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著這張圖片2分鐘,然後看著白色的牆壁,你看到了什麼?
綠葉紅花,並且花心是白色的,對嗎?
這種現象是每個人在感知事物的時候具有的普遍現象,叫做感覺後像。
What?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看某樣東西看久了,然後轉移視線不看了,但看到的還是這個東西的影像。因為這個物體的影像並沒有馬上從你的腦海中消除,而是停留了一會兒。
雖然你已經在看別的東西(白色牆壁)了,但你的大腦仍然告訴你,你現在正在看原來的紅葉綠花。所以你會看到綠葉紅花,也就是原來顏色的補色。
那麼,為什麼有時候閉上眼睛也能看到光呢?
我們知道,當我們看一個物體時,物體會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而形成的影像會傳遞到大腦中,這樣你才知道你看到了一個東西。
所以當你閉上眼睛時,不是你的眼睛看到了東西,而是你的大腦仍然認為你在看原先看到的那個東西。
不同的是,閉上眼睛時,你看的不是白色的牆壁,而是眼皮。眼皮沒有光線透過來,所以眼皮對你的視網膜來說,是一塊黑板。
你在白板上會看到紅葉綠花的補色,但你在黑板上就會看到原來的顏色了。
所以我們閉上眼睛也能看到光是因為在閉眼之前,曾經注視或者側視過光線(一般來說是燈光),才會如此。
看到的補色被稱為負後像,看到原來的顏色被稱為正後像。
除了視覺可以產生這樣神奇的後像,還有聽覺後像、嗅覺後像、痛覺後像等。
聽覺後像,就是反覆聽了一段音樂之後,耳邊迴旋的音樂旋律;
嗅覺後像,就是明明已經離開了產生某氣味的源頭,鼻子裡的氣味卻依然揮之不去;
痛覺後像,就是當你覺得(大腦告訴你)疼痛的持續時間,要比肌肉感到疼痛的持續時間要長。
所謂「雁過留聲」,感覺後像的實質就是神經興奮會給我們的大腦留下痕跡,如同水面泛起了漣漪,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平靜下來。
在知道這些原理後,以後就可以好好感受你的「影像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