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科院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

2020-12-06 OFweek維科網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15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10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

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

超強超短雷射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在臺式化加速器、阿秒科學、超快化學、材料科學、雷射聚變、核物理與核醫學、高能物理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

2002年,上海光機所突破光學參量啁啾脈衝放大超強超短雷射新原理系列關鍵科學技術,獲得峰值功率高於國際同類研究一個量級的16.7太瓦雷射輸出,獲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物理所採用高對比度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飛秒鈦寶石放大雷射裝置獲得大於1拍瓦的峰值功率。2013年和2016年,上海光機所相繼研製成功創當時世界最高雷射峰值功率紀錄的2拍瓦和5拍瓦雷射系統。2017年率先實現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引領超強雷射科學國際前沿。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作為我國雷射慣性約束聚變(ICF)裝置研究的發源地和核心團隊,上海光機所先後完成了神光Ⅰ、神光Ⅱ系列高功率雷射裝置建設,為高能密度物理前沿研究和國家戰略高技術發展提供了核心戰略支撐。1986年建成的神光Ⅰ裝置(雷射12號實驗裝置),標誌著我國ICF五位一體實驗研究的重大突破,獲199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1年建成的神光Ⅱ裝置和2005年成功研製國內唯一的多功能探針系統;2017年通過驗收的神光碟機動器升級裝置成為我國ICF研究核心快點火與先進閃光照相能力綜合研究平臺。

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

衍射光柵是一種具有納米精度周期性微結構的精密光學元件,是各類光譜儀器的「心臟」,在天文學、光通信、雷射器、信息存儲、慣性約束雷射核聚變等眾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將光柵做大做精是世界性難題,而光柵刻劃機作為製作光柵的母機,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長春光機所經過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於2016年11月自主研製成功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並成功刻劃出世界最大面積的中階梯光柵(400毫米×500毫米),解決了我國光譜儀器「有器無心」的問題,打破了國外壟斷和封鎖,提升了我國光譜儀器產業邁向高端和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

大口徑光學反射鏡是高解析度空間對地觀測、深空探測和天文觀測系統的核心元件,碳化矽(SiC)陶瓷材料是國際公認的高性能反射鏡材料,我國完全依賴進口,長期受制於人。長春光機所完成了國際公開報導中最大口徑4米的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製造——碳化矽鏡坯製備、非球面加工檢測以及改性鍍膜,核心製造設備和製造工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於2018年8月通過驗收。該成果標誌著我國在大口徑光學製造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形成大口徑系列反射鏡研製能力,對我國基礎研究、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國防安全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

福建物構所相繼於1979年和1986年發明出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低溫相偏硼酸鋰(β–BaB2O4,簡稱BBO)和三硼酸鋰(LiB3O5,簡稱LBO)。BBO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LBO是可見與紫外光區頻率變換特別是大功率器件應用的首選晶體,在科學研究以及精密加工、信息通信、醫療、半導體等行業具有廣闊應用空間。LBO獲1991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BBO與LBO晶體材料及元器件研製打破了國外壟斷,以該技術為核心孵化出的福晶科技公司,長期保持全球最大非線性光學晶體和雷射晶體製造商地位。

理化所經過20餘年的努力,在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及雷射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在國際上率先突破非線性光學晶體KBBF(KBe2BO3F2)大尺寸生長技術和精密化、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技術,研製出多個系列的實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源,並與物理所、大連化物所、半導體所等單位合作研製成功一系列國際首創/領先的深紫外雷射前沿科學裝備,構建了「晶體—光源—裝備—科研—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1984年,金屬所在鈦鎳釩急冷合金中發現具有5次對稱的二十面體準晶,有力地論證了準晶的存在,打破了固體材料傳統的晶體和非晶體分類標準,為物質微觀結構及材料研究打開了全新的研究領域。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成果及後續有關研究工作為推動航空航天準晶熱障塗層、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薄膜、準晶複合材料、準晶熱電材料等新材料研發及應用積累了理論基礎。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5項重大科技成果:

高溫超導體研究、拓撲物態領域系列研究、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研究、納米科技創新、人工合成生物學研究、非人靈長類模型與腦連接圖譜研究、基因組研究、《中國植物志》編研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古生物研究、第四紀環境研究、東亞大氣環流研究、數學機械化方法與辛幾何算法、系列大型天文觀測設施、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為代表的大型加速器類裝置。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15項重大科技成果: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系列衛星研製、空間科學實驗系列衛星、深海科考和載人深潛器技術、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研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技術、高性能計算、國產晶片與系統軟體研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技術、先進核能研究、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青藏鐵路工程凍土路基築路技術與示範工程和地球深部資源探測理論、技術與裝備。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0項重大科技成果:

