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這家雞場為新冠疫苗研發免費供蛋,這些雞和蛋有何特別之處」的文章被廣泛傳播。
顯然,這是有人炮製的一篇缺乏基本常識的軟文。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新冠病毒疫苗並不能使用雞蛋來生產;而且,出於安全的原因,供疫苗生產用雞蛋的養雞基地地理位置屬於國家機密,怎麼可能在媒體上發布具體到某街道的位置信息?
大部分流感疫苗是基於雞蛋生產的
我們知道,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快,有效預防流感感染需要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因此,流感疫苗是目前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疫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球範圍內絕大部分流感疫苗是基於雞蛋生產的。
比如,根據美國CDC發布的一項信息,2019-2020流感季美國共提供了近1.75億劑流感疫苗,其中82%是基於雞蛋生產的。一般,一個雞蛋可供生產一劑疫苗,意味著美國每年供應流感疫苗生產需要接近1.5億個雞蛋。
雞蛋是如何用來生產疫苗的?
早在1930年代,科學家就開始探索使用雞蛋來生產疫苗。
其中的生物基礎是,初步孵化的受精雞蛋中的雞胚是一種良好的病毒「孵育」基,只要把流感疫苗注射到雞胚中,病毒就可以感染其中的細胞並大量複製。
生產商收集來自雞胚的含有大量流感病毒的液體,經過對病毒滅活,然後製成「流感病毒滅活疫苗」。
由於疫苗是事關健康和生命的生物製劑,生產疫苗不能使用普通雞蛋,而是在特殊「無病原體」環境中飼養的不帶有某些特定病原體的雞蛋。
由於疫苗的安全性也事關國家安全,供疫苗生產用雞蛋的養雞基地的地理位置信息也是「國家機密」,不會隨意對外公布。
新冠病毒疫苗為什麼不能用雞蛋生產?
不僅是流感疫苗,雞蛋也可以用於其他一些疫苗的生產。
但是,這需要一個基本條件,就是相應病毒必須可以感染雞胚細胞並在其中大量複製。
我們知道,病毒不能脫離宿主細胞而獨立複製(繁殖),而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需要特定的「通行證」。
就新冠病毒而言,這個通行證是人類或其他一些哺乳動物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
由於雞胚細胞沒有這種受體,新冠病毒不能感染雞胚細胞,自然不能使用雞蛋來「擴增」並大量生產病毒用於疫苗的生產。
這一點,早在疫情爆發之初科學家就做了嘗試,並證明新冠病毒不能感染雞胚細胞,新冠病毒疫苗不能使用雞蛋來生產。
新冠病毒疫苗不能使用雞蛋生產並非全是壞事
由於雞蛋生產疫苗技術成熟,成本低。不能使用雞蛋生產意味著新冠疫苗研發生產缺少了一個低成本而便捷的技術途徑,只能另尋他途。
但是,這也並非全是壞事。
因為,如果新冠病毒可以感染雞胚細胞,意味著這種病毒就有可能感染數量龐大的禽類,將對疾病的控制產生巨大的潛在不確定性。
新冠疫苗生產的技術路線
眾所周知,目前處在研發中的數百種新冠疫苗總體來說屬於幾個技術線路:
像我國國藥集團和科興研發的是傳統的滅活疫苗,需要率先在某種體外培養的活細胞中孵育大量新冠病毒,然後滅活製成疫苗。
上圖所示,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標識著Vero細胞,就是使用Vero細胞這種可以體外培養的活細胞系擴增而產生新冠病毒的。
這種技術線路比使用雞蛋和其他一些技術路徑的成本要高,生產要求也要高,因此,我國的疫苗成本不菲。
我國康希諾和英國阿斯利康的腺病毒重組疫苗首先需要孵育大量相關腺病毒,再通過生物工程技術重組一種不具有複製能力的類病毒顆粒作為疫苗。
而現在風頭正勁的輝瑞和莫德納的mRNA疫苗,就不需要率先獲得病毒顆粒,只需要知道相關病毒的基因結構,從中選取一個片段,在實驗室使用合成儀就可以進行大量合成。
然後,在實驗室再合成脂質生物膜,使用這些生物膜將合成出的mRNA片段包裹成類似於病毒的顆粒,就製成了mRNA疫苗。
將這些顆粒注射到人類細胞中,就能釋放出mRNA片段,這些mRNA片段也像病毒一樣,直接在細胞質中「劫持」細胞器合成出該基因片段,即相應病原體特異抗原性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就可以刺激誘導產生具有保護性的免疫反應。
因此,輝瑞和莫德納的mRNA疫苗實際上是一種「流水線」貨,除了技術之外,經濟成本要低於其他技術路徑疫苗。
與mRNA疫苗相類似的是DNA疫苗或其他成分疫苗,也不需要實現獲得大量病毒顆粒,也是可以在實驗室中生產。
總之,新冠病毒疫苗並不能通過雞蛋進行生產。因此,宣稱養雞場為新冠疫苗生產免費供應雞蛋是違反生物學和安全常識的無中生有的軟文。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