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變為多能性」。

 

John B. Gurdon

,1933年出生於英國的Dippenhall。1960年他從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他於1972年加入劍橋大學,成為細胞生物學教授。目前他供職於劍橋Gurdon研究所。

 

Shinya Yamanaka

,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87年他從神戶大學獲得MD。在轉向基礎研究之前,他曾受訓為整形外科醫生。1993年他從大阪市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曾供職於美國舊金山Gladstone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目前他於日本京都大學擔任教授。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兩位發現「成熟、特化的細胞能夠被重編程為可發育成身體組織的非成熟細胞」的科學家。他們的發現革新了我們對細胞和有機生命體發育的理解。

 

1962年,約翰·戈登發現細胞的特化(specialisation)是可逆轉的。在一項經典實驗中,他將一個青蛙卵細胞的細胞核替換為成熟腸細胞的細胞核。這個改變了的卵細胞發育成為一隻正常的蝌蚪。該成熟細胞的DNA仍含有發育成青蛙所需的全部信息。

 

40多年後,山中伸彌在2006年發現了小鼠的完整成熟細胞是如何能夠被重編程為非成熟幹細胞。令人驚訝的是,通過導入僅僅少量的基因,就可以將成熟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即可發育成為身體各種組織的非成熟細胞。

 

這兩項突破性的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發育和細胞特化的看法。現在,我們知道成熟細胞並不需要永遠局限在它的特化功能裡。歷史被改寫,新的研究領域產生。通過重編程人體細胞,疾病研究的新機遇獲得實現,診斷與治療的新方法獲得發展。

 

生命——一次不斷特化的旅程

 

我們所有人都是由受精卵細胞發育而來。在受精後的第一天裡,這些組成胚胎的非成熟細胞,每一個都具有發育成成熟生命體中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這一類細胞被稱為多能幹細胞。隨著胚胎的進一步發育,這些細胞發育成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肝臟細胞以及其他各類細胞——每一種細胞都肩負起成熟身體內的一項特定使命。之前,這趟從非成熟細胞到特化細胞的旅程被認為是單一方向的。人們曾以為,細胞在成熟過程中是以這樣的方式發生著改變,不可能回到非成熟、多能的階段。

 

青蛙的逆發育

 

特化細胞功能的不可逆轉一度被當成是教條,約翰·戈登向它發出挑戰。他曾假設,細胞的基因組或許仍然含有其發育成生命體各種類型的細胞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1962年,為了驗證他的這種假設,他用蝌蚪腸道的成熟特化細胞的細胞核替換掉青蛙卵細胞的細胞核。該卵細胞發育成一隻功能完全的克隆蝌蚪並最終長成如同實驗培養出的成體青蛙。成熟細胞的細胞核並未丟失功能完全的生命體發育所需的能力。

 

戈登這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一開始是受到質疑的,但經過其他科學家的確認,人們接受了他的發現。這項發現引起研究熱潮,相關技術獲得進一步發展,最終發展到哺乳動物的克隆。戈登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成熟特化細胞的細胞核是可以被逆轉到非成熟、多能化的狀態。但是他的實驗是將一些細胞的細胞核抽出,然後引入另外一些細胞的細胞核。有沒有可能讓一個完整的細胞回退到多能幹細胞呢?

 

往返旅程——成熟細胞返回幹細胞狀態

 

在戈登的發現40餘年後,山中伸彌在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的研究有關胚胎幹細胞,分離自胚胎並在實驗室中培養的誘導多能幹細胞。這些幹細胞最初是由Martin Evans(2007年諾獎得主)從小鼠身上分離得到。山中伸彌試圖發現保持它們未成熟的基因。當幾個這樣的基因被鑑別出來後,他進行了測試,以確定它們是否能夠重編程成熟細胞變成多能幹細胞。

 

山中伸彌與合作者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向成熟細胞中引入了這些基因,這些成熟細胞來自於結締組織和纖維原細胞。他們在顯微鏡下檢測了結果,最終發現其中的一個組合起作用,而其「處方」是驚人的簡單。通過同時引入四個基因,他們可以重編程纖維原細胞變成未成熟幹細胞!

 

由此得到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能夠發育成多種成熟細胞,例如纖維原細胞、神經細胞以及腸細胞等。完整、成熟的細胞可被重編程成多能幹細胞這一發現在2006年一經發表,立即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從驚人發現到醫學應用

 

戈登和山中伸彌的發現顯示,在某種情況下,特化的細胞能夠回撥發育的時鐘。雖然它們的基因組在發育中經受了修改,但這些修改並不是不可逆的。我們就此獲得了對於細胞和有機體發育的一種新觀點。

 

近年的研究顯示,iPS細胞能夠生成機體所有不同種類的細胞。這些發現也為全球科學家提供了新工具,使得他們在醫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iPS細胞也能從人體細胞中獲得。

 

例如,可從罹患各種疾病的病人身上獲得皮膚細胞,進行重編程,並在實驗室進行檢測以確定它們與健康人體細胞的不同。這些細胞對於理解疾病機制提供了無價的工具,從而為開發醫學療法提供了新機會。

相關焦點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üdhof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30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德國3位科學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  James E.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emenza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17點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英的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來源:網易新聞 / 中國醫學論壇報▍整理:賽柏藍器械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作者|梅進 馮麗妃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從1901年到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沒有頒發的9年分別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年。——110次頒獎中,39次為單獨獲獎者,33次為2人共享,38次為3人共享。——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科學家弗雷德裡克·班廷(Frederick G.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環球網快訊】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由美國、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貢獻。,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Blumberg因這項發現於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時,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的 Harvey J. Alter正在研究輸血患者的肝炎發病率。儘管對新發現的B肝病毒的血液檢測減少了輸血相關肝炎的病例,Alter和同事令人擔憂地證明了大量病例仍然存在。在此期間,也發展了對A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檢測,很明顯,A型肝炎不是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是他們仨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成就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米歇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瑞斯(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附過去5年得主名單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小知識——從1901年到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219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12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附過去5年得主名單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東京工業大學網站 Yoshinori Ohsumi今年三月在北京 張宏供圖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1974年從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4年至1977年,他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做博後,隨後返回日本,任職於東京大學。2009年起,為東京工業大學教授。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的機制——這是細胞成分降解和循環利用的一個基本過程。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剛剛,首個揭曉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報導認為,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化學獎和物理學獎一樣,在媒體影響力上通常不及文學獎或和平獎,但本屆較為特殊,在疫情造成破壞的背景下,任何一個獎項——包括經濟學獎——都可能蘊含著抗擊新冠病毒的希望。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他的遺囑,將他的大部分財產用於獎勵表彰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諾貝爾獎。
  • 剛剛,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原標題: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免費訂閱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   每天正能量,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造就一代名醫~   就在剛剛,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終結果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