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稿:雷射衍射技術在吸入製劑研究中的應用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1. 引言

  通過吸入方式將藥物直接輸送到人體肺部,已是世界公認的治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好方法,同時肺部及呼吸道也可作為一個通道,遞送的藥物通過氣道表面進入人體血液系統,然後再進入到身體其他器官,達到全身作用的目的。然而影響藥物在肺部及呼吸道沉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氣霧的粒度大小分布就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目前吸入製劑粒度大小測量最經典的方法還是慣性撞擊器法,其利用不同大小的藥物顆粒具有不同的動能,從而具有不同的動力學特徵而將其分離,不但能夠得到霧滴中不同大小的活性成分的絕對含量,而且也是美國藥典和歐洲藥典評價吸入製劑體外粒度分布推薦使用的方法。但慣性撞擊器法本身也存在不足,比如測試比較麻煩,尤其是其洗滌乾燥以及色譜分析過程,往往測試一個樣品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在現代醫藥研發過程中就顯得『節奏』偏慢,同時隨著吸入製劑研究的發展,大家不但對撳次之間的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希望對於每一撳次的吸入或者噴射過程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而在這些方面,慣性撞擊器法都略顯不足,而雷射衍射技術恰恰可以彌補。雷射衍射技術是基於不同大小的顆粒其衍射光在空間分布的不同,利用米氏理論反演計算而獲得顆粒體系的粒度分布,其本身快速無損的測試方式、對於噴霧細節的展現、以及快速比對的特點,使其在吸入製劑研究和篩選過程中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其本身可以跟慣性撞擊器以及USP人工喉聯合使用,大大拓展了其應用範圍。本文將根據其特點選取一些劑型和領域就雷射衍射技術的應用研究跟大家做一些溝通和介紹。

  2. 鼻噴劑

  近年來,通過鼻黏膜給藥已被認為是一種藥物能被快速高效吸收的給藥方式,鼻黏膜細胞上有很多微細絨毛,因此大大增加了藥物吸收的有效面積,黏膜細胞下有著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藥物通過黏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體循環,此外,鼻腔內酶的代謝作用遠遠小於胃腸道,因此,鼻腔給藥系統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在肽類和蛋白質類藥物的劑型研究領域。

圖1. 馬爾文噴霧粒度儀測試鼻噴劑粒度分布

  在眾多給藥劑型中,噴霧劑是比較常見的劑型,僅通過霧化裝置藉助壓縮空氣產生的動力使藥液霧化並噴出,由於其不含拋射劑,不使用耐壓容器,目前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鼻噴劑研究過程中,對於鼻噴劑粒度分布大小有兩個因素影響至關重要,即藥物配方和噴射裝置,下面我們就通過一些模擬實驗來看看雷射衍射技術如何來體現這些影響因素。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雷射衍射技術測量鼻噴劑的一個過程。圖1為馬爾文的噴霧粒度儀,兩端豎起的裝置分別為雷射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其可以自由移動以調整空間位置,中間的裝置為鼻噴的觸發裝置,通過該裝置我們可以按需求設置不同的觸發壓力或者觸發速度(也有用觸發時間的),同時可以調整噴射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快速地調整測試參數。

  測試完成後,雷射粒度儀將會實時給出整個噴射過程的狀態。圖2為鼻噴劑一個撳次的數據。其中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粒徑大小,幾條不同顏色的曲線分別代表D10、D50、D90以及噴射濃度隨噴射時間的變化。在整個0.16秒的噴射過程,可以被被分為三個階段,0-0.02秒為觸發階段,此時顆粒噴出還不穩定,粒度迅速變小,濃度也迅速變低;0.02-0.09秒為穩定階段,此時粒度分布數據趨於穩定;0.09-0.16秒為消散階段,此時粒度分布變得極其不穩定,有大量大顆粒出現。雷射衍射技術不但可以給出清晰的變化過程,而且可以給出整個測試過程或者每個階段的平均粒徑,圖3給出每個階段的平均粒度分布及粒徑數據。

圖2. 鼻噴劑一個撳次整個過程

圖3. 鼻噴劑一個撳次三個階段的分別的粒度分布及累計數據

  從這也可以看出,初始階段平均粒徑在68微米左右,而穩定後粒徑變小達到37微米,而消散階段粒徑進一步變大達到45微米左右。而圖4則給出了連續4個撳次的噴射數據,這樣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每個撳次的粒徑變化、粒徑平均值等,而且還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其不同撳次間的數據變化及穩定性。

