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有名的海蝕拱橋,典型的海蝕地貌形態,像一隻恐龍在吸水

2021-01-19 旅遊之後

你聽說過恐龍探海嗎?在大連金州有一個恐龍探海景區,也算是金石灘風景區,恐龍探海在地質學上稱海蝕拱橋,又稱海蝕穹,是基巖海岸的一種典型海蝕地貌形態,強烈的風化作用、海蝕作用使這處海蝕拱橋更像一隻吸水的恐龍。在2012年恐龍探海景觀,就入選了CNN評選的40個「中國最美」景觀,這也是大連唯一入選景點。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恐龍探海景區以恐龍探海景觀為名,恐龍頸下漲潮時可以行舟,稱為「恐龍探海」。落潮時可以漫步,又稱「恐龍吞海」。傳說,恐龍探海下面隱藏有一個淡水泉眼,與天上銀河相連,飲其水可以延年益壽,稱為金石龍眼。乘坐快軌3號線金石灘線在「金石灘」站下車,然後乘坐金石灘度假區的旅遊觀光車可到地質公園。

這裡的巖石就像一隻恐龍在試探海水,因形似而得名,所以叫恐龍探海。其實,我在原地看的時候不覺得有多像,但是走過一段路程之後回頭看,看起來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好像恐龍的頭部伸到海裡的樣子,海浪打過來排起浪花就有種很有生氣的既視感,海蝕地貌的三分景象加七分想像,看起來還是很像的!

去過的小夥伴會發現,恐龍探海景區入口處的標誌,其實就是著名的景點「恐龍探海」,進門就是站在恐龍的脖子上,作為金石灘地質公園的分景點,要點想像力的景觀,找個好角度拍照是很不錯的,比門口的蠟像館之類的好看多了,遠處看就可以看到恐龍造型的海礁石,真的很漂亮,海水也比較漂亮,希望不要有了汙染;總之,作為大連的一道風景線,細細品味是很有特點的。

恐龍探海從一側到另一側,只能從恐龍的脊背上翻過去,雖然山不高也是要耗費些體力的。好在沿途的石階不陡又很寬,一路走過去都是在樹蔭下穿行,避過陽光的強照射,而且,邊上也有石墩可以讓人休息納涼,這一段的景色還是值得走一走的,攝影愛好者可以在附近的山上拍照。其實,沿著海濱路一直走下去,到處是風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另外,在不遠處有一個恐龍園,金石灘進去附近,不在地質公園內,外部的風景也是很不錯的,海邊的涼亭,在這裡也可以看到恐龍探海,不用非要去地質公園觀看,這裡海景還是很漂亮的。恐龍園本身則更是一個「到此一遊」的打卡地,只有貝多芬頭像石、恐龍探海和幾塊零散的石頭,看一眼就可以了。

