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象、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是考察的重點,一般多以例子型單選題進行考察,今天小編就匯總一下這裡的知識點。
1.感覺適應是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關鍵詞:持續作用
相關例子:
暗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一過程中感受性提高。一般持續時間較長。例如:白天去電影院看電影;礦工白天下井。
明適應: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這一過程中感受性降低。明適應完成速度較快。例如:晚上回家開燈;早上起來拉開窗簾。
聽覺適應:剛進入KTV覺得很吵,一會之後覺得沒有那麼吵了。
味覺適應:剛吃檸檬覺得很酸,多吃兩個覺得沒有那麼酸了。
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膚覺適應:冬天洗冷水澡,一開始覺得冷,呆一會就覺得沒有那麼冷了;帶著眼鏡找眼鏡、帶著手錶找手錶。
各種感覺都能發生適應的現象,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其中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2.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關鍵詞:不同刺激、同一個感覺器官
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黑人牙白;萬花叢中一點綠;鶴立雞群;月明星稀;馬赫帶現象(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亮區一側的抑制作用大於暗區的抑制作用,從而產生暗區更暗,亮區更亮的現象)
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先吃糖再吃蜜,感覺蜜沒有那麼甜。
3.感覺後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也叫做遺覺像。感覺後像分為正後像和負後像。
正後像: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與效應刺激物具有同一的性質。關鍵詞:同一性質。例如:緊盯一個紅色正方形,一會之後看白牆,牆上出現了紅色正方形。
負後像: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與效應刺激物具有相反的性質。關鍵詞:相反性質。例如:當你長時間(兩分鐘以上)的凝視一個紅色方塊後,再把目光迅速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時,將會出現一個青色方塊。
4.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例如:盲人聽力好。
②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關鍵詞:一個刺激,多個感覺。例如:暖色系;紅色給人熱情,藍色讓人冷靜;小明聽到小刀刮竹子的聲音覺得冷;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