選擇彈性卸料、下出件。衝壓力的相關計算見表8.2.1。根據計算結果,衝壓設備擬選J23-25。
(3)壓力中心的確定及相關計算
計算壓力中心時,先畫出凹模型口圖,如圖8.2.3所示。在圖中將xoy坐標系建立在圖示的對稱中心線上,將衝裁輪廓線按幾何圖形分解成L1~L6共6組基本線段,用解析法求得該模具的壓力中心C點的坐標(13.57,11.64)。有關計算如表8.2.2所示。由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該工件衝裁力不大,壓力中心偏移坐標原點O較小,為了便於模具的加工和裝配,模具中心仍選在坐標原點O。若選用J23-25衝床,C點仍在壓力機模柄孔投影面積範圍內,滿足要求。
(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計算
在確定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計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考慮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模具裝配方法。結合該模具的特點,工作零件的形狀相對較簡單,適宜採用線切割工具機分別加工落料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這種加工方法可以保證這些零件各個孔的同軸度,使裝配工作簡化。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計算就按分開加工的方法來計算,具體計算見表8.2.3所示。
(5)卸料橡膠的設計
卸料橡膠的設計計算見表8.2.4。選用的四塊橡膠板的厚度務必一致,不然會造成受力不均勻,運動產生歪斜,影響模具的正常工作。
4、模具總體設計
(1)模具類型的選擇
由衝壓工藝分析可知,採用級進衝壓,所以模具類型為級進模。(2)定位方式的選擇
因為該模具採用的是條料,控制條料的送進方向採用導料板,無側壓裝置。控制條料的送進步距採用擋料銷初定距,導正銷精定距。而第一件的衝壓位置因為填料長度有一定餘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測來定。
(3)卸料、出件方式的選擇
因為工件料厚為1.2mm,相對較薄,卸料力也比較小,故可採用彈性卸料。又因為是級進模生產,所以採用下出件比較便於操作與提高生產效率。(4)導向方式的選擇
為了提高模具壽命和工件質量,方便安裝調整,該級進模採用中間導柱的導向方式。
5、主要零部件設計
(1)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①落料凸模
結合工件外形並考慮加工,將落料凸模設計成直通式,採用線切割工具機加工,2個M8螺釘固定在墊板上,與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其總長L可按公式2.9.2計算:L=20+14+1.2+28.8=64mm具體結構可參見圖8.2.4(a)所示。
②衝孔凸模
因為所衝的孔均為圓形,而且都不屬於需要特別保護的小凸模,所以衝孔凸模採用臺階式,一方面加工簡單,另一方面又便於裝配與更換。其中衝5個φ5的圓形凸模可選用標準件BⅡ型式(尺寸為5.15×64)。衝φ8mm孔的凸模結構如圖8.2.4(b)所示。
③凹模
凹模採用整體凹模,各衝裁的凹模孔均採用線切割工具機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時,要依據計算壓力中心的數據,將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重合。其輪廓尺寸可按公式2.9.3、2.9.4計算:
凹模厚度H=kb=0.2×127mm=25.4mm(查表2.9.5得k=0.2)
凹模壁厚c=(1.5~2)H=38~50.8mm
取凹模厚度H=30mm,
凹模壁厚c=45mm,
凹模寬度B=b+2c=(127+2×45)mm=217mm
凹模長度L取195mm(送料方向)
凹模輪廓尺寸為195mm×217mm×30mm,結構如圖8.2.4(c)所示。(2)定位零件的設計
落料凸模下部設置兩個導正銷,分別借用工件上φ5mm和φ8mm兩個孔作導正孔。φ8mm導正孔的導正銷的結構如圖8.2.5所示。導正應在卸料板壓緊板料之前完成導正,考慮料厚和裝配後卸料板下平面超出凸模端面lmm,所以導正銷直線部分的長度為1.8mm。導
正銷採用H7/r6安裝在落料凸模端面,導正銷導正部分與導正孔採用H7/h6配合。
起粗定距的活動擋料銷、彈簧和螺塞選用標準件,規格為8×16。
(3)導料板的設計
導料板的內側與條料接觸,外側與凹模齊平,導料板與條料之間的間隙取1mm,這樣就可確定了導料板的寬度,導料板的厚度按表2.9.7選擇。導料板採用45鋼製作,熱處理硬度為40~45HRC,用螺釘和銷釘固定在凹模上。導料板的進料端安裝有承料板。
(4)卸料部件的設計
①卸料板的設計
卸料板的周界尺寸與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厚度為14mm。
卸料板採用45鋼製造,淬火硬度為40~45HRC。
②卸料螺釘的選用
卸料板上設置4個卸料螺釘,公稱直徑為12mm,螺紋部分為M10×10mm。卸料
釘尾部應留有足夠的行程空間。卸料螺釘擰緊後,應使卸料板超出凸模端面lmm,有誤差時通過在螺釘與卸料板之間安裝墊片來調整。
(5)模架及其它零部件設計
該模具採用中間導柱模架,這種模架的導柱在模具中間位置,衝壓時可防止由於偏心力矩而引起的模具歪斜。以凹模周界尺寸為依據,選擇模架規格。
導柱d/mm×L/mm分別為φ28×160,φ32×160;
導套d/mm×L/mm×D/mm分別為φ28×115×42,φ32×115×45。
上模座厚度H上模取45mm,
上模墊板厚度H墊取10mm,
固定板厚度H固取20mm,
下模座厚度H下模取50mm,
那麼,該模具的閉合高度:
H閉=H上模+H墊+L+H+H下模-h2=(45+10+64+30+50-2)mm=197mm
式中
L——凸模長度,L=64mm;
H——凹模厚度,H=30mm;
h2——凸模衝裁後進入凹模的深度,h2=2mm。
可見該模具閉合高度小於所選壓力機J23-25的最大裝模高度(220mm),可以使用。
6、模具總裝圖
通過以上設計,可得到如圖8.2.6所示的模具總裝圖。模具上模部分主要由上模板、墊板、凸模(7個)、凸模固定板及卸料板等組成。卸料方式採用彈性卸料,以橡膠為彈性元件。下模部分由下模座、凹模板、導料板等組成。衝孔廢料和成品件均由漏料孔漏出。
條料送進時採用活動擋料銷13作為粗定距,在落料凸模上安裝兩個導正銷4,利用條料上φ5mm和φ8孔作導正銷孔進行導正,以此作為條料送進的精確定距。操作時完成第一步衝壓後,把條料抬起向前移動,用落料孔套在活動擋料銷13上,並向前推緊,衝壓時凸模上的導正銷4再作精確定距。活動擋料銷位置的設定比理想的幾何位置向前偏移0.2mm,衝壓過程中粗定位完成以後,當用導正銷作精確定位時,由導正銷上圓錐形斜面再將條料向後拉回約0.2mm而完成精確定距。用這種方法定距,精度可達到0.02mm。
7、衝壓設備的選定
通過校核,選擇開式雙柱可傾壓力機J23-25能滿足使用要求。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公稱壓力:250KN
滑塊行程:65mm
最大閉合高度:270mm
最大裝模高度:220mm
工作檯尺寸(前後×左右):370mm×560mm
墊板尺寸(厚度×孔徑):50mm×200mm
模柄孔尺寸:φ40mm×60mm
最大傾斜角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