我以為裡面會有很多的恐龍的模型,我到處的找,一個也沒有發現,我以為走錯地方了,可是石碑上寫得很清楚的,我一打聽才知道在這兒極目遠望,你會看見海邊橫臥著一座山,它低矮扁平卻又十分寬闊。遠遠望去,像一頭巨大的恐龍趴在海邊,低著腦袋貪婪地喝著海水,那叫恐龍探海。其實,遊客其實並不在乎是否十分地形象,有些神似即可,盡心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小旅就給大家先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請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你們,再次感謝那些喜歡小旅文章的小夥伴,小旅會繼續努力給大家分享更優質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將帶大家走進更神奇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大自然的饋贈,絕美的海蝕奇觀!
    在海浪日積月累的衝擊下,海岸線會形成許許多多令人瞠目咋舌的美妙景色,這些景色都是大自然的饋贈,而在眾多的海浪侵蝕地貌中,最為讓人過目不忘的,當屬廣西的潿洲島。
  • 連雲港海蝕地貌——獨裁造化 鬼斧神工
    這尊名曰「金蟬戲水」的巨石並非普通的象形石,而是經過海水長期侵蝕而成的一種海蝕景觀。民間通常把海水侵蝕形成形態各異的巖石稱為「海浪石」。海浪石也好,海蝕地貌景觀也罷,不過是通俗與專業的不同叫法。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
  • 海蝕奇觀 團山尋龍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當陸地與海面發生相對升降變化時,這裡的古海岸地貌遺蹟就處於海面的不同高度,便可見到七種地貌類型,分別為:海濱階地、海積平原、海蝕臺、海蝕崖、海蝕柱、海蝕穴、海蝕拱橋。這些地貌歷經漫長的歲月,受地質應力精雕細琢,造型奇特、宏偉大氣,不禁讓人驚嘆大自然神奇之力,可謂神工鬼斧,遠超人力所及,如同神來之筆。
  • 在大連,有一種風景叫海蝕地貌,連攝影師都驚嘆不已
    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對巖岸岸坡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衝刷,巖縫中的空氣被海浪壓縮而對巖石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浪挾帶的碎屑物質對巖岸進行研磨,以及海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等,統稱海蝕作用。海蝕作用有三種:衝蝕作用、磨蝕作用與溶蝕作用。
  • 遼寧營口: 看特有海蝕地貌 感受魅力團山
    如果說她與別的海洋公園有什麼區別,那最值得驕傲的便是這海蝕地貌——特有的海蝕地貌形成於18億年前的早元古界變質巖系,其脈巖、析離體、捕虜體以及縱橫交錯的節理造就了獨特的海蝕風光近百個,地質遺蹟真實記錄了集中分布在高
  • ​海蝕地貌的形成與紅樹林(含短視頻)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侵蝕地貌是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堆積地貌是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按海岸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在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中,構造運動奠定了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
  • 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
    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11-11  發表評論>>平潭島為我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島上海蝕崖、海蝕洞、海蝕穴、海蝕平臺、海蝕階地等星羅棋布,形態各異。
  • 小嶼島:海蝕造就天然拱橋奇觀 至今無人登島
    引人入勝的海蝕地貌  從大公島駛近小嶼,從小嶼以南的海面上望過去,一道有名的景觀映入眼帘:小嶼的「南天門」——小島的南面峭壁上,浮雕一樣地凸現著一道略呈方形的海蝕拱橋,形態頗為奇異、逼真。  地質構造是形成島嶼的決定因素,而長期強烈的海水侵蝕及風化剝蝕塑造了景觀各異的島嶼地貌,小嶼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海蝕丘陵島嶼。在像搖籃一樣大幅搖擺的船上,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幅幅「海蝕」地貌。  陡直的山崖和巖石,都被縱向切割成一個個長條,從崖頂縱貫而下,「海拔41.9米的小嶼,在海蝕作用下,小島四面都形成了陡峭的山峰,山脊呈鋸齒狀。」陳勇說。
  • 海南島的東部,最奇特的海蝕地貌
    石頭公園長久以來,受到地殼運動和風化與海水腐蝕的作用,形成了它獨特的海蝕地地貌,海蝕洞穴在海浪的洶湧中迴蕩著轟轟的鳴響;海蝕崖經受著波濤的拍打激起飛灑的浪花;還有那海蝕柱海蝕蘑菇,奇異而真實地展現在你的面前。
  • 泉州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 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二,海蝕柱。海蝕柱 :海岸受海浪侵蝕 、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巖柱。海岸侵蝕地貌類型。它是在海蝕拱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泉州全面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 附海蝕地貌...
    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常見類型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柱等。海蝕平臺往往會形成各種礁石洞穴、海蝕溝槽以及海蝕柱、海蝕拱橋等。    5.海蝕拱橋  常見於岬角處,形狀似拱橋,由海蝕洞發展而來。
  • 被低估的遼寧海岸之美 不僅有奇異多樣的海蝕地貌 更有獨一無二的...
    雖然提起遼寧海濱,大部分人印象中都是一些了無新意的打卡景點,但實際上,當你把擁擠的人群甩在身後,沿著濱海棧道再繼續深入,並不需要走出太遠,你就會發現許多超乎想像的奇觀,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種類完備、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以及在我國獨一無二的濱海巖溶景觀。
  • 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原標題: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兩岸攝影師在平潭海邊拍攝   「平潭島,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這句平潭民間的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平潭的石頭資源之豐富。風高、浪大、潮差大、海洋動力作用強烈,造就了「半洋石帆」、「仙人谷」、「海壇天神」這一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往。   半洋石帆   在平潭島看澳村西側200多米的海面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乘風破浪前進。
  • 連雲港羊山島礁石公園,大海、棧道、礁石、海蝕地貌,風光無限
    早些年,羊山島距離陸地最近距離約100米,近年來,隨著基礎建設的發展,目前離陸地最近的距離已經不足50米,橋梁已經將該島和大陸連接起來,所以現場看羊山島並不像一個小島,從高公島田灣跨海大橋東望,羊山島更像一個半島。礁石公園是羊山島生態保護區最重要的部分,分布在沿海地段,主要風景是海岸棧道和海蝕地貌。
  • 流水的侵蝕地貌類型有哪些?什麼樣子的?
    我們生活的地表形態複雜多樣,地貌更是種類繁多。比較典型的地貌主要有流水地貌和風力地貌,流水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侵蝕地貌。   流水侵蝕地貌是由於流水侵蝕作用塑造形成的景觀,那侵蝕到底是什麼意思?
  • 南沙發現國內最大海蝕遺蹟(組圖)
    黃閣鎮大灣村與坑仔村之間的小虎山海蝕地貌讓人稱奇,當地老人正在講解這裡的地形。王燕 攝  黃閣海蝕地貌始於五千年前,是多個自然村從滄海變桑田的歷史見證。  文/記者楊進 通訊員劉希  日前,記者在黃閣鎮的小虎山看到這樣一個奇特景象,該山形如匍匐的小虎,山巖為紅褐色,山上無樹,少有荒草,最為稱奇的是,山腳有無數大小不均的巖洞,有的如盆碟大小,有的深達數米,洞口光滑呈弧形,奇形怪狀,一路走過,可看盡萬物,有的像嬰兒臉蛋,有的像一艘小船,有的像把利劍,看後讓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