圖4. 鼻噴劑4個撳次的噴射數據

  圖5為一款設計為50撳次的噴霧劑配方整個噴射周期內的粒徑數據,從該數據可以看出,除第一撳次粒徑偏大外,一直到60撳次數據都還是比較穩定,其中41撳次可能是由於操作失敗造成噴射粒徑明顯變大,這樣對於鼻噴劑以及罐體設計的噴射周期及穩定性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基礎。

圖5. 一款設計為50撳次的鼻噴劑整個噴射周期內的粒徑數據

  除了看撳次間的穩定性,我們還可以觀察不同配方、不同噴射泵以及不同噴射口徑對於噴射粒徑的影響。圖6為同一鼻噴劑配方採用不同的噴射泵條件下的液滴粒徑大小。

圖6. 同一種鼻噴配方在兩種不同泵條件下的噴射粒徑影響

  從該圖可以看出,兩種泵隨著觸發壓力增大,液滴粒徑都在顯著減小,但相比之下,B泵對壓力並不敏感,而A泵在壓力比較低的時候,隨著壓力變化粒徑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在泵體設計和選型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圖7. 不同濃度的PVP對噴射粒徑的影響(A泵)

  當然藥物配方對於噴射粒徑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裡我們通過一個模擬實驗來觀察結果。我們在同樣的裝置、同樣的泵速條件下(40mm/S),分別採用不同濃度的PVP水溶液來觀察霧化效果,PVP濃度分別為0、0.25%、0.5%、1.0%以及1.5%。圖7給出了五種配方下的噴霧中值粒徑結果,從中可以看到,隨著PVP濃度的增加,霧化的粒徑逐漸變大,而且霧化穩定期越來越短,當PVP濃度達到1.5%時,基本已經無法找到穩定的霧化狀態了。產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隨著PVP濃度的增加導致霧化液粘度增加,從而導致霧化液滴粒徑顯著變大,但對於同樣趨勢的配方,我們更換了噴射泵B,結果見圖8。

圖8. 不同濃度的PVP對噴射粒徑的影響(B泵)

圖9. 孔徑更小的噴嘴實驗結果(B泵)

  從該圖可以看到,雖然隨著PVP濃度增加粒度變大的趨勢沒有變,但噴霧穩定性明顯增加,這也說明B泵提供的剪切力完全克服了霧化液粘度增加帶來的波動。為了進一步考察影響噴霧粒徑的影響因素,在保持圖8的實驗條件下,我們更換了更細的噴嘴觀察霧化效果。圖9展示了PVP濃度在0、0.5%和1.0%三種情況下,在更細的噴嘴下的霧化粒徑結果,可以發現霧化液粒徑分布顯著變小,尤其是1.0%PVP濃度下,其霧化液滴中值粒徑由200微米降到120微米左右。

  3. Nebulizer噴霧劑

  噴霧劑是指通過壓縮空氣驅動藥液通過噴孔達到分散藥物的給藥劑型,其無需拋射劑、儲罐容器無需加壓、一般採取水性配方輔以固定的輔料等,同時對於吸入劑量較高的藥物(比如諾華公司300mg妥布黴素)其霧化遞送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再加上可以採取潮式呼吸的方式,因此目前噴霧劑廣泛應用於醫院急救室,特別是患哮喘或慢阻肺的兒童和老年患者。噴霧劑也是一個非常強調配方和霧化方式的劑型,換句話說,只有一個好的配方搭配以合適的霧化方式,才能夠做出一款好的噴霧劑。當然由於呼吸的模式不同,可能也會對吸入霧滴粒徑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就必須三方都要考慮到,即霧化配方、霧化方式以及呼吸模式等。

  圖10是馬爾文噴霧粒度儀測試噴霧製劑的一個示意圖。其中兩邊是雷射的發射和接收端,緊貼中間的是一個吸入式樣品池,模擬人的呼吸道,而上面白色的彎管為USP人工喉,而吸入式樣品池下面是接泵或者呼吸裝置,這樣液霧通過上面人工喉進入雷射測試區域,然後通過我們的吸入樣品池被泵抽走。

