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

2020-10-16 老年日報

一、步行與死亡率

2019年5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

然後在2018~2019年間跟蹤調查這些人的狀況,發現有504人已經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分析的結果是:

步行的確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約15%;在每天步行達到4400步時,死亡率出現了顯著下降,與每天2700步相比,死亡風險降低了大約40%;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風險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達到7500步時,死亡風險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所以結論是:老年人每天步行7500步對於長壽是最有利的。

此外,這項研究也分析了行走速度與死亡率的關係,發現行走速度的快慢與死亡率高低無關,行走速度過快反而容易引發摔倒、骨折等意外。

二、怎麼走才最健康呢?

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研究表明,走路多的人身體會更健康。無論是徒步旅行還是記步運動,都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於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數!

一口氣把這6000步走完,健康狀況就會有質的改善!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每天,我們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但除了這些零碎的步數,每天能夠一口氣走上6000步是真正能夠改善大家健康的。只要一口氣把這6000步走完,長久堅持下來,健康狀況就會有質的改善。

而最佳的鍛鍊時間是早上8點~10點。

心臟一天通過跳動要往外打10萬次血,血出去後還得回到心臟,誰在起作用?全身的肌肉。

通過走路讓心臟好起來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把胳膊擺起來,最好擺到齊肩平,把步子邁開,配上呼吸。每天堅持15~20分鐘,比走兩個小時都要有效果。


專家表示,長時間、有節奏、速度相對較快的走路能改善健康,在於六方面原因:

  • 消耗熱量,利於控制體重;
  • 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保護心臟;
  • 鍛鍊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延緩衰老;
  • 活動筋骨,疏通淤滯脈絡;
  • 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 使疲憊的大腦放鬆,恢復精力。

每天堅持按正確姿勢行走

就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正確走路姿勢

總而言之

運動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

但是:

不要盲目的「拼微信步數」

在健康的基礎上

有意識地加大、加快步伐

將運動融入生活、增加熱量消耗

讓走路這顆「長壽藥」發揮最大效果。

相關焦點

  • 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
    今年5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然後在2018~2019年間跟蹤調查這些人的狀況,發現有504人已經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 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必讀)
    今年5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然後在2018~2019年間跟蹤調查這些人的狀況,發現有504人已經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 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值得看看!
    《美國醫學會雜誌》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然後在2018~2019年間跟蹤調查這些人的狀況,發現有504人已經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 世一堂緊急公告: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值得人們關注
    《美國醫學會雜誌》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然後在2018~2019年間跟蹤調查這些人的狀況,發現有504人已經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 美國醫學會雜誌刊文,每天走路步數比走路快慢更與低死亡率相關
    現在我們的手機上都會記錄你每天行走的步數,微信就會調用這個數據做出一個排行榜,很多人都在盯著好友的數據在搖晃著自己的手機,希望自己的排名能夠再靠前一些。現在很多媒體也把每天的步行步數作為一個衡量健康水平的指標。
  • JAMA:每天走得多,可以降低死亡率
    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更多的步數與全因死亡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下降顯著相關。這是強調步行速度的研究。去年發表在《JAMA》的一項研究中,那些每天至少走10000步人的腦容量比每天走5000步以下的人要大0.35%,相當於減少了1.75年的大腦老化。這是強調步數的研究。
  • 《美國醫學會雜誌》:每天12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65%!
    01合理的運動,保障健康,降低全因死亡率 2018年,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刊發一篇涉及120萬人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運動對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影響程度。 發現揮拍類運動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指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排名第二的遊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有氧運動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且每次鍛鍊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
  • 微信運動到底是如何記錄步數的?步數背後的秘密是加速度
    微信運動每天的步數排名愈發受人關注,人們總會在意今天走了多少步,在好友中排名多少,獲得了幾個贊,又是誰佔領了自己的封面。為了獲得最高排名,有人也是用盡了各種辦法。那麼微信運動是如何記錄我們每天的步數的呢?   那麼,手機是如何計步的呢?步數存在的依據究竟是什麼?
  • 手機是如何算出我們每天行走的步數?其中的原理你知道嗎?
    如今科技的快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在提高,追求的也不再僅僅是溫飽了,而是更實在的身體健康,隨之,各種各樣的運動軟體開始出現,朋友圈甚至一度盛行起運動數據的比拼,步數過萬的人似乎很是厲害,看到誰給自己的微笑運動點了贊就會很開心,而支付寶螞蟻森林裡,也有行走的捐步來收集綠色能量,
  • 死亡率高得令人震驚!愛爾蘭「母嬰之家」醜聞曝光:新生嬰兒成麻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當地時間12日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發現,愛爾蘭的母嬰之家「嬰兒死亡率高得令人震驚」,被送去那裡的婚外懷孕女性以及她們所生的孩子受盡凌辱。愛爾蘭總理米歇爾·馬丁將其形容為愛爾蘭歷史上「陰暗、艱難且可恥的一章」,並於13日代表政府向受到醜聞影響的人士致以正式道歉。
  • 健康險新玩法:走路步數越多保費越低,上傳步數還可換咖啡
    澎湃新聞 走路步數越多,投保人要交的保險費用就能越少。保單生效後,如果用戶能達到每天設定的目標步數,就能夠在下個月減免相應達標天數的保費。根據眾安保險公布的數據,目前「步步保」投保用戶數超過130萬個,總保額超過1700億元。眾安保險產品總監崔晨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每月通過步數達標而獲得免費續保的人數是付費續保人數的6倍,整體續保率則很大程度上與合作平臺(如華為手機、小米運動APP)的運營相關,整體續保率在50%上下。
  • 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刷步數的你,被點名了!
    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刷步數的你,被點名了!"鍵盤工作"……  疫情之下"刷步數"體現的是責任,更是擔當。"  25794步:步數就是"安全指數"  疫情期間,要禁止多走動。但黃河公司西寧發電分公司運行部巡檢員盛嘉輝的微信步數卻每天持續在幾萬以上,對於他來說,微信步數代表的就是機組的"安全指數"。  "為了保供電、保供熱,我一個班正常巡檢需要三次,如果當班期間有定期操作,那走的路就更多了。
  •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有目的步行快樂多
    步行屬於有氧運動,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最佳運動養生方式之一。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有目的地步行帶給人更多快樂。12.6萬名參試者報告每日因通勤、購物、娛樂等不同目的、共計50萬餘次的步行所花費的具體時間,並對其身心健康水平進行1~5分的自我評估。結果發現,無論目的為何、時間長短,步行都讓人感到自己更加健康,但參試者在不同步行目標下的步速、所產生的鍛鍊效果、成就感和身體舒適感不同。例如,相較漫無目的地閒逛10分鐘,步行去公交車站的10分鐘步速快了240米/小時,並可使自我健康感受多提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