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了英國的45型驅逐艦,這次就來講講法國的。
現在法國和義大利用的是地平線級飛彈驅逐艦。
該艦滿載排水量7000噸,基本上和歐洲大部分飛彈驅逐艦差不多。
地平線級飛彈驅逐艦
這個飛彈驅逐艦和英國的45型驅逐艦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兩種驅逐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倆本來是一個項目,由英國法國義大利聯合研發,後來因為一些矛盾,比如英國想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法國和義大利嫌貴想用無源相控陣雷達,英國想用全電推進,法國和義大利嫌貴想用傳統的柴電混合推進。
結果一拍兩散,各搞各的。
說到底其實法意就是圖便宜,最後搞了個地平線級。
不過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走到哪都是對的。
從現在來看,地平線級的情況可謂是相當的尷尬。
有多尷尬?看看配置就知道了。
首先一個最顯眼的東西就是地平線級前面並排放著的兩座艦炮。
目前艦炮的趨勢是往大口徑發展,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飛彈存在射擊死角,而近防炮射程太近,彈頭也太小,應對重型反艦飛彈能力不足。艦炮的作用除了中近距離對海對路打擊,還能承擔一部分的近空防禦任務。
而地平線級則是逆潮流而動,用了兩門76炮,打算用兩門艦炮同時解決中近距離對空,對海和近防任務。
是的,地平線級是沒有近防炮的。近距離防空任務要交給76毫米艦炮和20毫米機關炮。
目前的高速反艦飛彈,末端速度都能達到2馬赫,而且還能做蛇形機動。傳統的近防武器也要以每分鐘3000發以上的射速展開彈幕才有可能攔截。
比如我們的1130近防炮,口徑30毫米,射速達到了每分鐘1萬發。
而76毫米艦炮射速只有每分鐘120發,機炮射速也只有700多發,攔截飛彈也就是想想的事情,實際上是形同裸奔。而且法國目前的地平線級只有艦首部分裝了兩門艦炮,從後面襲來的飛彈只能靠20毫米機炮攔截。
義大利最新的改進型號才在艦尾加了一門艦炮,不過也然並卵。
再看雷達。
地平線上面使用的是EMPAR無源相控陣雷達,單面陣列,每兩秒旋轉一周。
有整流罩的EMPAR雷達
且先不說,無源相控陣雷達比有源相控陣雷達差了多少,單是這個旋轉雷達就要命的很。每兩秒旋轉一周相當於同一個位置間隔兩秒才能照射一次,每兩秒才能更新一次位置。
雷達本體
如果是2馬赫以上的反艦飛彈,雷達發現目標之後,再次照射的位置就是680米以外了。單靠這個雷達是沒法有效跟蹤目標的。
所以還得用另一個雷達輔助跟蹤,這個雷達和英國45型驅逐艦一樣用的是S1850M雷達。
S1850M雷達
只不過地平線級的主雷達比45型驅逐艦的桑普森雷達性能低,所以地平線級驅逐艦的雷達水平是不如英國45型驅逐艦的。
最後看飛彈。
地平線級和45型驅逐艦用的飛彈是一樣的。紫菀防空飛彈的兩種型號,紫菀15和紫菀30。
15是近程型,30是遠程型。
紫菀15重310公斤,長4.2米,最大射高13000米,最大射程30公裡;紫菀30在更換助推器後重450公斤,長4.9米,射程120公裡,最大射高20000米。
紫菀15(上)和紫菀30(下)
兩種飛彈唯一的不同點就是助推器不一樣。近程的助推器小一點,遠程的助推器大一點。只不過這個推進器比飛彈要大得離譜。紫菀15飛彈彈體直徑180mm,助推器有360mm;紫菀30的彈體和紫菀15一樣,助推器直徑是540mm,那看上去就像是長了大象腿。
紫菀15(左)紫菀30(右)
所以本身不大的飛彈,實際上佔地賊多。而且也沒啥性能上的優勢。唯一一點好處就是省錢。
推進器那麼大,根本做不到一坑四彈,所以載彈量也低。地平線和45型驅逐艦的載彈量只有48發,是當今所有飛彈驅逐艦裡面載彈量最低的一檔。
看了一圈,地平線級驅逐艦的能力還是十分堪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