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動吸入製劑外企「霸屏」局面 健康元等龍頭企業持續發力

2020-11-24 雲掌財經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一些人造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空氣中混合的一些成分越來越複雜,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多且呈年輕化趨勢,包括一些嬰幼兒近年來發病癒發明顯。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及COPD越來越常見,因口服藥和注射劑的使用局限性和療效不盡人意,吸入劑憑藉諸多優點逐步顯現出特別優益的療效。

全球吸入劑一直被幾個寡頭壟斷,並不是說有什麼政策壁壘,藥械組合這種技術本來就比較難掌握。吸入製劑特有的藥械組合需藥品和吸入裝置聯合使用,仿製難度較高。我們拿氣霧劑舉例,其仿製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般由主藥物、輔料(拋射劑)、耐壓容器、定量閥門系統和噴射裝置組成,主要質量控制指標包括藥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噴射模式、每噴主藥含量以及每瓶總噴次等。氣霧劑按照處方組成不同,可分為溶液型、乳劑型和混懸型氣霧劑,其中主藥、拋射劑、助溶劑、表面活性劑等的配比對藥物的拋射動力和穩定性、藥物粒度和每噴含量等影響較大。同時,由於給藥量小(通常在幾百微克),生物等效性難做。

2020年我國吸入製劑銷售規模有望接近200億人民幣(不完全統計),2013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達20%,潛在市場有望高達600億人民幣。隨著工業化進程、老齡化發展,呼吸道疾病已經成為世界性常見病。根據《柳葉刀》雜誌2019年發表的中國肺部健康研究和哮喘聯盟流行病學近年調查顯示:中國哮喘患者近5000萬,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更是高達8.2%,並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僅有28.8%患者得到診斷,控制率僅為15.6%。慢阻肺患者接近1億人,知曉率僅為2.6%,死亡人數佔9%,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

因吸入給藥憑藉諸多優勢,市場正在快速崛起,國內的呼吸吸入製劑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由於呼吸吸入製劑研發壁壘較高,中國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長期被外資藥企佔據。目前只掌握在歐美日幾個大公司手裡,比如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等,默沙東和諾華也有少量涉及。其中前三個公司基本佔據全球市場的80%以上的份額,目前一些國內醫藥企業在開發相關呼吸藥物品種,但是成規模的也不多,主要集中在健康元、正大天晴、人福醫藥、四川普瑞特、蘇州長風、浙江仙琚、恆瑞醫藥、先聲藥業、遼寧海思科、蘇州歐米尼、山東京衛、杭州暢溪,(已被美國Alkermes1.2億美元收購,聽說研發團隊很厲害)等。

儘管我國的吸入劑市場起點低,但也具有鮮明的特點:1)全球範圍內,MDI產品佔處方量的65%,DPI佔30%,
噴霧劑佔5%,而國內卻是噴霧劑55%,DPI佔40%,MDI 佔5%;2)我國吸入劑的市場,幾乎是外企的市場,本土藥企有吸入劑批文的廠家不多,而且大多數廠家市場佔有率都很低;3)市場起點低,目前我國吸入劑市場規模不到200億人民幣,佔整個醫藥市場的1%左右,而全球為3%左右,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未來幾年必將高速增長;4)目前我國的COPD和哮喘就診率都比較低,隨著空氣品質的惡化和收入的逐步提高,未來幾年就診率情況會得到顯著的改善,成熟的市場有望達600億人民幣;5)相對全球而言,我國上市的吸入劑產品少,現有申報受理號也比較少,非常適合布局。

跨國藥企中,AZN是我國吸入劑市場的最大的贏家,2017年AZN憑藉兩個吸入劑產品賺走中國8.8億美元,其中「信必可都保」銷售額7.0億美元,「普米克舒令」銷售額1.8億美元(AZN 2017年報),兩個產品佔AZN中國區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據統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及布地奈德吸入劑(Pulmicort),新興市場在2019年前3季度業績達8.45億美元;而中國佔絕大部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2018年銷售額過48億元,2019年預計超過60億元。(數據來源:阿斯利康年報及相關資料庫)

