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2021-01-18 張院心理


感覺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 experiment) 就是奪去有機體的感覺能力而進行研究的方法。對人來說, 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 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

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從內容上看, 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 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 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 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在感覺剝奪的實驗設計上, 一般有三種, 即在床上的、面具式的以及懸掛在水中的大槽裡的感覺剝奪。無論哪種類型, 其剝奪感覺的途徑都是多種多樣的。以動物的視覺剝奪為例, 通過縫合眼瞼、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障目鏡、或在黑暗中養育等都可以減少或完全剝奪其視覺。

感覺剝奪能夠對被試的心理和行為發生重要的影響作用。這種影響涉及了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 也觸及了諸如態度、遵從、動機與需要等個性心理特徵。

①感覺剝奪造成注意力渙散, 不能聚精會神地從事某種活動;

②感覺剝奪造成思維的混亂, 不能明晰地思考問題;

③感覺剝奪造成知覺能力的損傷, 不能正常地進行感知活動和分析;

④感覺剝奪造成想像能力的畸變, 有些被試甚至出現幻覺現象;

⑤感覺剝奪造成被試心理上的焦慮不安, 使被試產生痛苦和想逃脫的願望。

感覺剝奪實驗告訴我們: 人的神經系統似乎特別適宜於從人們不斷遭遇的極廣泛的刺激中挑選信息。為了維持某種程度的機能覺醒以使神經機能能以正常狀態運行,一定水平的感覺輸入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倘若不能使多樣化維持一個關鍵的水準, 就會出現不適應, 最終會導致有機體心理上的紊亂。這即是說,不斷向我們感官襲來的刺激, 諸如光、形、色、聲、味、嗅、觸等刺激, 並沒有將我們埋葬, 反而有助於正常的機能的發展。

其一, 感覺剝奪實驗說明,感覺雖然是一種低級的簡單的心理活動,但它對人來說意義重大。剝奪感覺,就勢必會影響知覺、記憶、思維等較高級的和複雜的心理現象。沒有刺激,沒有感覺,人不僅不會產生新的認識,而且連正常的心理機能都得不到維持。

其二, 感覺剝奪實驗表明,認識環境是一種比物質享受更迫切更強烈的需要。根據馬斯洛觀點,人的需要有五種層次。他認為, 即使前四種需要都得到了滿足,個體也還能製造緊張,產生要求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需要。處於感覺剝奪情境的被試,雖然生理的需要、物質的享受得到了滿足, 但是, 更高一級的認識上的需要卻受到了抑制。因而, 滿足其認識客觀需要的動機便促使他們不得不製造緊張狀態, 引起心理上的混亂, 以求得解脫, 重新回到包涵有豐富刺激的客觀環境中來,以利於自我潛能的充分發揮和其他高級需要的追求。而認識環境是一種較高級的需要。

其三, 感覺剝奪實驗還從一個側面說明, 如果離開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那麼,作為人類的正常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感覺剝奪的實驗中,由於被試者離開了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和條件,他們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變化。這些變化與正常狀態下人的心理狀態是有差異的。人作為一個社會化的產物, 離不開賴以生存的人類社會環境。

                                                                         

