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科學「耽誤」的音樂家們

2020-10-05 紀錄中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就像《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一樣,是一個GEEK「書呆子」,智商超高同時嚴肅理性。

但其實,歷史上有非常多的科學家都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而且在藝術和音樂方面也頗有心得,甚至還有幾位因為研究科學而「耽誤」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小提琴手。音樂伴隨愛因斯坦度過70多個春秋,他幾乎每天都拉小提琴,而且還能夠熟練地彈奏鋼琴。

量子論的奠基人普朗克同樣也熱愛音樂,他的鋼琴和手風琴都彈得特別好。在柏林科學院的時候,他和愛因斯坦兩人經常一起合作演奏莫扎特的室內樂。

音樂散發出來的魅力,連現代物理學家霍金也抵擋不住。雖然他後來身體不便,但此前卻多次參加音樂活動,還和英國迷幻搖滾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合作了兩首單曲。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袁隆平院士。作為一個寶藏爺爺,他不僅會英語而且還有著「90後梗王」的美譽,另外他還有一個寶藏技能——拉小提琴。

有一次,他出席一個全國性大會。會議前有人提議他拉琴,他就拉起了一首《行路難》。

而這首曲子竟是出自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之手,並且這支曲子還是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

在我國還有一位會拉小提琴的科學家,他就是共和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先生。

幼年時,程不時曾親眼目睹日軍飛機在中國的土地上投下炸彈,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為中國設計出自己的飛機。


高中畢業後,程不時毅然選擇報考了清華的航空工程系,即使當時的航空專業已非熱門專業,但是放棄二字並不在程不時的字典裡。

他在《開講啦》節目中說過,當他踏進清華園的那天,他走進了兩個殿堂,一個是航空的殿堂,一個就是文藝的殿堂。

1947年 清華大學管弦樂隊 (左一 程不時)

從那之後,飛機成為他終身的事業,而音樂則是他一生的愛好,這樣的初心再也沒有改變過。

畢業後程不時如願進入了當時剛成立的國家航空局,並成為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設計組的組長。

1958年,殲教1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的自主設計能力進入噴氣式時代。 此後,程不時又設計了大型民用客機運-10,並且擔任了C919大型國產客機研製專家組的成員,真正把最核心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改變了中國飛機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局面。

如今,年近90的程不時仍然精力充沛,雖然不再活躍於飛機事業的一線,但是他的音樂愛好開始閃閃發光。

在紀錄片《往事如歌》中,記錄了程不時和清華大學畢業生們組建的一個特殊的學霸合唱團。他們中的很多人和程不時一樣,心中裝著一個音樂夢。但在風華正茂的年紀,為了祖國的事業,他們毅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現在平均年齡74歲的他們,拾起了心中的音樂夢,以歌會友以歌寄情。

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音樂和科學交織得無比緊密。

來自黑龍江山溝溝裡的曹玉英,從小家境貧寒,沒有太多機會讀書,但是她不甘於只做人家的「太太」,而是想做一個女性知識分子。

曹玉英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一心想為工業建設做貢獻,於是選擇了電力專業,畢業後回到黑龍江老家,為大慶油田建設發電廠,在東北搞了一輩子的電力事業。

而在清華的日子,曹玉英有著 「小夜鶯」的美譽,唱歌時的她是格外耀眼的存在。聽過曹玉英歌聲的同學們都讚嘆她:「曹玉英唱得真好,真美啊!」

在清華的校園舞會上,曹玉英的歌聲還吸引到了自己的愛人沙守禮,兩人從此相伴一生。

這樣因音樂結緣的故事,在清華學霸合唱團中還有一對,那就是藝術團團長劉西拉和自己的愛人陳陳。

早在清華上學的時候,二人就是同學們眼中金童玉女般的存在。其一就是夫妻二人的功課都學得很好,陳陳更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不僅以數理化三百滿分考入清華,還以全5分的成績從清華畢業。

1966年 陳陳、劉西拉在清華園

其二就是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劉西拉擅長拉小提琴,陳陳彈得一手好鋼琴,在校期間二人經常進行合奏,直到現在二人還保留著一起合奏的習慣。

後來,夫妻二人獲得了公派留學美國的機會。不到四年時間,劉西拉和陳陳就相繼攻下了普渡大學碩士和博士的學位,並且在學成之後毅然回國。

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書期間,夫妻二人就已是學生們眼中的「明星教授」。劉西拉教土木,陳陳教電機,迄今為止二人培養的碩士、博士、博士後均已超過100人,陳陳老師培養出來的研究生更是掌管了半個中國的電力系統。

在《出彩中國人》節目中,藝術團在團長劉西拉的帶領下演唱了一曲《我愛你中國》,成功唱哭了一票網友,他們的精氣神和那些閃光的日子更是感染了無數人。

看到清華學霸們的如歌往事,不禁讓人深思為什麼他們不僅科學搞得好,連玩音樂也這麼厲害呢?

