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2021-01-11 科學網

 

人類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周圍自然環境的刺激,經過漫長的物種進化和發展,人類的視覺系統發展出與自然環境相適宜的特性與功能。這一重要屬性可以在視覺適應中被觀察到。

 

一種特殊的視覺適應——短時程單眼剝奪,近期引起廣泛關注。在典型的短時程單眼剝奪研究中,在剝奪過程中,被試一隻眼看到的是周圍環境或視頻畫面,另一隻眼被遮蓋住或者看到的是經過某種處理後的畫面。

 

已有研究對單眼剝奪效果的測量採用的都是實驗室的簡單合成刺激(如正弦光柵、白噪音等)。與合成刺激相比,自然場景刺激具有更加複雜的統計特徵,與視覺系統的功能更相宜,能更有效地驅動視覺皮層神經元。因此,由合成刺激所測得的單眼剝奪效果不一定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鮑敏研究組的科研人員,設計了一種基於自然場景刺激的穩態視覺誘發電位技術(圖1A),通過立體鏡給左右眼呈現不同頻率閃爍(對比度反轉)的自然融合刺激進行融合刺激測試(unfiltered test),直接檢測單眼剝奪在自然場景下的神經效應。同時,在剝奪過程中,通過進行四組中間測試(interim test),追蹤剝奪過程中神經反應的動態變化(圖1B)。本研究同時考察了兩種單眼剝奪類型:一種是模擬遮蓋剝奪(mean-luminance),剝奪過程中非剝奪眼看到的是正常視頻圖像,剝奪眼看到的是平均亮度畫面;另一種是相位規則剝奪(pink-noise),剝奪眼看到的是相位規則被打亂的圖像(圖1A)。

 

實驗一中的中間測試所用刺激與剝奪適應刺激保持一致,不同之處在於閃爍周期和前後融合刺激測試相同,即剝奪眼刺激閃爍周期為6Hz,非剝奪眼為7.5Hz。在125分鐘單眼剝奪前後用雙眼競爭任務測試知覺眼優勢變化(圖1A),結果發現單眼剝奪增強剝奪眼的主導性(圖1C),和前人研究結果相似。對於腦電測試,通過單樣本t檢驗選擇有足夠強烈視覺反應的電極納入分析。前後融合刺激測試結果顯示,單眼剝奪使得神經眼優勢偏向剝奪眼,表明剝奪眼神經增益增強。但令人困惑的是,四組中間測試的神經眼優勢沒有明顯變化,這似乎與前後融合刺激測試結果相矛盾。研究推測,可能是中間測試刺激中較強的眼間抑制掩蓋了神經眼優勢的變化。

 

為了公平地與前後融合刺激測試比較,實驗二中的中間測試的閃爍階段刺激被替換為自然融合刺激,但是在測試過程中的間歇適應階段(top-up)依舊與剝奪適應刺激一致。和實驗一結果一致,剝奪後觀察到知覺眼優勢(圖1D)和神經眼優勢(圖2)都偏向剝奪眼。更重要的是,在模擬遮蓋剝奪條件下,在剝奪過程中,剝奪眼的神經增益隨著時間逐漸增強(圖2)。

 

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了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可以在觀看自然場景刺激時表現出來,為單眼剝奪中的穩態補償機制理論拓展到一般性的自然場景刺激提供了證據。同時,科研人員首次用基於自然場景的穩態視覺誘發電位技術跟蹤剝奪過程中眼優勢逐漸變化的過程,這一方法有望在未來作為實時追蹤自然適應環境下神經反應的一種強有力手段。

 

該研究的合作者包括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何生、蔣毅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Stephen A. Engel。

 

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71112, 31871104, 31525011和31830037) 和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XDB02010003 和QYZDB-SSW-SMC030)資助。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Neuroscience。(來源: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圖1 實驗流程與雙眼競爭任務結果

 

 