圖10. 馬爾文噴霧粒度儀測試液霧示意圖

  圖11是一個持續液霧霧化的粒徑分布結果,圖中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粒徑大小,三種顏色的曲線分別為霧滴粒徑的D10、D50以及D90,可以看到霧滴的粒徑分布在長達10分鐘的霧化時間內相對比較穩定。下面我們就將結合一些實驗來考察影響霧化粒徑的各種因素。我們知道,液霧霧化的方式較多,比如常見的噴射霧化、振動霧化或者超聲霧化等,每種霧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其中噴射霧化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通過一定速度的壓縮空氣攜帶藥液通過狹小噴嘴而霧化,這時候壓縮空氣的流動速率就對霧化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圖12給出了同一噴嘴在不同空氣流速下的霧化粒徑結果。

圖11. 持續的nebulizer霧化粒度測試結果

圖12. 壓縮空氣流動速率對霧化粒徑的影響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空氣流速速率增大,霧化液滴的粒徑參數D10、D50以及D90都呈下降趨勢,當流速達到11L/min時,霧化粒徑達到最小,隨後空氣流速進一步增大,其霧化粒徑反而變大,這可能是流速太大導致部分大的液滴越過擋板造成的。

  同時馬爾文噴霧粒度儀可以跟呼吸模擬機相連使用,從而對霧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圖13給出了一個霧化系統在正弦呼吸模式下的霧化粒度結果,剛開始隨著吸入速率逐漸增大,霧化液滴濃度迅速增加並趨於穩定,而霧化液滴粒徑迅速減小然後緩慢增加,而當吸入速率逐漸變小時,霧化液濃度迅速衰減並且霧化液粒徑開始顯著增加並且很不穩定,這個數據也很好地體現了呼吸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圖13. 某霧化系統在正弦呼吸模式下的霧化粒度結果

圖14. 不同呼吸頻率下的霧化液滴粒徑結果

  當然我們也可以改變呼吸的方式,比如保持相同的配方和管路結構,增加呼吸頻率,觀察呼吸方式對於霧化粒徑的影響(圖14)。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呼吸頻率的增加,吸入時間也相應減少,同時吸入霧滴的流動速率也跟著增加,液滴粒徑顯著減小。

  除了呼吸方式,霧液配方對於霧化粒徑也會有顯著的影響,圖15給出了三種不同濃度的PVP溶液的霧化粒徑結果。可以看出隨著PVP的加入以及濃度的增加,其霧化粒徑顯著增加,這主要是由於PVP的加入增加了霧化液的粘度造成的。

圖15. 不同濃度的PVP溶液霧化粒徑結果

圖16. 不同濃度的PVP溶液霧化吸入濃度的結果

  同時圖16給出了上述三種霧化液在吸入過程中霧液吸入濃度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PVP的加入以及濃度增加,吸入濃度明顯變小,這也就意味著,要想達到相同的遞送劑量,對於粘度較高的霧化液可能需要更長的吸入時間。

  4. DPI乾粉吸入劑

  乾粉吸入劑(DPI)又稱吸入粉霧劑,是在定量吸入氣霧劑的基礎上,結合粉體輸送工藝而發展起來的新劑型。它是將微粉化藥物單獨或與載體混合後,經特殊的給藥裝置,通過患者的主動吸入,使藥物分散成霧狀進入呼吸道,從而達到局部或者全身給藥的目的。乾粉吸入劑具有自身顯著的特點:比如無需氟利昂拋射劑,不存在大氣汙染問題;不含酒精、防腐劑等溶媒溶劑,減少對於喉部的刺激,同時也更加易於保存;不受藥物溶解度限制,可以攜帶的劑量較高;固體劑型,尤其適合多肽和蛋白類藥物。然而乾粉吸入劑雖然不需要考慮溶解懸浮等問題,但由於粉體顆粒之間容易產生團聚,同時活性成分與輔料載體之間包覆或者相互作用因素也必須詳細考量,這就對吸入裝置有著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必須是合適的活性成分及載體,控制合適的顆粒大小,並配以合適的吸入裝置,才能達到穩定安全的劑量輸送。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用了兩種不同的藥物採取不同的吸入裝置觀察霧化效果。其中兩種粉體藥物分別為柳丁氨醇和布地奈德,表1給出了霧化細顆粒所佔的比例。

