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世界輿論再次被新冠疫苗「刷屏」。
這一次,走上風口的是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兩種mRNA疫苗。
在短短幾天內,先是輝瑞於11月9日發布包含94個確診病例的首次中期分析報告獲得了高達90%的保護率,意味著94個病例中有85例來自接受假疫苗接種的安慰劑組,9例來自新冠疫苗接種組。
隨後,Moderna於11月16日發布了包含95個病例的中期分析報告,更是獲得了接近95%(5個病例來自疫苗接種組,90例來自安慰劑組)的保護率。
緊接著,11月18日輝瑞發布包含170個病例的三期臨床試驗的最終報告,其中來自安慰劑組的162例,疫苗組為8例,意味著最終保護率超過95%。
馬不停蹄,輝瑞於11月20日向美國FDA申請了其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FDA已經接受申請,並表示將於12月10日12月10日召開會議,討論該申請,整個核准時間大概需要3周的時間。
與此同時,英國藥監部門也表現將對以上兩種實驗新冠疫苗進行審查已決定是否予以緊急使用授權。
在大流行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高峰階段,預計兩種疫苗都會順利獲得EUA。不要忘記了,瑞姆昔韋臨床試驗結果存在那麼大的爭議,FDA都迅速放行了EUA,以及隨後的常規使用授權。
這樣,新冠疫苗全球大競爭中率先衝線的似乎是兩種mRNA疫苗。
這是為什麼呢?
簡單來說,這主要在於兩種優勢:
技術優勢
常規狀態下,一種疫苗的開發、測試和生產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比如,水痘疫苗和能預防多種流感病毒的3、4價流感疫苗都經過28年的研發。
可以預防多種癌症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的研發歷時15年的時間。
預防嚴重水樣腹瀉的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發也花費了15年的時間。
即使是需時最短的世界上第一種脊髓灰質炎疫苗,也經歷了6年的時間。
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兩種新冠病毒疫苗為什麼可以在不足1年內就衝線了呢?
這裡面首先要歸於兩家公司在開發mRNA疫苗方面的技術優勢。
這兩種疫苗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技術都來自新興的創業生物公司。
Moderna是全球mRNA疫苗開發方面的NO.1,儘管迄今沒有一種mRNA疫苗被批准上市,但是,已經有至少6種疫苗進入各階段臨床試驗。
而輝瑞-BioNTech疫苗的技術來自後者,BioNTech是德國的一家創業性生物公司。
mRNA疫苗技術方面的優勢在哪裡呢?
我們知道,傳統病毒疫苗都是弱化(減毒或滅活)的病毒,或者其蛋白質片段。
像我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4種新冠疫苗就是包括一種重組疫苗和3種滅活疫苗。
這些疫苗需要在雞蛋(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流感疫苗就是在雞蛋中生產的;而新冠病毒不能在孵化的雞蛋中生長,因而不能使用此相對廉價的技術)或者體外培養細胞中孵化生產,開發、生產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成本。
mRNA疫苗不需要獲得和培養病毒,只需要知道病毒的遺傳物質序列,就可以設計出針對性mRNA片段,並在實驗室中很容易地合成出來。
mRNA疫苗就是使用機器合成的mRNA片段,然後使用脂質包膜包裹起來製造成微小質粒就可以,因此可以在非常短,短到幾天的時間內設計並生產出疫苗。
比如,1月11日我國向世界分享了新冠病毒RNA全序列,意味著從這一刻起,擁有mRNA疫苗技術的「有心人」就可以開始著手疫苗開發。
而第一個行動的「有心人」正是美國Moderna公司,在1月13日就宣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美國首席傳染病學家福奇正是這家研究所的主任)的疫苗研究中心(VRC)合作,開始了新冠疫苗開發。
到2月24日,Moderna就宣布已經將用於1期臨床試驗的被稱為mRNA-1273的新冠疫苗交付給了負責臨床試驗的VRC,意味著彼時1期臨床試驗就可以開始了。
到3月16日,第一支mRNA-1273新冠疫苗率先打進人體,意味著人體試驗正式啟動。
德國BioNTech公司的被稱為mRNA-BNT162的新冠疫苗起步稍晚一些,但是也在3月16日宣布將於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合作,於4月下旬進入臨床試驗。
資源優勢
儘管Moderna的mRNA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但是期間進展最快的卻是英國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合作,以及我國陳薇院士領銜開發的兩種腺病毒重組疫苗。
然而,進入最後衝刺的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兩種mRNA疫苗又顯示出後發先至的優勢。
這除了固有的技術優勢,兩種mRNA疫苗合作方的資源優勢也起著重要作用。
尤其是BioNTech的合作方是製藥巨頭美國輝瑞,而Moderna的合作方則是美國國家背景的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屬的疫苗研究中心。
我們知道,新冠疫苗3期臨床試驗需要在多個新冠病毒流行的熱點國家/地區開展,並需要招募到數萬名志願者參與試驗,這無疑需要巨大的國際資源和運營經驗。
這些恰好是像輝瑞這樣的國際性製藥巨頭的優勢。
相比而言,同為國際製藥巨頭的英國阿斯利康儘管在這方面同樣具有優勢,因而在國際上第一個在巴西開展了三期臨床試驗;後期進展得稍微落後則與技術劣勢有關。
而我國幾種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則明顯受制於國際資源的不足,除了純粹民營背景的科興以技術轉讓作為代價在巴西展開3期臨床試驗,期間仍受到政治因素的幹擾。
而其他3種疫苗的3期試驗的地區基本集中在中東、南美(巴西除外)和非洲一些臨床試驗能力較差的國家。
安全性與技術
當然,3期臨床試驗的順利與否很大程度上仍決定於技術的優劣勢。
因為,疫苗,作為給健康人使用的預防為目的的生物藥物,其安全性要求遠遠高於給病人使用的治療性藥物。
在1/2期臨床試驗階段,兩種mRNA疫苗表現出了明顯更高的安全性,不論總體不良反應還是嚴重不良反應率都低於其他幾種技術線路疫苗。
其中,進展最快的阿斯利康和我國的重組腺病毒疫苗不良反應率又高於其他技術線路疫苗。
mRNA疫苗為什麼會更安全呢?
這是因為,mRNA疫苗僅包含新冠病毒部分RNA片段,僅能合成部分目標性蛋白質片段作為疫苗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
比如,兩種新冠病毒mRNA疫苗都主要使用針對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刺突蛋白的RNA序列,因而刺激產生的抗體更大比例或者主要是具有保護作用的中和性抗體。
而其他技術線路疫苗,包含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則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更多的「不需要」的抗體,因而可能會產生更多不良反應。
就好比,更純化的化學藥製成靜脈注射劑不容易產生不良反應,而沒有被純化的中藥靜脈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率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