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象

2021-01-07 中公教師網

感覺現象、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是考察的重點,一般多以例子型單選題進行考察,今天小編就匯總一下這裡的知識點。

1.感覺適應是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關鍵詞:持續作用

相關例子:

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一過程中感受性提高。一般持續時間較長。例如:白天去電影院看電影;礦工白天下井。

明適應: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這一過程中感受性降低。明適應完成速度較快。例如:晚上回家開燈;早上起來拉開窗簾。

聽覺適應:剛進入KTV覺得很吵,一會之後覺得沒有那麼吵了。

味覺適應:剛吃檸檬覺得很酸,多吃兩個覺得沒有那麼酸了。

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膚覺適應:冬天洗冷水澡,一開始覺得冷,呆一會就覺得沒有那麼冷了;帶著眼鏡找眼鏡、帶著手錶找手錶。

各種感覺都能發生適應的現象,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其中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2.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關鍵詞:不同刺激、同一個感覺器官

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黑人牙白;萬花叢中一點綠;鶴立雞群;月明星稀;馬赫帶現象(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亮區一側的抑制作用大於暗區的抑制作用,從而產生暗區更暗,亮區更亮的現象)

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先吃糖再吃蜜,感覺蜜沒有那麼甜。

3.感覺後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也叫做遺覺像。感覺後像分為正後像和負後像。

正後像: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與效應刺激物具有同一的性質。關鍵詞:同一性質。例如:緊盯一個紅色正方形,一會之後看白牆,牆上出現了紅色正方形。

負後像: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與效應刺激物具有相反的性質。關鍵詞:相反性質。例如:當你長時間(兩分鐘以上)的凝視一個紅色方塊後,再把目光迅速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時,將會出現一個青色方塊。