在我們的認知中:科學思維屬於邏輯思維,主要用左半腦,藝術思維屬於抽象思維,主要用右半腦,這一左一右,看起來是兩碼事。

但其實,音樂和科學不是對立面,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在嚴謹的邏輯思考中,音樂是最能讓科學家們放鬆的一種方式,而在這种放松的模式中,科學家們無邊的想像力又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鋼琴愛好者錢學森就曾說:「我妻子的音樂是我學術上的靈感源泉,它豐富了我對世界的認知,是音樂讓我避免了機械唯物論。」

俗話說得好:不想當音樂家的理工人不是一個好科學家。

他們是新中國人第一代科學家和建設者,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他們牢記在心間,他們總是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荒涼的戈壁灘、偏遠的山區去奮鬥。

經年過去,往事如歌,讓我們伴著歌聲,一同走進清華學霸合唱團,去體會音樂與科學結合的魅力吧。

相關焦點

  •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中國的以前的發展有好有壞,有繁盛的時期,也有頹廢的時代,而在地質學上,更多的是默默奉獻的地質學家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地質學家們吧!章鴻釗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
  • 那些被唱歌耽誤的影帝們_遊俠網...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因唱而優則演但被唱歌耽誤的影帝們。  1.譚詠麟  譚校長的經典歌曲《愛在深秋》、《水中花》、《再見亦是淚》、《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講不出再見》等等,第18界金馬獎影帝,得獎作品《假如我是真的》,但譚校長志趣始終不在於演戲,而是音樂。
  • Birdstriking樂隊新碟首發 被譽為新一代音樂家
    網易娛樂2月17日報導早在2009年的春天,當第一次走上D-22俱樂部的舞臺彈奏起樂器時,他們便徵服了臺下的所有觀眾——不僅是那些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甚至也包括經驗豐富的音樂家們。而隨著小鳥們愈發出色的表現,Michael更在其為華納唱片撰寫的關於中國地下音樂場景的一篇文章中,稱他們為「新一代音樂家中的佼佼者」。除了得到來自Michael和眾多音樂家們的欣賞,著名的音樂網站Noisey也在去年為他們專門錄製了微型專題片,Ray Ban(雷朋)則邀請他們參加了自己的演出派對。
  • 鐵筷子、毛地黃……細數那些被名字耽誤的唯美植物
    鐵筷子、毛地黃……細數那些被名字耽誤的唯美植物 2020-04-24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說愛因斯坦是科學天才,那你可曾知道他想成為一名音樂家?
    連小孩子們都說得出他的名字。可是今天,我們不談他的造詣,來看一看愛因斯坦那生活中鮮為人知的一面。在愛因斯坦年僅六歲時,他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日常表現並不算好,他的老師認為愛因斯坦愚笨而不適合讀書,將愛因斯坦勸退,並建議他的父母讓愛因斯坦學一門手藝來維生。
  • 海洋「音樂家」——海象
    海洋「音樂家」——海象2018-03-03 08:08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海洋「音樂家」——海象)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魏承瑤]
  • 南捷克愛樂樂團音樂家上海奏響愛的樂章
    中新網上海12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28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大廳內,四位來自南捷克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在「用音樂去愛」公益活動中奏響悠揚的旋律。四位音樂家給在場醫務工作者和病患們帶來音樂盛宴的同時,也向中國人民表示了感謝:因為曙光醫院的醫生遠赴捷克,為該國民眾送去了中國傳統醫學獨有的醫術和文化。
  • 一個被科學研究耽誤了的藝術家,你服不服?
  • 中國古代音樂家都有誰?
    師曠 師曠是春秋時期晉國著名音樂家,自幼雙目失明,故自稱盲臣。他尤精於音樂,擅彈琴,辨音能力極強。 代表作品有《陽春》《白雪》等。 《陽春》《白雪》合稱為《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所作的著名古琴曲。
  • 當人工智慧變成音樂家,人類還能否守住藝術與情感的最後高地?
    科技作者斯圖爾特·德瑞吉在一篇文章中提到,1982年時,英國音樂家聯合工會甚至試圖禁止電子合成器,理由是它會搶走弦樂演奏員的工作。事實上,電子合成器很快就成為了音樂家們手中的工具,它並沒有搶走演奏員的飯碗,反而讓作曲家找到了真實樂器無法發出的新聲音。不過,當人工智慧開始運用於音樂創作後,類似的擔憂變得比當年更加強烈了。
