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嶼島:海蝕造就天然拱橋奇觀 至今無人登島

2020-12-08 青島新聞網

  迎著直撲舷窗的巨浪,海島行報導組乘坐的青島海監船駛近小嶼,坐落在嶗山區中韓街道山東頭村南側海面上的這個小島,面積僅0.01129平方公裡,距陸地最近點14公裡。

  這樣一個「小不點兒」,在大海中可謂汪洋一粟。

  引人入勝的海蝕地貌

  從大公島駛近小嶼,從小嶼以南的海面上望過去,一道有名的景觀映入眼帘:小嶼的「南天門」——小島的南面峭壁上,浮雕一樣地凸現著一道略呈方形的海蝕拱橋,形態頗為奇異、逼真。

  站在船頭的記者拿出相機,想拍張「南天門」照片,但腳下的甲板劇烈顛簸,記者只能一手抓欄杆,一手拿相機拍,連拍十幾張,都因為船隻在海浪中搖晃而拍不出一張清楚的。「這一天青島海域海上陣風7級到8級,浪高2米到3米。」市海漁局副調研員周健偉介紹,小嶼的周圍都是刀刻一樣的峭壁,一直就沒有人上過這個小島,今天這樣的天氣更無登島的可能。

  船隻離小嶼越近,浪就越大,「海面下也是陡峭的礁石。」周健偉介紹。在記者要求下,青島海監支隊的同志把船開到了離這個小島儘可能近的安全半徑內,約50米,「不能再往前走了」,海監支隊工作人員李強告知,再往前就碰到礁石了。

  不能上島,就圍著小島多轉幾圈,好好端詳一下這個「個性小島」,風浪再大,也得仔細瞧瞧!船隻從小嶼南面,再向東、向北、向西,一圈轉過去。

  「小嶼是基巖島,整個島呈東南—西北走向,島頂呈橢圓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國家海洋局一所海島專家陳勇介紹說,青島的海島在地質構造上和大陸緊密相連,是陸地地質構造的地層及巖體向海域的延伸,在歷史上曾是陸地的山體或丘陵的一部分,後因海水侵蝕而成為海島。

  地質構造是形成島嶼的決定因素,而長期強烈的海水侵蝕及風化剝蝕塑造了景觀各異的島嶼地貌,小嶼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海蝕丘陵島嶼。在像搖籃一樣大幅搖擺的船上,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幅幅「海蝕」地貌。

  陡直的山崖和巖石,都被縱向切割成一個個長條,從崖頂縱貫而下,「海拔41.9米的小嶼,在海蝕作用下,小島四面都形成了陡峭的山峰,山脊呈鋸齒狀。」陳勇說。誠如所言,小島的山脊遍布這種鋒利的「鋸齒」,只有橢圓形的島頂,覆蓋著一些綠色,才約略給人一些溫和之感。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處處的懸崖峭壁給人一種感觸:這的確是一個有著強烈個性和張力的小島,這「鋸齒狀的山脊」,無疑給人們的攀援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咫尺之間,卻讓人可望而不可及,把人類的足跡「拒之門外」。

  船隻一路乘風破浪,又轉到島的東面、北面,記者發現,這裡的海蝕地貌同樣十分發育,有多處海蝕洞穴,海蝕裂隙等處處可見。從這裡的角度看,小嶼仍然是道道陡崖,但已不是和海面成90度垂直的,而是構成了100多度的角度。這就是說,即使巖石上沒有「鋸齒」,欲上島的攀援者也需要大幅度仰身才能向上攀登。

  「因島體較小,所以叫小嶼,小嶼的海島面積僅為7520平方米。」這是載於文字的對這座島嶼的介紹,但親歷其境,你對這個島的認識就不會停留在這個 「小」字上。在呼嘯的風浪中,我們似乎更走近了一座小島的生命、歷史。島西側有幹出礁,到這裡,這個小島陡直剛毅的線條低緩了下來,一片片矮小的礁巖伸入海中,但依然迎接著不息的浪花拍擊……

  名副其實的「鳥島」

  據介紹,這個小島上無淡水,基本無土層,只有石縫中長有小山草,在海風中顯現著頑強勁疾。

  但小嶼仍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小島。各種海鳥、候鳥在這個小島上生長繁殖,該島與著名的「鳥島」大公島相距1.2公裡。

  大公島、小嶼,一大一小兩個「鳥島」,互相之間距離不遠,兩島之間的鳥類是否有聯繫?因為鳥類的棲息,兩島是否存在某種奇妙的呼應?