GSK自「行賄」風波後,「舒利迭」銷售額一蹶不振,2016年銷售額約1.5億美元,除此以外,BI的異丙託溴銨、噻託溴銨,默沙東的莫米松都是我國吸入劑市場非常暢銷的吸入劑產品。本土藥企中,已經有吸入劑形成規模銷售的是正大天晴,其噻託溴銨的仿製藥「天晴速樂」逐年高漲,2018年銷售額接近6億人民幣,健康元的兩款吸入劑2019年剛剛上市,正全國開始布局,掛網價49.2元。

健康元和正大天晴是最早涉入吸入劑布局的國內公司,目前論實力的話這兩家公司是最強的,不管是在研發投入還是管線方面都是處於龍頭位置的。其中,健康元2012年開始布局吸入製劑,算是國內比較早的,也是為數不多的把吸入製劑納入核心業務的公司。健康元作為麗珠的母公司,除去麗珠的業務外,公司剩餘的資源全部聚焦於吸入製劑,公司高管在股東大會上向投資者表示,吸入製劑公司將會加速推進。

該公司的研發管線在國內算是比較豐富的,總計11個品種近20個品規。2020一季報顯示,鹽酸左旋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吸入用複方異丙託溴銨溶液已經開始銷售;乙醯半胱氨酸吸入溶液、異丙託溴銨吸入溶液、異丙託溴銨氣霧劑、布地奈德氣霧劑、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已申報生產;妥布黴素吸入溶液、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吸入粉霧劑正在臨床;富馬酸福莫特羅吸入溶液、鹽酸氨溴索吸入溶液已經開始臨床。

當前產品線中已經上市2個,2019年4月年獲批上市的「舒坦琳®」(吸入用複方異丙託溴胺溶液)和同年9月獲批的「麗舒同®」(鹽酸左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

截止2020年5月,公司複方異丙託溴銨吸入溶液和左旋沙丁醇胺分別完成21個和14個省招標掛網,有望成為5億元至10億元峰值的潛力品種。重磅產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有望於2020年6月上市,該產品是2019年2月申報上市的,受理號兩個規格
CYHS1900131,CYHS1900132,已進入現場檢查階段,預計2020年6月上市,規格:2ml:0.5mg,商品名為:霧舒®,有望成為近20億元的重磅品種,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原文作者:穩見未來