  • 訪旅美鋼琴家孔祥東:讓天涯海角成為音樂家搖籃
    中新社海口二月二十八日電 題:讓天涯海角成為音樂家的搖籃——訪著名旅美鋼琴家孔祥東  作者 黃英劍 趙曼莉  近日,孔祥東音樂機構與海南省三亞市旅遊局籤署合作協議,決定今年內將在三亞共同舉辦一場國際音樂節。作為孔祥東音樂機構的負責人、著名鋼琴家孔祥東表示,要用演繹和教育的理念打造國際品牌的音樂節。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人類學家麥克斯·格拉克曼曾說:「科學是這樣一門學問,它能使當代傻瓜超越上一代天才」。讓平民超越精英,這是科學最大的本領之一。尤其是科學史上那些最為璀璨耀眼、光耀千古的偉大靈魂,是不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永遠「仰望星空」的特殊人?印象中的他們,總是那麼完美無瑕,是難以超越的榜樣。然而,真的如我們想像中那麼高深玄妙嗎?
  • 帶著藝術回家過年,交響組曲《上海》抒發華僑音樂家的濃濃鄉愁
    原標題:帶著藝術回家過年,交響組曲《上海》抒發華僑音樂家的濃濃鄉愁  臨近春節,遠在異國的遊子愈發思念故鄉。對於旅居海外的中國音樂家們來說,音樂便是他們能帶回家鄉最好的禮物。昨晚,一場特別的新年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寄託著海外華人華僑音樂家們多年旅居國外的濃濃鄉愁。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人類學家麥克斯·格拉克曼曾說:「科學是這樣一門學問,它能使當代傻瓜超越上一代天才」。 讓平民超越精英,這是科學最大的本領之一。 01、那些年,乘風破浪下 百花齊放的科學家 真正的科學家是什麼樣的?
  • 被桌球耽誤的歌手們,發單曲、與巨星合唱、參加歌唱比賽
    剛剛在瑞典世乒賽奪冠的中國桌球男女隊運動們,迎來了短暫休息時間。能夠獲得寶貴的個人時間,國乒隊員們自然不會浪費。他們都是被桌球耽誤的歌手,因為他們各個都是唱將。而且比起許昕發布個人單曲,他們的唱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是張繼科,憑藉著自己過硬的唱功,更是直接與一眾娛樂圈明星參加某檔專業類歌唱節目的比拼。在這檔歌唱節目中,張繼科的唱功得到廣泛的認可,他所演唱的《成都》、《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歌曲都引起極大的反響。
  • 紀念音樂家巴赫逝世270周年:他讓神聖人性,讓人性神聖
    他是此前音樂的集成,也是此後音樂的奠基,儘管他的重要性在其逝世後並未及時獲得普遍認可,在孟德爾頌於19世紀「重新發現」巴赫前,莫扎特、貝多芬、蕭邦、舒曼、李斯特等音樂家依然全都喝著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奶水長大。
  • 線上線下音樂不停息 00後音樂家亮相
    讓音樂回歸生活,成為藝術家與觀眾們共同的心願。9月8日,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京宣布將於10月如期與觀眾見面。本屆音樂節以「音樂不停息」為主題,將突破往年線下音樂會為主的形式,而是貫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全新亮相。
  • 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在這4方面更有天賦
    其實那些關於左撇子智商更高的說法,到現在來說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去證明,而且從神經學的角度看,二者在認知能力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繪畫天賦在藝術領域上,往往那些很突出、有天賦的一類人裡,左撇子居多,而這種藝術上的天賦,在繪畫上的表現更為明顯。
  • 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在這4方面更有天賦
    其實那些關於左撇子智商更高的說法,到現在來說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去證明,而且叢神經學的角度看,二者在認知能力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只能說使用左手和使用右手,都有各自的潛能,但不能定義誰就更聰明。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在這4方面更有天賦◆ 方向感強 生活中方向感弱的人非常多,甚至還自嘲是「路痴」,不僅出門不認路,就更不用說方向感了,出門完全靠導航的幫助。
  • 盤點那些熱愛音樂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學而優則演。比如愛因斯坦愛好小提琴;馬克斯·普朗克愛好彈鋼琴、唱歌等,可謂藝術氣息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