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虎踞,霧都龍蟠;巍巍學府,赫赫西南。集法學之巨匠,納實務之教員。薈人文於一苑,重教育如萬山。篤志好學,兩江長流天地外;傳經授業,群山坐覽詠遊間。歷七十載風雲變幻,憑數代人執銳披堅。毓秀湖畔惹人醉,博學樓前求睿智,西南政法大學,一筆宕開濃淡,鍾靈毓秀盡攬。若以"西政"為題落筆描摹,拂曉暮光,那繽紛的色彩中,必有愛上西政的理由。
因為粉白,愛上西政
海棠風韻瀟灑,花開似錦;桃花清新嬌柔,芳華爛漫;李花潔白秀美,質樸清純。枝上數朵,便將春意盡數道來,勾起人們對春色無盡的嚮往,繁花綻芬芳,春色宜人,佳期如夢,啼鶯舞燕,流水飛紅,西政的春,有著最夢幻的顏色。
漫步在"八零花園",隨意可見簇簇粉色綻放在燦爛的陽光下,點點花瓣隨風散落一地,不時招來蜂鳥無數。淺默裡,含笑中,桃花依舊笑春風。行走在詩意校園,駐足於羅馬廣場,到毓秀湖畔"淋"一場櫻花雨。落英滿徑,清香猶存,暖風燻,往來學子醉於美景,熱衷求學。每一個瞬間,都美得將心融化了。
因為蔚藍,愛上西政
蒼天掠鳥影,茫茫無邊際。天色晴好,湛藍如洗,襯得校園分外亮麗。雲色翳翳,上接青天,下盛都市。收納一方的碧空如洗,天高雲卷舒,以大片的露草色作為基調點燃層次豐富的不同顏色,羅馬廣場和博學樓上空的蔚藍,必將是學校值得渲染的浪漫色彩。
這抹蔚藍是西政青年的心海壯闊,是心繫天下之蒼茫,是學而優則仕的遼闊,承載著西政人的夢想與遠方,揚帆遠航。
因為青綠,愛上西政
綠樹高柳,薰風向湖。爬山虎遮蓋住時間,窗外枝影斑駁,風吹葉動,望著它們,便看見了夏天。西政還有永遠的青,這種青,是春意盎然的青,是夏日生機勃勃的青,是秋日活潑的青,是冬日頑強的青,也是西政學子青春的青。
綠樹,垂柳,碧綠的爬山虎,襯託荷花的荷葉,階梯上的青青草,還有操場上揮灑汗水的青年。大草坪上,毓秀湖中,隨處可見的大面積綠色渲染著西政恬靜淡雅的氛圍,讓熱情活力的校園增添了沉穩的書卷氣息,從而顯得更加成熟而有韻味,讓無數學子風馳神往。這淺綠深綠中隱藏著的西政精神,獨一無二。
因為金黃,愛上西政
草枯葉落,正黃如金。那條栽滿銀杏的路,一到秋天,就開始由青轉金,仿佛是一年下來的收穫的沉澱,當地上鋪滿金黃的葉子時,很多西政學子都會駐足留影。紛飛黃葉、靜寂花壇和陽光溜走時落下的尾巴,那是屬於西政浪漫的告白。
文津亭外的水草,到了秋天也會收穫這樣一抹金黃,在四季常青的樹木的映襯下,更能顯示出文津亭的美。秋日的銀杏指引,穿過午後的樹林,走過鋪滿落葉的草叢,在滿園的秋香裡,找到西政美好的點點滴滴。
因為銀箔,愛上西政
寒冬,紛紛揚揚的雪飄落,溫柔了西政的眼角眉梢。雨雪霏霏,霧凇沆碭,天與地上下一白。石雕也盈上薄薄一層,宛若遺世獨立的仙者。"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棧未肯消。"雪景將校園繪成一幅素描畫,灰與白相間,簡樸沉靜、有立體感。那一年,最無瑕的白色,遇上最好的時光。
轉目,毓秀湖旁的潔白的石柱,雕刻著花紋,自顯樸素與端莊,從中流露出治學的嚴謹。還有西政的月亮,在天空的映襯下,顯示出更皎潔的月白。西政的白,即使與其他顏色相較,也絲毫不遜色,相反,在其他顏色的映襯下,更有一種獨特,就像每一位西政學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一面。
因為朱紅,愛上西政
說到西政,很多人會想到一抹紅,或濃重,或淡雅。這是西政不可或缺的那一抹色彩,從踏進校園的一刻起學子的心中就被烙印上了愛國愛校的標識。五星國旗的豔紅,紅於二月花的楓葉,法學大道上的落日餘暉,博學樓正中的紅,都展示出滿滿的活力與熱情。
陽光下,從飄揚在毓才樓大門外旗杆上鮮豔的五星紅旗,到八四法學大道盡頭處暗紅色的石刻,西政紅得熾烈,紅得激昂,大氣莊重。那灼灼躍動的是雨後的明豔,是雪中的火,是初秋的紅葉,也是陽光下的亮烈,映入眼中,都是最鮮明的記憶。
因為緗色,愛上西政
落日悄無聲息地壓下來,墜彎了荷葉,襯亮了天光。夕陽西下,染遍天海,滿眼金黃。一輪落日垂掛樹叢,與晚霞一同由橙轉褐,由明向暗。玻璃建築,明鏡一般,映出溫暖的澄黃。這抹緗色是雲,是月,是白晝與黃昏交錯時的沉沉天光,也是匆忙之中難得的靜默與安寧。
傍晚時分,點上青黑,暈開絳紅肅穆的圖書館仿佛帶我們進入了一個訓練場,彈奏書音,調製書香,在緗色的歷練中,尋得真理。更有一尊獬豸在夕陽中佇立,正大光明、清平公正,萬千西政人的信仰凝注在這尊雕像之上。
因為玄青,愛上西政
暗夜圍繞書館,它是辛勤學子們的勳章。夜色無邊,燈光也顯得暗沉了許多,建築沉沉睡去。明亮的街道車來車往,寂靜的路旁黑暗安寧。一曲高歌,驚走了月光,熱鬧了夜晚的廣場。
夜幕之時,站在北園之巔遠望,莊嚴的學府與繁華的鬧市只有一線之隔;山城的夢幻與奇特盡收眼底,身處都市一隅,此刻的眼界絕不僅是宿舍的一角和校園裡的花草,而是於繁華與寂靜中獨闢蹊徑。原來西政到解放碑的距離,如此近。
多色西政,和而不同。身處西政,一幅斑斕的畫卷躍然眼前,炫目的陽光和最好的時光,披上那一層層奪目的色彩,千種風情正待君共賞。
素材來源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