圖2 實驗二結果圖,剝奪眼相比非剝奪眼的振幅比值在後測顯著增大,在模擬遮蓋剝奪(mean-luminance)條件下振幅比值在剝奪過程中逐漸增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一種特殊的視覺適應——短時程單眼剝奪,近期引起廣泛關注。在典型的短時程單眼剝奪研究中,在剝奪過程中,被試一隻眼看到的是周圍環境或視頻畫面,另一隻眼被遮蓋住或者看到的是經過某種處理後的畫面。已有研究對單眼剝奪效果的測量採用的都是實驗室的簡單合成刺激(如正弦光柵、白噪音等)。
  • 心理所研究發現短時程單眼剝奪效應適用於自然場景刺激
    人類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周圍自然環境的刺激,經過漫長的物種進化和發展,人類的視覺系統發展出與自然環境相適宜的特性與功能。這一重要屬性可以在視覺適應中被觀察到。 一種特殊的視覺適應-——短時程單眼剝奪,近期引起廣泛關注。在典型的短時程單眼剝奪研究中,在剝奪過程中,被試一隻眼看到的是周圍環境或視頻畫面,另一隻眼被遮蓋住或者看到的是經過某種處理後的畫面。
  • 自然感覺刺激對腦發育的影響
    外界因素,特別是來自環境的各種感覺刺激,對發育早期大腦中神經元的生長與功能性連接的形成(即突觸的形成)至關重要。在人類的大腦皮層,這個過程一般在出生後的幾年內完成(如圖1),而在生長周期更快的小鼠中則可在幾周內完成。已有很多工作研究了感覺刺激對大腦皮層發育與功能的影響,例如視覺的剝奪會導致視皮層(即主要處理視覺信息的大腦皮層區域)神經網絡功能的減弱。
  • 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對人來說, 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 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從內容上看, 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 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 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 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
  • 腦磁gamma頻段對自然刺激的表徵在不同被試間具有一致性
    來源:PHI group典型的大腦反應響應了受試者之間對自然刺激的神經表徵相似性。例如,在觀看自然電影過程中,fMRI測量發現視覺腦區的被相關(ISC)很高。但是,fMRI的電生理基礎一直存在爭議。基於時間序列的ISC分析證實,在視覺腦區的低頻波段具有顯著的被試間同步性,而gamma頻段的時間相關性較低。
  • 人工智慧利用單眼強度圖像進行面部深度圖估計的對抗架構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利用單眼強度圖像進行面部深度圖估計的對抗架構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利用單眼強度圖像進行面部深度圖估計的對抗架構深度學習 2018-06-05 11:36:53  來源:今日頭條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自出生起,我們就在源源不斷地接收感官刺激——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塑造了我們的喜怒哀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人開始追求更強烈的刺激,比如不停刷手機、看恐怖片、玩極限運動,另一些人則厭倦了被信息洪流裹挾,想要尋求清淨。不必隱居,實驗室就可以為你打造孤絕的隔離狀態,但結果恐怕不會是你想要的。
  • 單眼和尚金剛經在哪 單眼和尚金剛經具體位置
    陰陽師單眼和尚金剛經在哪?有很多玩家對這個問題還不太了解。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陰陽師單眼和尚金剛經位置,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唐納德·赫布的感覺剝奪實驗上世紀50年代,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首先嘗試了感覺剝奪實驗。
  • 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感覺剝奪的好處    Dr.Lilly在1960年至1970年間完善了他的實驗方法,允許被試自由懸浮在注滿淘利鹽水溶液的黑暗隔音室中。溶液的溫度與皮膚表面的溫度相同,從而被試不會對冷或熱作出反應。     根據他的實驗,Lilly確定像重力、光、聲音和觸摸等外部刺激佔了中樞神經系統工作量的90%。
  • 3D立體畫適用場景有哪些?
    3D立體畫本質上還是平面圖片,只能通過固定視角才能看到立體效果,因為這一特性,也讓3D立體畫的適用場景有了很大限制。3D立體畫適用場景多是在街邊或者什麼網紅打卡點,地畫等等,多是給遊客拍照留念用的,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質。不過3D立體畫照片上看起來確實很有立體效果,但走近去觀看的話,立體效果可能會有所下降。而在一般家裝等場所3D立體畫可能就用的比較少,多是一些平面圖案。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全息瞄準鏡倍數與適用槍枝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全息瞄準鏡倍數與適用槍枝 作者:佚名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8-03-27 10:31:44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全息瞄準鏡倍數與適用槍枝在《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中,瞄準鏡可以說是槍枝最重要的配件了
  •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 生理刺激產生「一見鍾情」,鄰近效應產生「日久生情」
    然而科學家對人體腦部的研究顯示,戀愛之初的美妙感覺是大腦分泌物的刺激,在愛情的不同階段,腦部細胞的活動規律也截然不同。人們墜入愛河時,大腦中富多巴胺的區域開始活動起來,使人在生理上產生興奮、刺激的感覺。隨著兩人關係的逐步發展,這一區域的細胞也日益活躍。當戀人情深意濃、如膠似漆時,負責支配情感的「島狀皮質和環狀皮質」也最終煥發了活力,從而使愛情升華到真正的感情階段。
  • 【教學助手】感覺剝奪實驗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概述
    但,感覺剝奪難道沒有積極的一面麼?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那麼,感覺剝奪的積極面是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稍作休息,看看感覺剝奪的定義吧。感覺剝奪或感知隔離是指故意減少或消除一個或多個感官的刺激。簡單的設備如眼罩或頭罩以及耳罩就可各自切斷視覺和聽覺,而複雜的設備亦可切斷嗅覺、觸覺、味覺、熱覺感受以及「重力」。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
  • 單眼RVO,真的是單眼嗎?【光視Angio OCT量化2.0文獻系列】
    這次由魏文斌教授帶領團隊所作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我們容易忽略的真相:單眼RVO,真的是單眼嗎?RVO患眼一例,淺層和深層毛細血管的無灌注區、FAZ增大以及血管擴張研究觀察了一批單眼患有RVO的病例,以及一批健康人作為對照組。
  • 科學家發現睡眠剝奪會導致...
    Cell,2020;doi:10.1016/j.cell.2020.04.049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果蠅和小鼠進行研究後發現,睡眠剝奪/缺失會導致機體活性氧(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及氧化性應激效應積累,尤其是在腸道中;ROS並不僅僅與睡眠缺失相關,而且其還是誘發死亡的驅動因素,中和活性氧能有效預防氧化性應激反應,同時還能讓很少睡眠或無睡眠的果蠅擁有正常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