表1. 兩種粉體在不同的吸入裝置下的細顆粒比例

  其中可以看出,同一種物料在不同的吸入裝置中分散效果差異非常大,比如布地奈德的細顆粒比例可以從14%變為63%。而如果單從粉體物性角度來說,布地奈德的分子表面能是柳丁氨醇的5倍以上,這意味著分散布地奈德的顆粒要比柳丁氨醇難得多,但我們看到最終結果卻恰恰相反,布地奈德粉體分散的細顆粒更多,這也進一步說明粉體吸入分散並不是簡單的按照其物理性質的規律進行的,因此如果要進行乾粉吸入製劑的研究開發,就必須將粉體配方和吸入裝置同時相互考量。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小的實驗來看看粉體配方工藝、吸入裝置以及吸入速率是如何影響霧化效果的。我們選了三種配方的粉體(見表2),第一種就是普通微粉化的乳糖粉體,第二種是微粉化的乳糖添加了5%的MgSt,採取實驗室普通的混合設備加工,第三種同樣是微粉化乳糖添加5%的MgSt,但採用的是高強度的混合設備混合(該技術由Vectura開發)。由於硬脂酸鎂本身作為一個兩性的物質,可以對微粉化的乳糖形成包覆結構,從而減少乳糖的團聚,但同時混合的方式和效率也將極大地影響乳糖的包裹效率和均勻程度,這也就直接導致粉體輸送的複雜性。圖17給出了純的微粉乳糖在不同吸入速率下的粒徑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吸入速率增大,其顆粒粒徑明顯減小,這說明雖然乳糖本身顆粒是比較小的,但由於細顆粒具有較強的團聚作用,因此隨著吸入速率增加,剪切作用力增強,導致顆粒越來越小,但團聚情況依然明顯。

  表2. 三種不同配方及加工工藝的粉體

圖17. 純微粉化乳糖在不同吸入速率下的粒徑分布

圖18. 普通混合的乳糖+硬脂酸鎂粉體在不同吸入速率下的粒徑分布

圖19. 採取高能混合的乳糖+硬脂酸鎂粉體在不同吸入速率下的粒徑分布

  圖18則給出了普通混合的乳糖+硬脂酸鎂粉體在不同吸入速率下的粒徑大小,相比較純的乳糖,首先在低吸入速率條件下,其顆粒分散粒徑更小,尤其是大顆粒方面顯著減小,這說明硬脂酸鎂的包裹從一定程度下減小了乳糖團聚,但隨著吸入速率增大,其粒度變化不明顯,而且團聚依舊非常明顯,這說明硬脂酸鎂的包裹並不均勻,換句話說其並沒有形成單個乳糖顆粒表面的包裹,而是多個乳糖團聚顆粒被包裹,這樣這些大的包裹顆粒並不會隨著吸入速率增加而分散,因此就造成了在高流速下,其粒徑反而要比純乳糖的要大。但如果改善了加工方式,提高了硬脂酸鎂的分散均勻性和包裹效率,實現了單個乳糖顆粒的包裹,則可大大改善其分散粒徑。圖19則是採取高能混合方式的粉體在不同吸入條件下的粒徑結果,從圖中可以發現其分散粒徑大大減少,基本上都在20微米以下,而且其粒度分布對於吸入速率並不敏感,這些都說明乳糖的包裹效率和均勻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5. 雷射衍射&撞擊器連接

圖20. 雷射衍射粒度儀和安德森撞擊器相連接

  為了能夠使雷射衍射的測量條件跟碰撞法的測試條件一致,雷射粒度儀還可以跟相關碰撞器相連接。圖20是馬爾文噴霧粒度儀跟安德森撞擊器相連接的示意圖,其中吸入製劑通過上面的人工喉進入到吸入樣品池中進行粒度檢測,然後通過下部的接口進入到撞擊器中,由於是在同一通路中,大大提高了測試條件的匹配性,同時雷射衍射作為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其本身不會對通路中的液滴、霧滴造成任何影響,因而大大擴展了其應用性。

  6. 總結

  現在吸入製劑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不論是氣霧、液霧還是粉霧,不論何種形式,粒度檢測毫無疑問都是體外檢測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前醫藥研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跟時間賽跑的一個過程,因此在研發期間如何能夠快速對大量配方、噴射裝置以及測試條件進行篩選和甄別就顯得非常關鍵。而雷射衍射技術恰恰具有快速無損的特性,同時其結果比對性又非常強,能夠快速提供大量粒徑檢測的相關數據,為吸入製劑的研發和生產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者:李雪冰,英國馬爾文儀器公司雷射衍射產品專家,負責雷射衍射及顆粒圖像等產品的技術支持。)