相關焦點

  • 吸入劑200億市場外企「霸屏」!正大天晴、健康元發力 30品種過評提速
    編輯說:日前,健康元的鹽酸左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獲批生產,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據米內網數據,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吸入劑市場首次超過200億元,5個單品年銷超10億,外資品牌「霸屏」。吸入劑過評難度大,目前僅4個吸入劑有企業過評,有61個吸入劑(以藥品名+企業名計)按新註冊分類提交上市申請,獲批生產後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30個吸入劑已公布參比製劑,多數已有企業布局一致性評價,隨著越來越多的參比製劑「露面」,吸入劑一致性評價進展有望加速。
  • 百億吸入劑市場,破除外企壟斷,國內企業開始逐步突破……
    百億吸入劑市場,破除外企壟斷,國內企業開始逐步突破...來源:藥智網|Eva近日,IQVIA發布了《2019年中國醫院醫藥市場回顧》,其中從治療領域來看,2019年呼吸系統領域呈現正增長態勢,市場增速15.4%,位列醫院用治療領域第九位。
  • 吸入製劑國內藥企崛起大潮即將到來,誰家被看好?
    其中外企佔比78%,吸入劑型佔比67%。在吸入劑型中,外資佔比93%,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和葛蘭素史克三家佔據90%以上的市場。   近年來,隨著吸入製劑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內利好政策的支持,吸入製劑國內藥企不斷崛起。據Iqvia預計,2019年我國吸入製劑銷售規模有望達到22億美元,13-19E複合增長率高達20%。
  • 吸入製劑行業專題報告:高技術壁壘突破在即,一片藍海待掘金
    根據Bloomberg,這五款產品佔全球2018 年吸入製劑總銷售額的 60.5%。這些重磅產品有十億及以上美元的銷售額,由海外市場的三大龍頭企業(GSK、AZ、BI)生產。2.2 海外市場高度集中,GSK、BI與AZ三分天下 從企業競爭格局來看,海外市場集中度高,GSK、BI和AZ三分天下。這三家龍頭公司的市場佔有率 維持在 70%左右。
  • 創新藥專題報告之吸入製劑行業深度研究
    2018 年吸入製劑用藥 Top10 品種年銷售額共計 148 億美 元,佔全球吸入製劑藥物市場超過 60%,其中 Top10 品種中,複方製劑佔 數量佔比 50%。3、研發、審批與生產三大壁壘阻擋仿藥上市步伐前文提到,吸入製劑仿製壁壘極高,這也是成熟市場和國內市場在該領域仿 製藥玩家較少的原因。
  • 60億市場添國內龍頭!健康元吸入用布地奈德獲批
    根據IMS數據,2019年令舒國內銷售總額約56億元,同比增長15.37%,是國內銷售額最大的吸入製劑品種。這也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成為我國居民第三大慢病死因有關,患者基數龐大,診療形勢嚴峻,ICS作為控制氣道炎症最有效的藥物被廣泛應用於哮喘和COPD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療。此次,健康元重磅上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的仿製品——霧舒,強勢侵入原研產品60億級別的ICS市場,前景廣闊,收益可期!
  • 15款吸入劑新藥亮相 首個吸入抗生素將誕生!
    醫藥網9月17日訊 日前,第7個過評吸入劑誕生,為深圳太太藥業(健康元子公司)的異丙託溴銨吸入溶液。表1:吸入劑過評情況來源:米內網MED2.0中國藥品審評資料庫米內網數據顯示,目前7個吸入劑品種已有企業過評,除了韓美藥品的吸入用鹽酸氨溴索溶液,其餘6個均為國產吸入劑;大品種是企業們爭相布局的對象,已有兩家企業過評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是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最暢銷的吸入劑
  • 投資21.73億 高瓴相中的健康元價值幾何?
    健康元,潛在的呼吸道製劑龍頭健康元其實早就在呼吸吸入製劑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布局,是國內潛在呼吸吸入製劑龍頭企業。呼吸道管線業務一直都是醫藥巨頭的必爭之地,造就了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諾華三大巨頭。粉霧劑(DPI):採用特製的乾粉吸入裝置,由患者主動吸入,用藥時不需吸氣與按 壓閥門同步,克服了藥物釋放和吸入不協調的問題,使用方便便攜,降低不良反應 發生;但效果與吸藥速度相關,價格較貴,多種裝置性能差別大且某些裝置易受潮溼環境的影響。健康元吸入製劑研發管線,主要在太太藥業和海濱製藥兩個平臺。
  • 千山大豆膠板材品牌廣告強勢霸屏全國高鐵!
    日前,千山板材「豆膠更健康」新形象、新廣告震撼登場,大幅廣告畫面刊登濟南、德州、淄博等重要高鐵樞紐站點,全新品牌廣告強勢霸屏高鐵,助力千山板材品牌戰略新升級。強勢霸屏這一次,生態板十大品牌,千山板材對全國多個高鐵樞紐站點廣告進行全新升級,富有視覺美感的廣告宣傳,讓更多的國內外乘客共同感受「千山板材,豆膠更健康
