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就是大家都熄燈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合作夥伴在澳大利亞雪梨發起象徵性的熄燈活動開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眾環保運動之一,吸引著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萬人參與其中。它通過利用大眾的力量推動了重大的變革,已成為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催化劑。
活動提倡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20年的為3月28日)的當地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2009年,"地球一小時"正式走進中國。當年,鳥巢、水立方就以熄燈的方式迎接了地球一小時。
今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主題是: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
在今天晚上20時30分,我在家為地球熄燈一小時,只在客廳開了一盞燈,熄滅其他不必要的電燈,關掉不必要的電源。即使天氣溫度下降很多,也沒有開空調和電暖器。一小時,或許改變不了什麼,但這是態度,只有大家都這樣做了才會有效果,才能給地球減負。
除了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晚上20:30到21:30,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給地球減負呢?
隨手關燈和電源,不浪費電力資源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疏忽大意或覺得麻煩,很多人常常忘記關燈或關閉電源。
而我們生活中用的電,60%依靠燃燒煤炭。燃燒煤炭不僅消耗地球資源,還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粉塵,嚴重汙染環境。
養成隨手關燈、關電源的小習慣,既能省電,又能保護自然資源。還可以購買一些可以節能的產品放到家裡、辦公室使用,如節能插排、節能燈等。
編者公司就曾經因為老是想著在看完電視後要開掉電源插排,就自己開發過一款智能電視插排,在看完電視關機之後或者家中長時間無人插排會自己斷電,這樣既保護電視機,又可以節約電源。現在公司轉行做其他產品,這個插排公司已經不再生產,但是家中電視機、筆記本使用的還是這個插排。使用這種插排心理感覺非常好:安全、節能。
綠色出行
外出時儘量少開車,選擇自行車和公共運輸作為出行工具;因為開車必將消耗大量汽油,都會產生相應的碳排放。如果每個人都減少開車帶來的碳排放的話,就能為減排帶來很大的貢獻。
都會產生相應的碳排放。
垃圾分類,讓垃圾變資源
生活垃圾如果不科學處理,將會對大氣、土壤、水體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也會產生有毒物質危害居民健康。完全可以通過垃圾分類能讓這些放錯了的「資源」真正被有效地利用。現在政府正在大力推廣這種做法。
少用塑膠袋、一次性用品
塑膠袋對土壤的汙染不言而喻,我們應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出門購物常備布兜或可重複利用的購物袋。
在自己出差時,帶好自己的毛巾、牙膏、牙刷,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既安全衛生又節能環保。
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節約用水,可以從生活的細微點滴入手,如:
一水多用:用洗臉水洗腳、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等;
洗臉刷牙時不使用長流水,嘗試隨時關閉水龍頭;
使用節水型馬桶、水龍頭;
外出開會時自帶水杯;
使用無磷洗衣劑;
不向河道、胡泊裡扔垃圾,集中回收廢舊電池。
「地球一小時」雖然只有短短的60分鐘,但是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從細節中做好環境保護,為地球減負。
謝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最嚴的垃圾分類條例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垃圾分類企業小黃狗去年估值150億元,僅僅一年就面臨破產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