  註:文中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約稿|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原位XRD檢測技術應用解析
    XRD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研究晶體結構的技術。XRD主流商業化產品中,進口品牌包括日本理學、布魯克、馬爾文帕納科、島津等;國產品牌包括丹東通達、丹東浩元、丹東奧龍、北京普析通用等。近日,儀器信息網有幸邀請國產XRD生產廠商丹東通達分享了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原位XRD檢測技術應用,及對應應用方案。
  • 約稿|鋰離子電池材料晶體結構分析技術探討
    鋰電材料晶體結構表徵手段主要包括 X 射線衍射技術(XRD)、擴展 X 射線吸收精細譜(EXAFS)、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核磁共振(NMR)、電鏡(EM)、拉曼散射(Raman)等。XRD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研究晶體結構的技術。
  • 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以粉末衍射數據為例,通過峰位的變化比如晶面間距可以給出反應過程的物相變化,通過面間距的移動可以給出熱力學膨脹性質及晶格參數變化,通過峰形的變化給出相變過程的結晶性以及晶粒尺寸、微應力等微結構信息,通過峰強的變化給出相含量和結晶度,如果綜合這三種信息則可以給出材料的準確晶體結構信息(如鍵長、鍵角、原子佔位、佔有率等)。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在材料研究中具體有哪些應用呢?
  • 創新藥專題報告之吸入製劑行業深度研究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吸入製劑是仿製壁壘極高的化學藥,研發、審批和生產過程中壁壘極高。 國產企業如何突破仿製壁壘,哪一類品種或企業有望在國內藥企崛起的大潮 中享受到紅利,給投資價值的判斷帶來障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站在 行業中觀的角度對吸入製劑進行了全景透析,對重磅品種進行了市場空間測 算。
  • 雷射及雷射+電弧複合熱源焊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是我國最早開展大功率固體雷射焊接技術的研究機構。近幾年來,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緊跟國際前沿焊接技術,重點對大功率固體雷射( Nd : YAG) + 電弧複合熱源焊接技術進行研究與應用開發。為了推廣雷射及雷射+ 電弧複合熱源焊接技術在我國生產領域中的應用,本文重點對哈爾濱焊接研究所進行的雷射及雷射+ 電弧複合熱源焊接的研究成果及應用情況進行簡要介紹。
  • 拉曼光譜在固體製劑晶型鑑別中的應用
    本文案例:咪唑斯汀緩釋片晶型鑑定在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研究工作中,製劑中API的晶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國家藥品監管機構要求固體製劑多晶型藥物的研究者對製劑中的主藥成分在研製、生產和貯存過程中的晶型進行表徵固體製劑多晶型藥物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研究工作中,需對自製製劑和參比製劑中主藥晶型的一致性進行研究
  • 吸入製劑行業專題報告:高技術壁壘突破在即,一片藍海待掘金
    該指導原則提出了仿製藥吸入製劑在人體生物學等效研究評價中,在體外藥學質量一致的 前提下,一般需通過(1)藥代動力學研究(PKBE 研究),和(2)藥效動力學研究(PD-BE 研究)或 臨床終點研究評價人體生物等效性(仿藥與原研的一致性);若僅通過PK-BE 研究評價人體生物等效性, 則需進一步證實本品藥代動力學和局部遞藥等效性之間具有線性關係。
  •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光柵、非線性光學晶體榜上有名
    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衍射光柵是一種具有納米精度周期性微結構的精密光學元件,是各類光譜儀器的「心臟」,在天文學、光通信、雷射器、信息存儲、慣性約束雷射核聚變等眾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將光柵做大做精是世界性難題,而光柵刻劃機作為製作光柵的母機,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
  • 雷射全息光刻技術及其應用
    此外,系統中沒有掩模版和成象透鏡,象場尺寸僅與使用雷射束尺寸有關,所以能夠加工大面積圖形。  由於上述優點,雷射全息光刻技術在用於製備衍射光柵及微透鏡的基礎上,近來又在製備具有大面積重複結構圖形陣列的場發射平板顯示器方面表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介紹了雷射全息光刻技術的原理、發展及應用狀況。
  • 綜述:粉末X射線衍射法在藥物多晶型研究中的應用