來源|網絡

審核|丁一萍

排版|郭青青

     資料查找|劉春月  郭青青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實驗背景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
  • 【教學助手】感覺剝奪實驗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概述
    那麼,感覺剝奪的積極面是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稍作休息,看看感覺剝奪的定義吧。感覺剝奪或感知隔離是指故意減少或消除一個或多個感官的刺激。簡單的設備如眼罩或頭罩以及耳罩就可各自切斷視覺和聽覺,而複雜的設備亦可切斷嗅覺、觸覺、味覺、熱覺感受以及「重力」。感覺剝奪通過減少外感受刺激和/或肌動活動,易於產生意識狀態的改變。
  • 二十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1954年, 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 在付給學生被試每天20 美元的報酬後, 讓他們在缺乏刺激的環境中逗留。實驗好象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 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 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 和聽覺( 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
  • 備受爭議的極端「感覺剝奪實驗」是什麼?
    有視覺,沒有聽覺,沒有嗅覺,沒有觸覺……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人為被試者的感覺剝奪實驗是由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斯科特(Scott)於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被試對象是自願報名的大學生,他們被要求每天24小時躺床上,時間儘可能長(有吃飯與上廁所的時間)。
  • 疫情期間,為啥沒得病也鬱悶——感覺剝奪實驗
    疫情時期所感到的鬱悶,就是心理上的「感覺剝奪」造成的。 感覺剝奪現象 為了了解人們在感覺缺失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變化,美國心理學家黑伯等人首創了一種「感覺剝奪」實驗。
  •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感覺剝奪實驗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第四期來啦~在往期中,大家都踴躍發言發表了自己對這些實驗的獨特看法希望本期的感覺剝奪實驗大家也要積極參與互動哦~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
  • 心理學上感覺剝奪試驗
    感覺是意識和心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人們理解周圍的事物的過程,首先是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開始的。那麼一旦人失去感覺後,他會變得如何?
  • 自然感覺刺激對腦發育的影響
    外界因素,特別是來自環境的各種感覺刺激,對發育早期大腦中神經元的生長與功能性連接的形成(即突觸的形成)至關重要。在人類的大腦皮層,這個過程一般在出生後的幾年內完成(如圖1),而在生長周期更快的小鼠中則可在幾周內完成。已有很多工作研究了感覺刺激對大腦皮層發育與功能的影響,例如視覺的剝奪會導致視皮層(即主要處理視覺信息的大腦皮層區域)神經網絡功能的減弱。
  • 「這個髒,不能碰」,一個殘忍實驗,教父母警惕「感覺剝奪」陷阱
    但是,這些不同的「感覺」,正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父母過於約束孩子的行為,則很有可能掉進「感覺剝奪」的陷阱裡。什麼是「感覺剝奪」?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一開始,學生們都感覺很有趣,是一種非常新奇的體驗。他們有的選擇睡覺,有的默默思考,有的則開始考慮自己的論文作業。然而,僅僅兩天之後,學生們就開始出現注意力渙散、焦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等現象,有的甚至產生了幻覺。考慮到學生們的健康問題,心理學家停止了這項實驗。
  • 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與合成刺激相比,自然場景刺激具有更加複雜的統計特徵,與視覺系統的功能更相宜,能更有效地驅動視覺皮層神經元。因此,由合成刺激所測得的單眼剝奪效果不一定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實驗一中的中間測試所用刺激與剝奪適應刺激保持一致,不同之處在於閃爍周期和前後融合刺激測試相同,即剝奪眼刺激閃爍周期為6Hz,非剝奪眼為7.5Hz。在125分鐘單眼剝奪前後用雙眼競爭任務測試知覺眼優勢變化(圖1A),結果發現單眼剝奪增強剝奪眼的主導性(圖1C),和前人研究結果相似。對於腦電測試,通過單樣本t檢驗選擇有足夠強烈視覺反應的電極納入分析。
  • 老嶽講感統: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的行為,你有嗎?
    感覺,是大腦發育的「營養」,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期(0-6歲),只要有豐富的感覺刺激,就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神經網絡的瘋狂連結。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施行【感覺剝奪】的教養方式,令孩子需要的感覺刺激過度匱乏,就容易造成他大腦的「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那麼,什麼是【感覺剝奪】?你有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嗎?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唐納德·赫布的感覺剝奪實驗上世紀50年代,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首先嘗試了感覺剝奪實驗。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唐納德·赫布的感覺剝奪實驗上世紀50年代,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首先嘗試了感覺剝奪實驗。
  • 也許只是「感覺剝奪」
    是啊,你說這是愛,看似是為孩子好,保護他,怕他受到傷害,結果卻把孩子與外界隔離了,嚴重剝奪了他們的感覺。 感覺是最初級的認知過程,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例如,當我們手上拿著一個蘋果時,我們可以通過視覺看到它的顏色是紅彤彤,通過嗅覺可以聞到它的清香氣味,通過觸覺可以感受到它的形狀,還可以通過味覺體驗到它的酸甜味道……這些都是感覺。這些都是來自於外界的刺激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產生的。
  • 感覺剝奪可以使人感到放鬆嗎?
    感覺剝奪水箱是什麼?感覺剝奪水箱有點像一個溫暖、舒適、滋潤的子宮,只不過是人造的。溫暖的水可以讓人回憶起自己出生前包裹著自己的溫暖羊水。感覺剝奪水箱必須將一切聲音和光線阻隔在外,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大多數感官信息都是以這兩種方式輸入的。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將感覺剝奪的時間延長至幾天、甚至幾周,那就會變成一種折磨。感覺剝奪其實是一種懲罰犯人的手段,很容易令犯人屈服。
  • 研究發現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一種特殊的視覺適應——短時程單眼剝奪,近期引起廣泛關注。在典型的短時程單眼剝奪研究中,在剝奪過程中,被試一隻眼看到的是周圍環境或視頻畫面,另一隻眼被遮蓋住或者看到的是經過某種處理後的畫面。已有研究對單眼剝奪效果的測量採用的都是實驗室的簡單合成刺激(如正弦光柵、白噪音等)。
  • 「感覺剝奪」實驗:我可以「摸」你嗎?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觸覺。
  • 心理所研究發現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已有研究對單眼剝奪效果的測量採用的都是實驗室的簡單合成刺激(如正弦光柵、白噪音等)。與合成刺激相比,自然場景刺激具有更加複雜的統計特徵,與視覺系統的功能更相宜,能更有效地驅動視覺皮層神經元。因此,由合成刺激所測得的單眼剝奪效果不一定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 一切源於你的感覺被剝奪
    在我們感覺到飢餓、寒冷、勞累以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採取相應舉措來調節我們內部環境發出的信號,如果我們缺少這種感覺機制,身體的內態平衡就不能完成。感覺被剝奪感覺機制,除了能夠調節我們的動作機制以外,最重要的是它使得機體與環境的信息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