  • 汪耀元父女內幕交易案被罰36億創記錄 漩渦中健康元面臨多維挑戰
    質量問題致口碑下滑,保健品營收逐漸式微公開資料顯示,健康元前身為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1997年收購海濱製藥,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2002年控股麗珠醫藥集團,2003年更名為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元創始人朱保國曾多次提及要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健康元也曾憑藉「太太口服液」,一舉奠定保健品行業龍頭地位。
  • 邳州霸屏推廣_華久信息優點多
    邳州霸屏推廣,華久信息優點多,如何在競爭對手中讓您的企業網站建設脫穎而出,讓客戶愛上你。邳州霸屏推廣, 你們的服務我非常滿意。反覆修改,多次改動,持續耐心,服務一流,技術一流。
  • 百億美元吸入劑市場 國內企業開始發力
    據了解,吸入製劑係指原料藥物溶解或分散於合適介質中,以蒸氣或氣溶膠形式遞送至肺部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體或固體製劑。與片劑相比,吸入製劑可以直達病灶,不良反應較少。因此,目前呼吸科疾病主要採用吸入劑治療,吸入製劑藥物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和COPD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國內核電建設穩步推進 江蘇神通核電業務持續發力
    這標誌著中國出現了示範快堆工程雙機組同步建設的局面。按照規劃,我國核電建設有望按照每年6-8臺的速度持續穩步推進,每年將帶來近千億的市場空間。作為冶金特種閥門與核電閥門龍頭企業,江蘇神通(002438)正持續發力核電業務。公司近期發布公告,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神通核能裝備有限公司,擬定註冊資本為1億元。
  • 光學3D傳感器行業深度報告:百億藍海,龍頭企業發力3D傳感
    公司目前貨幣資金充足,資產結構健康,業務方面目前產能滿載,擴產 準備充足。未來公司有望持續提升市場份額,搶佔 TSV 封裝行業發展先機。手機攝像頭需求激增疊加多點業務開花,公司業務進入收穫期:手機領域是 CMOS 圖像 傳感器最大的應用領域。目前手機多攝方案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 CMOS 圖像傳感器需 求激增。
  • 核心品種持續發力 貴州百靈上半年淨利增10.13%
    近年來,伴隨醫藥行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行業整合不斷加速,行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愈發明顯。作為民族醫藥領域的龍頭公司,貴州百靈正通過整合營銷渠道、加碼新藥研發、構建糖尿病全產業鏈等進一步增強競爭實力。
  • 大瀝發力先進材料產業!三年目標:培育3家以上超百億龍頭企業!
    大瀝發力先進材料產業!未來三年目標:培育3家以上超百億龍頭企業!大瀝鎮鎮長遊劍鋒表示,大瀝接下來將用好用活市、區政府出臺的扶持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同時大瀝還出臺了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億元專項培育政策,預計每年投入1億元,培育大瀝轄區內的先進材料主題園區、龍頭企業、區域總部和高層次人才。
  • 約稿:雷射衍射技術在吸入製劑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吸入製劑粒度大小測量最經典的方法還是慣性撞擊器法,其利用不同大小的藥物顆粒具有不同的動能,從而具有不同的動力學特徵而將其分離,不但能夠得到霧滴中不同大小的活性成分的絕對含量,而且也是美國藥典和歐洲藥典評價吸入製劑體外粒度分布推薦使用的方法。
  • 驚豔亮相,美國麥弗遜霸屏央視四臺聯播
    原標題:驚豔亮相,美國麥弗遜霸屏央視四臺聯播「原裝進口,樂享安康」、「健康是美,康是美」,隨著8月16日央視CCTV2套黃金檔一串響亮的廣告語播出,美國知名健康品牌極其中國區總代理康是美在中央電視臺的品牌廣告展播正式拉開帷幕。
  • 持續上漲!滲透率僅1%的絕對龍頭,市佔率80%,毛利率95%以上,三季報...
    滲透率僅1%的行業絕對龍頭,市佔率80%,還有重磅新品明年上市,再造自己!  二、我武生物是國內脫敏治療龍頭企業,粉塵蟎脫敏市佔率80%以上,重磅產品黃花蒿粉滴劑有望明年獲批,產品護城河不斷拓寬1、公司是國內脫敏治療行業龍頭企業,佔絕對主導地位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
  • 光學膜龍頭企業!小米巨資入股,公司業績快速增長;防水材料龍頭企業...
    投資要點: 1、功能性薄膜龍頭企業,業績進入快速增長; 2、LCD產能持續東移,上遊光學膜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3、量子點膜順利供貨,進入快速放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