  果然,當地人士的說法印證了記者的這一猜測。「該島與大公島相距1.2公裡,處在大公島上各種鳥類的活動範圍內,鳥類常在兩個島之間穿梭往來。」海島專家陳勇介紹,由於小島上人跡罕至,島周圍懸崖高聳,巖縫洞穴密布,良好的棲息環境使小嶼鳥類繁多。而大公島又是海鳥和候鳥的主要棲息繁殖地,是中國東部候鳥遷徙必經之地。

  「大公島、小嶼鳥類有100多種,島上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8種。」陳勇介紹,扁嘴海雀就是其中一種珍稀鳥類,扁嘴海雀背部黑、肚皮白,也被稱為「青島小企鵝」,青島是它在國內惟一的繁殖地。青島林業局環保志中上次對它的記載是1992年,直到2011年,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曾曉啟教授和市林業局鳥類專家王希明,才再次在大公島上發現了它。

  「再過幾天,銅嘴雀就要飛過來了,秋季,從大公島到小嶼的天空,常見這種鳥在飛翔。」青島海監支隊工作人員李強說,這種鳥每年5月、9月都會來。

  初秋的海天之間,海鷗,斑鳩,野鴿,三兩隻為伴,時時掠過小島的山脊。「不少鳥類在這裡有兩個落巢點。」嶗山區海漁局海島工作人員季魯告訴記者,大公島是鳥類的主要集聚點,而千米以外的小嶼,因為巖石縫隙多,也是鳥類願意光顧的所在,雖然食物不多,但鳥兒可以飛過去玩耍,把那裡當作它們度假的地方。小季頗自豪地說,他有眼福,常望見這些鳥兒大鳥帶著小鳥,一家子地從大公島上飛過去,小嶼,成了這些鳥類的「第二居所」!

  「前幾天,有鷹從大公島飛到小嶼」,季魯介紹說,有的早上從大公島飛到對面島上,晌午、或者傍晚再飛回來。

  大公島上,不同的候鳥遷徙時段有所不同,比如,珍稀的扁嘴海雀一般2月上島繁殖,5月離島。但不同的鳥類,許多都會選擇時時飛向對面的小嶼,在安靜的小島上享受自由自在的「度假時光」。對鳥兒來說,這似乎也是一種不可錯過的幸福生活吧。

  個性決定命運

  望著海面上這座與眾不同的小島,記者想起了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壁立的陡崖,把小島隔絕在人類活動之外,小嶼的這一特點,終究成就了它與眾不同的命運。

  業內人士認為,它的地理、植被、動物資源,它的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環境的維護,都在呈現一直未被人為改變和影響的狀況。「對鳥類來說,小嶼一定有著宜居、安靜的環境,不然,銅嘴雀、鷹等,還有不少海鳥,不會把它作為第二居所。」海島專家陳勇笑著分析。

  小島未來的存在以及開發利用的前景如何?有關專家談到了這座小島在功能規劃上的情況。「小嶼處於大公島保護區範圍內,屬於市轄—嶗山海島區大公島海島組團內。」海島專家陳勇說,小嶼屬生態保護用島,它的功能規劃為:保護海島生態系統。

  這說明,業界已充分認識到這種純粹原生態的海島資源的價值,所以把生態保護放在了首位,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可望而難以企及」,正是小島的這一個性,為自己保留了「不敗金身」,成就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生態資源,一道富有特色的海島景觀,一筆稀缺的、原生態系統的財富。

  海島檔案

  小嶼位於北緯35°57′46.7″,東經120°28′46.4″,面積0.01129平方公裡,最高點海拔41.9米,海岸線長610米。

  該島為基巖島,島西側有幹出礁。島上無淡水,基本無土層,石縫中長有小山草。各種海鳥、候鳥在島上生長繁殖,鳥糞很多。該島與大公島相距1.2公裡,由於島嶼周圍峭壁林立,暗礁叢生,小嶼至今還是一個「上不去人的島」。(錢卓)