    每一種藥物晶體結構與其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一一對應,即使對於含有多成分的固體製劑而言,其中原料藥與輔料各自對應的粉末X射線衍射圖譜不會發生變化,可作為藥物晶型定性判斷的依據。定量方面,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ChP)2015年版四部通則中提及的標準曲線法外,多變量擬合法(又稱為全譜擬合法)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優勢在於只需要提供藥物結構信息,無需標樣,操作過程簡單,測定結果準確等。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主要方法有TL C、TLCS、GC、GC—MS、HPLC、HPLC—MS、HPCE、IR、UV、NMR、x射線衍射以及DNA探針和生物色譜技術等,其中,色譜方法是主流方法,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就目前常用的中藥指紋圖譜進行論述。
  • 吸入製劑國內藥企崛起大潮即將到來,誰家被看好?
    【製藥網 行業動態】吸入給藥具有起效快、吸收迅速、副作用小等優勢,其中哮喘和COPD吸入製劑領域臨床需求非常大。由於吸入製劑的仿製壁壘高、審評審批嚴格、產業化投入高,目前在國內的吸入製劑市場上,超過90%被跨國製藥巨頭壟斷。國內哮喘和COPD用藥市場也主要被外資藥企佔據。數據顯示,國內哮喘和COPD用藥市場約170億元。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2)
    呂楊等選用常用中藥材茜草類、貝母類、山藥類3組樣品,應用x射線粉末衍射法進行圖譜分析,獲得了可用於標識中藥材的衍射圖形幾何拓撲規律與圖譜特徵標記峰,由此觀察到:不同產地茜草樣品的相似性及其與歐茜草的差別;同屬不同種貝母樣品的相似性與差異;不同產地山藥樣品的相似性及與偽品的區別。研究結果預示著這一方法在揭示中藥材道地性客觀規律方面的廣闊應用前景。
  • 貝克曼庫爾特推出全新一代雷射衍射粒度分析儀
    中國,上海 —— 2018年10月訊 ——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事業部推出新一代雷射衍射粒度分析儀LS 13 320 XR,以滿足製藥和工業領域質量控制和研究應用的嚴苛要求。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已有數十年顆粒表徵分析的歷史。
  • 雷射粒度儀在粒度檢測中的應用淺談
    編者按:談到粒度,雷射粒度儀怎能缺席?目前,在各行各業的粒度檢測領域,雷射粒度儀應用廣泛。從傳統的石油化工、建材家居,到製藥、食品、環保,甚至在新興的鋰電、半導體、石墨烯等行業,都能看到雷射粒度儀活躍的身影。那麼雷射粒度儀在粒度檢測中到底是怎樣應用的呢?
  • 改革開放40年中科院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
    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衍射光柵是一種具有納米精度周期性微結構的精密光學元件,是各類光譜儀器的「心臟」,在天文學、光通信、雷射器、信息存儲、慣性約束雷射核聚變等眾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將光柵做大做精是世界性難題,而光柵刻劃機作為製作光柵的母機,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
  • 基於SPCE061A的雷射衍射光柵測試儀設計
    O 引 言 雷射衍射光柵是計算機光碟驅動以及消費電子等設備中雷射讀寫頭的關鍵部分。目前,專門用於測量雷射衍射光柵參數的儀器還比較少見。
  • 撼動吸入製劑外企「霸屏」局面 健康元等龍頭企業持續發力
    全球吸入劑一直被幾個寡頭壟斷,並不是說有什麼政策壁壘,藥械組合這種技術本來就比較難掌握。吸入製劑特有的藥械組合需藥品和吸入裝置聯合使用,仿製難度較高。根據《柳葉刀》雜誌2019年發表的中國肺部健康研究和哮喘聯盟流行病學近年調查顯示:中國哮喘患者近5000萬,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更是高達8.2%,並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僅有28.8%患者得到診斷,控制率僅為15.6%。慢阻肺患者接近1億人,知曉率僅為2.6%,死亡人數佔9%,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
  • 張福根專欄|雷射粒度儀應用導論之原理篇
    編者按:如今雷射粒度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技術和市場屢有更迭,潮起潮落,物換星移,該如何全方位掌握雷射粒度儀的技術和應用發展,如何更好地讓雷射粒度儀成為我們科研、檢測工作中的好戰友呢?
  • 雷射焊接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現狀
    編者按本文對雷射焊接各加工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全面地梳理和總結,綜述了雷射焊接從焊接工藝加工、雷射焊接中間過程的控制和雷射焊接缺陷處理的全流程的內涵、特點和研究新趨勢的國內外研究進展。介紹了雷射焊接系統的核心元器件的應用以及其在汽車、石油管道、電車設備等領域的裝備加工工程中的工程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