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受性變化的規律這部分知識,一般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來出現。雖然作為客觀題來出現,但是很多同學容易出現知識點的混淆,下面結合概念及具體例子和做題技巧幫助大家予以區分。
一、感覺適應
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況下,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視覺的適應: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
1、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叫暗適應。暗適應是在光刺激由強變弱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提高的過程(暗適應時間更長,我們一般做題的時候注意落腳點是最終到了暗的環境,叫做暗適應);
2、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叫明適應。明適應是在光刺激由弱變強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降低的過程。(明適應一般比較迅速比如像我們的車輛駛出隧道就是典型的明適應,我們一般做題的時候注意落腳點是最終到了亮的環境,叫做明適應)。
★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問其臭」是嗅覺的適應,還有我們經常提到的女士噴香水味濃而不自知,其實也是一種嗅覺的適應。
★皮膚覺的適應:遊泳時,剛剛跳進水中會覺得水很冷,不久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是皮膚覺的適應。手放在溫水裡,開始覺得熱,慢慢就不覺得熱了,這是溫度覺的適應。
此外,還有聽覺的適應,味覺的適應等。各種感覺都能發生適應的現象,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其中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二、感覺對比
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 月明星稀、鶴立雞群、用紅筆劃重點、萬綠叢中一點紅等,都體現了同時對比。
2、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我們先吃了藥,趕緊吃一顆糖,就會覺得糖格外的甜。這樣的繼時對比主要體現的就是先後的順序,大家做題注意抓關鍵詞。
三、感覺後效 (除了視覺後像,還有其它後像)
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在各種感覺中,視覺的後效最顯著,又稱視覺後像。
比如我們盯著太陽看幾秒,會有黑色的小點點。或者盯著很耀眼的白熾燈,投影儀的燈一小會兒,即使我們轉移了視線,眼前仍然會有感覺後效。
四、感覺的補償[也叫做「代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例如一些盲人的聽覺會非常的敏銳,這就是兩種感覺之間的互相彌補。
2、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例如: 一副流動的瀑布圖片,讓人聽到瀑布流動的聲音;看到紅色會讓人感覺到溫暖,而看到藍色讓人感到寒冷;我們說某個女孩聲音真是甜,就是一種聽覺引起的味覺,都屬於聯覺。
以上是我們對於感受性變化規律的區分,大家注意做題的技巧,其實並不是很難區分,希望大家能做好區分。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