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當我們聽到某個人聲音比較好聽時,我們會說「你的聲音真甜」;當看到別人夏天穿深顏色衣服時,我們會說:「看上去真熱」……明明是作用在我們的聽覺或者視覺,為什麼會引起我們的味覺或者皮膚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感覺,學習感覺的一般規律,揭開感覺的神秘面紗把!
感受性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包括四個: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後像、感覺的補償作用和聯覺。
(一)感覺適應
感覺適應: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
根據感覺器官的不同,我們把感覺適應分為視覺適應、聽覺適應、味覺適應、溫度覺適應、痛覺適應。在考試過程中經常考到的感覺適應類型是視覺適應。
明適應: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例如:出電影院,開始覺得燈光刺眼,但是一會兒會感覺亮度適宜,但是燈的亮度沒有改變,只是由於同一刺激持續地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眼睛,使我們的感受性變得不那麼靈敏了,也就是感受性降低。)
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例如:進電影院,開始什麼都看不見,但是一會兒就能看見座位號、臺階等,但是電影院的亮度同樣沒有改變,只是由於同一刺激持續地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眼睛,使我們的感受性變得更加靈敏了,也就是感受性提高。)
(二)感覺對比
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既然是不同的刺激物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就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①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月明星稀、黑人牙白)
②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吃完藥再吃糖會感覺糖更甜)
感覺適應VS感覺對比
感覺適應:同一刺激物
感覺對比:不同刺激物
(三)感覺後像/感覺後效
感覺後像/感覺後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例如:現在大家盯著燈泡看5秒鐘,閉上眼睛眼前會有燈泡的形狀。)
(四)感覺的補償作用和聯覺
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例如:盲人眼睛看不見,沒有視覺,但是聽覺和觸覺非常地靈敏。類似於教育學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中的互補性—身身互補)
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例如:聯覺即我們語文當中的通感修辭,我們在學習荷塘月色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微風這個刺激不僅引起我們的嗅覺—聞到清香,也引起了我們的聽覺—聽到歌聲)。
講到這裡,同學們應該知道生活當中我們說到的「你的聲音真甜」、「看上去真熱」屬於什麼感覺規律了吧?對,就是聯覺。
以上就是感受性變化的一般規律,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看視頻」,查看教招面試說課|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