4.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例如:盲人聽力好。

②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關鍵詞:一個刺激,多個感覺。例如:暖色系;紅色給人熱情,藍色讓人冷靜;小明聽到小刀刮竹子的聲音覺得冷;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感受性變化的規律(感覺現象)
    一、感覺適應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況下,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視覺的適應: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1、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叫暗適應。
  • 自然中最神奇的現象——感覺的由來?
    從科學角度,宇宙中最高端的存在物是人腦,人腦最神奇的現象是意識。意識從兩方面體現:一方面是智能(邏輯思維、意象呈現等方面),另一方面是感覺(感知、情感等方面)。目前人類已初步掌握了智能製造的原理並研發出人工智慧機器。但對「感覺」的產生原因一無所知。若不借用自然中的生物材料(比如,神經組織、感知細胞等),科學家在實驗室不能獨立製造出能夠產生感覺的物體。
  • 神秘的記憶現象——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對於很多事情,我們經常會有感覺,這個地方我曾經來過!這件事情好像我經歷過等等,這樣類似的事情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記得高中的時候,同桌就問我有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他說根據霍金的時間簡史,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的一生只是走完既定的軌跡。
  • 突然對某個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竟然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感覺並不陌生。 「咦?好奇怪啊,這個場景,我好像在哪見過」、「明明第一次見面,這個人卻感覺好熟悉啊」這些話,你一定曾默默對自己說過,那一刻,也會覺得驚訝或神秘。 但其實,你突然對第一次見面的某個人,對正在做的某件事,對第一次去的某個地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都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 「閃回現象」究竟咋回事?為何從未去過的地方卻感覺似曾相識?
    或許很多人都會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我們在睡夢中夢見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不過對於夢中的場景,我們卻意外的感覺異常的熟悉,就好像我們曾經在那裡生活過一樣。此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總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一些事情還沒有發生,我們就好像已經經歷過了一樣,甚至清晰地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 人類頻頻出現閃回現象,這種奇怪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筆者:三體-小遙 閃回現象,作為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其實它出現在很多人的經歷中。有時候在做某些事或者身處某種場景,我們往往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現實中並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人們將其歸為前世的因果循環。
  • 你是否在某一瞬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閃回現象為何頻頻出現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到達某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時,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曾經來過,甚至覺得十分熟悉,感覺這些場景都在自己的夢境中出現過一樣。或者自己的記憶中自己似乎來到過此處。這種感覺就叫做閃回現象。我本人對閃回現象是十分感興趣的,因為本身就有過親身的精力,所以讓我對這感覺十分的好奇。目前人們對這種效應有多說發給大家列舉;兩個認同度比高的說法第一種說法,平行宇宙:按照平行宇宙的邏輯,多條時間線是同時前行的,所以我們的世界裡沒發生過的事情,可能在其他平行空間中已經發生過了。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嚴重的感覺剝奪不僅會對心裡造成傷害,也會影響生理機能。假設你身處一個沒有光、沒有聲音的環境也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對實驗結果的研究發現,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 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自轉?其實生活中這5種現象都可以體現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非常生動的概括了地球自轉現象。既然地球自轉這麼快,為什麼我們一點感覺不到?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也在跟隨自轉,和地球相對速度為零,因為慣性感覺不出來。本期節目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生活中哪些景象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 反直覺的物理現象!特殊情況下,1000度高溫人體感覺並不熱
    有讀者查閱數據後,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太陽表面620萬公裡的範圍屬於太陽的日冕層,這裡的溫度要超過100萬攝氏度,而人類目前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是「五碳化四鉭鉿」(Ta4HfC5),熔點為4215℃,4000多熔點如何抵抗住100萬攝氏度高溫?實際上,帕克探測器的隔熱罩身處100萬攝氏度的高溫下,但自身的體感溫度只會被加熱到1370攝氏度。
  • 地球自轉我們沒感覺?生活這幾個現象可表現,第四個你絕對見過
    地球自轉我們沒感覺?生活這幾個現象可表現,第四個你絕對見過日升日落,白晝和黑夜的交替。很多人都會感慨,這一天又過去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形成的。那既然是在轉圈圈,我們就站在地球上,為什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呢?該幹嘛幹嘛,沒有自己轉圈圈的那種眩暈感。這是因為對於我們來說地球太大了,但其實,想要判斷地球在自轉,生活這幾個現象可表現,第四個你絕對見過。第一,晝夜交替其實最直觀感受到地球自轉的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就要工作學習,晚上就要休息睡覺。
  • 閃回現象之謎,平行宇宙導致閃回現象
    很多時候,我們在某一個場景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突然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仿佛自己早就經歷過了一樣。
  • 「似曾相識」的感覺從何來?
    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似曾相識」。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似曾相識」現象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直到19世紀早期這一現象才被法國學者引入科學研究。如今,科學家們大致認同的「似曾相識」現象是指:對當前的、從未經歷過的事物或場景產生的一種主觀的、不恰當的熟悉感。人們常常認為,這是我們人類「預知未來的第六感」。
  • 心理學考點之感覺的一般規律
    各種感覺都能發生適應的現象,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2)感覺對比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
  • 感受性變化的規律之感覺適應
    一、含義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況下,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二、類型(1)視覺的適應: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①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叫暗適應。
  •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透射到意識中,就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這是典型的Deja-vu現象Deja-vu現象,原文為法語dé jà vu,中文翻譯為「即視感」,簡單而言就是「似曾相識」,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 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被試單獨呆在實驗室裡,幾小時後開始感到恐慌,進而產生幻覺……在實驗室連續呆了三四天後,被試者會產生許多病理心理現象:出現錯覺幻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緊張、焦慮、恐懼等,實驗後需數日方能恢復正常。
  • 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對人來說, 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 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從內容上看, 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 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 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 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
  • 似曾相識的感覺 來自於平行宇宙的你
    根據一項德克薩斯州A&M大學的神經科學和實驗治療學研究所的研究,這個心理現象已發生在大約70%的普通人身上。德克薩斯州A&M大學醫藥健康研究中心一位教授Michelle Hook指出:「由於沒有清晰、可識別的刺激引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體驗,它是個體回顧性的報告,很難在實驗室裡研究『似曾相識』。」Michelle Hook博士補充:「根據許多的研究,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在他們的人生當中至少有經歷過一次的『似曾相識』」。
  • 世界六大詭異現象!人的一生中至少會經歷兩次「超感」現象?
    大多數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兩次超感,這個現象指的是當一個人來到一個過去從沒去過的地方卻強烈體驗到一種熟悉感。這與似曾相識感有所不同後者指的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感覺覺得以前似乎已看過或者做過某事、某人在感知到某個他本不可能了解的地方後超感現象甚至會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