相關焦點

  • 大自然的饋贈,絕美的海蝕奇觀!
    那些因海浪而形成的絕美奇觀,大家知道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海浪的秘密吧!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的南面,是一座火山島,海岸周圍全是火山巖,這些火山巖因為長期被海浪侵蝕,形成了包括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崖等眾多的壯美奇觀。
  • 福建平潭島的山海奇觀,是天然海蝕豎井,遊客:難得一見
    福建平潭島最近火得不行,相信暑期也會有許多遊客把旅遊目的地選擇到這裡來。畢竟國外現在還不太方便去,國內的三亞人滿為患,而平潭作為繼三亞之後的第二座國際旅遊島,理所當然也會迎來旅遊旺季。都知道平潭島有著「福建馬爾地夫」的噱頭,除了蔚藍的大海,其實這裡還有幾處地質奇觀值得一看。
  • 海蝕平臺是海蝕崖不斷後退而在崖腳下被保存下來的天然平臺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海蝕平臺是海蝕崖不斷後退而在崖腳下被保存下來的天然平臺。南灣東側豬仔嶺腳下的海蝕臺不但平坦,而且在其檯面上經常可以發現很多火山彈及共形成的衝擊坑。
  • ...馬爾他的藍窗已經塌了,難道還要錯過這些海拱奇觀嗎?附海蝕地貌...
    但是對於喜愛這類石灰巖拱形奇觀的人而言,也不要太過悲觀,目前地球上還存在著幾處類似的海中自然奇觀,或許可以彌補「藍窗」的遺憾。  但是需要提個醒的是,雖然目前這幾處海中石灰巖拱形奇觀尚存於世,但是鑑於「藍窗」的突然坍塌,各位還是抓緊時間,能看一個是一個吧。  1.希臘米洛斯島的克勒弗蒂克海灘
  • 平潭石牌洋:全國最大的花崗巖海蝕柱,球狀海蝕螺旋成謎
    在福建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海面,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行。這就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當地人都這麼稱呼),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據說,這是一對全國最大的海蝕柱,由勻質粗粒白色花崗巖構成,柱體主要受兩組垂向節理和一組弧形水平節理控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沿節理發生了強烈的球柱狀海蝕、風化,風化殼層層剝落,現在的兩石柱是風化剝離出來的新鮮核心部分。
  • 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原標題: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兩岸攝影師在平潭海邊拍攝   「平潭島,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這句平潭民間的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平潭的石頭資源之豐富。風高、浪大、潮差大、海洋動力作用強烈,造就了「半洋石帆」、「仙人谷」、「海壇天神」這一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往。   半洋石帆   在平潭島看澳村西側200多米的海面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乘風破浪前進。
  • 我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活火山島,因形狀聞名,每天限1800人登島
    大家可以看看整個島的形狀,島上有兩個圓峰,東邊的小峰像龜首,中間的大峰像龜甲,西邊的條形石灘像龜尾。由此,龜山島曾被外國評為全球「造型最酷」的天然島嶼之一,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龜山島海拔最高點在1977年以前,島上一直都有人居住。根據文獻記載,自1853年開始龜山島上就有人口定居。
  • 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這些石林是幾百萬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積物,經過地殼運動,海底成陸地,成了現今的奇觀。(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二,海蝕柱。
  • 金州有名的海蝕拱橋,典型的海蝕地貌形態,像一隻恐龍在吸水
    在大連金州有一個恐龍探海景區,也算是金石灘風景區,恐龍探海在地質學上稱海蝕拱橋,又稱海蝕穹,是基巖海岸的一種典型海蝕地貌形態,強烈的風化作用、海蝕作用使這處海蝕拱橋更像一隻吸水的恐龍。在2012年恐龍探海景觀,就入選了CNN評選的40個「中國最美」景觀,這也是大連唯一入選景點。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海蝕奇觀!
    新會業餘地質愛好者發現臺山天然巖畫  本報江門訊 記者饒新一、通訊員潘炳炎攝影報導:沒有任何能工巧匠的雕琢,更沒有名人名師的點綴,在海邊一片亂石花崗巖上,凸起一幅幅渾然天成仿似原始人生殖、太陽圖騰又似自然界動物的天然巖畫。
  • 看海蝕奇觀、離島發呆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玩法