黃淮海科技會戰和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核心技術和工業示範、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新藥創製、遠緣雜交與分子育種研究、海洋生態牧場研究與示範、科技救災、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地域空間開發和功能區劃研究。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溫超導體研究」等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等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黃淮海科技會戰和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等10項。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21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發起中國植物園聯盟,實施「本土植物全覆蓋計劃」,對我國生物多樣性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保護起到重要支撐。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建設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和應對國際生物資源競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科學網—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發起中國植物園聯盟,實施「本土植物全覆蓋計劃」,對我國生物多樣性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保護起到重要支撐。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建設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和應對國際生物資源競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改革開放四十年科技大事記|附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附: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是《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編委會以「三個面向」為線索,組織中科院機關有關部門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中科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要科技成果的基礎上,經綜合凝練歸納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光柵、非線性光學晶體榜上有名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15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10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
  • 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是《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編委會以「三個面向」為線索,組織中科院機關有關部門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中科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要科技成果的基礎上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2019-01-07 11:32:00  水產養殖網40周年漁業重大科技成果與突出貢獻人物發布最終評選結果。40周年漁業科技50項標誌性成果(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趙法箴、唐啟升、王清印等3名科學家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突出貢獻人物(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朱樹屏、劉恬敬、朱德山、雷霽霖等4名科學家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紀念人物(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
  • 【人民網】中科院盤點「十二五」25項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1月15日上午召開發布會,公布了該院「十二五」期間25項具有代表性的通用領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等方面,中科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前沿研究成果,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了一批系統解決方案,大力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 激蕩40年 30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來源:科普中國網編者按:40年風雲變幻,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精湛的學術造詣,為祖國的創新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共同組成改革開放時代光輝的點點星辰,在歷史浪潮中留下奮鬥不息的追夢足跡。18日,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30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 改革開放40年丨科環集團:永攀科技制高點
    他是承擔國家「總理基金項目」的治霾先鋒,他是擁有號稱「中國腦」的國產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技術大咖,他還是全國最大的燃煤電廠技術及集成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他時時刻刻聚焦講政治、抓安全、謀發展……改革開放40年以來,「科技與環保」的遺傳基因深烙其身,他把推動電力行業轉型發展、捍衛青山綠水視為崇高使命,孕育出一項項代表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最新成果,他就是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環集團
  • 【改革開放40年】攀冰川高峰 破凍土難題 闖沙漠禁區——記中國...
    【改革開放40年】攀冰川高峰 破凍土難題 闖沙漠禁區——記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屈雯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雖然年輕,但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勇立潮頭,西北研究院人將自己的青春無私奉獻給國家建設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圖片來源:光啟集團)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 中科院展示「率先行動」重大成果
    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並在官網進行展示,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這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8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29項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2項。
  • 改革開放40年荊楚弄潮40人
    用了11年時間,閆大鵬和他的銳科雷射完成了「從0到1」的蛻變。留美十年成為「技術大牛」1956年出生的閆大鵬是山東人,40歲時赴美留學後便留在了美國。那時,他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一家企業當研究員,學的是正在美國興起的光纖雷射器技術。
  • 超快電子衍射實現優於50飛秒時間解析度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嚮導教授和張杰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近期與上海科技大學萬唯實教授合作,將加速器領域的雙偏轉消色差(DBA: Double Bend Achromat)技術與雷射領域啁啾脈衝放大壓縮技術結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時間抖動電子束脈寬壓縮,並將超快電子衍射的時間解析度提高到優於50 fs (FWHM),將美國同行保持多年的解析度世界記錄提高了近
  •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改革開放不停步!成為基因植根血脈和...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不久,「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主題宣傳活動就來到這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地方。  先行先試挑戰貧困   多種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神光高功率雷射實驗裝置
    設施作為雷射驅動器發展和核物理研究的核心支撐平臺,滿足了指令性用戶在設施上開展慣性約束聚變(ICF)、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新型材料機理等學科方面的研究需求,取得了若干具有標誌性的重要實驗結果,在出色完成各類研究課題任務的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相關物理研究隊伍。此外,該設施也是國內唯一對外開放的高功率雷射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公布 新疆一項目上榜
    來源:天山網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於近日發布,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西北乾旱區水循環與生態水文過程研究」榮列榜單。據了解,近年來,陳亞寧研究團隊在西北乾旱區水循環系統和生態水文過程方面進行了長期野外調查和深入的研究,從高山區的冰雪積累-消融過程、中山帶的降水-徑流過程,到綠洲區農田-水文過程和荒漠區的生態-水文過程,開展了多學科、跨尺度的立體研究,在乾旱區水循環和水資源研究的一些重大科學問題上獲得突破。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