    看海蝕奇觀、離島發呆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玩法 2014-09-12 09:14:0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南丫島是香港第三大島嶼,海景一望無際,島上生活恬靜悠閒。島上有榕樹灣和索罟灣兩大村落,榕樹灣有古老的天后廟和西洋風情的咖啡室、酒吧,索罟灣以海鮮聞名。在南丫島上,可以觀光,可以探洞,看特殊的地貌,也可以在海邊休憩,玩玩海上運動,盡情發呆。  大嶼山、坪洲等離島風光也是別具一格。
  • 海蝕奇觀 團山尋龍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五彩日出 海蝕奇觀,潿洲島迷人景色引遊客打卡!
    五彩灘位於潿洲島東海岸,這裡是島上看日出的絕佳好去處。當下正值盛夏,潿洲島天藍海碧、美不勝收,是遊海島、觀日出的好時節。不少遊客專門趕個大早,就為了到五彩灘看一場愛上日出。五彩灘奇特之處不僅在於壯美的海上日出,還有那長達1.5公裡的海岸和數十米的海蝕崖。退潮之後,遊客可以觀看到神奇的地質景觀,在海蝕崖與海蝕平臺的交界處,形態各異的海蝕洞也隨處可見。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臺「三位一體」的海蝕地貌景觀,其規模之大,典型而完整的集中令人嘆為觀止。五彩灘也成為了潿洲島旅遊的熱門打卡點。
  • 遼東這個有趣小城,私藏了尚未開發的原始海岸,海蝕奇觀世界一絕
    這裡有著及其綿長的海岸線,罕見的世界級海蝕地質奇觀,自然風光更是美到醉心。來源/國家地理因地處偏遠人煙稀少,這裡有著遼寧海域最清澈的一片,是為數不多未被開發的原始海域,可盡情享受海洋的饋贈。這個有趣的小城,就是瓦房店市,距離大連不遠,卻更為清淨,沿岸島嶼坨礁密布,海域灘涂開闊平緩,極其絢麗。
  • 在大連,有一種風景叫海蝕地貌,連攝影師都驚嘆不已
    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對巖岸岸坡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衝刷,巖縫中的空氣被海浪壓縮而對巖石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浪挾帶的碎屑物質對巖岸進行研磨,以及海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等,統稱海蝕作用。海蝕作用有三種:衝蝕作用、磨蝕作用與溶蝕作用。
  • 大眾薦遊·放眼和歌山①|穿行白濱海岸,驚嘆海蝕奇觀
    圓月島落日和歌山臨海的山地反覆隆起、沉降,所以形成了複雜的地形,到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奇巖和巨石。特別是以潮岬為中心的南部海岸,沿海峭壁聳立,斷崖奇巖相連。此行所見獨特的海蝕奇觀,讓人不由驚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圓月島是白濱的地標,那如月圓型的海蝕洞,永遠佇立在湛藍的太平洋中,當黃昏時,只要角度正確,便會看到夕陽剛好在正中間的洞內出現,形成奇景。
  • 福建的一座小島,離臺灣最近,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海壇島也稱平潭島,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裡,是中國大陸去臺灣最近的地方。這裡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島上的石頭就是展品,平潭島的港灣區,7級以上大風天數,每年約為125天。平潭島沙質細白,海水清澈湛藍,而且面積大,相互連接,背後有蔥鬱的防護林帶,海上有島嶼巖礁。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
  • 被低估的遼寧海岸之美 不僅有奇異多樣的海蝕地貌 更有獨一無二的...
    雖然提起遼寧海濱,大部分人印象中都是一些了無新意的打卡景點,但實際上,當你把擁擠的人群甩在身後,沿著濱海棧道再繼續深入,並不需要走出太遠,你就會發現許多超乎想像的奇觀,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種類完備、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以及在我國獨一無二的濱海巖溶景觀。
  • 這座海島形似鱷魚,藏著火山彈和海蝕橋等,堪稱國內最美火山島
    冬天的潿洲島,吹著夏天的風是出乎意料的,我本來以為是秋天,但是第一天到達潿洲島時,對於沒多帶幾條紗裙後悔不已!洲島是一個美麗的火山島,人們說它是一個水火世界。億萬年前,由於陸地和海洋的緩慢運動,該島經歷了數不盡的起伏,並經歷了數百次火山噴發,風暴和地震。好像!該島充滿海洋侵蝕和海洋地形,其中最集中的是潿洲島的鱷魚山風景區。
  • 大連海蝕地貌進入「冰河世紀」 天然奇觀成「驢友」探險聖地
    2018年2月23日,雖然近期大連氣溫有所回升,但地處渤海灣的瓦房店駝山鄉的大排石村海岸仍是一幅「冰封千裡」的場景,大排石和佛經巖石壁這兩處自然海蝕地貌奇觀在冰海中呈現出更加震撼的景觀。形態各異的海蝕洞、層層疊疊的沉積巖、整齊林立的怪石,在寂靜的海冰封海面上,顯得更加神秘壯觀,人走在其中,猶如進入「冰河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