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剝奪」實驗:我可以「摸」你嗎?

2020-12-05 幾克未來

我們靠五感來認知這個世界,如果聽不見、看不見、聞不見、觸摸不到、失去味覺,生活將變得非常艱難。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觸覺。被試單獨呆在實驗室裡,幾小時後開始感到恐慌,進而產生幻覺……在實驗室連續呆了三四天後,被試者會產生許多病理心理現象:出現錯覺幻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緊張、焦慮、恐懼等,實驗後需數日方能恢復正常。

科學和醫學的進步總是不容忽視,神經學博士David Eagleman設計了一款觸覺名為Exoskin反饋外套。提出了「感官替代系統」這樣的一個有趣的生物現象,即用其他感官去代替非正常運作的感官。

Exoskin採用了32個感官馬達,並與High Fidelity的硬體設備開源架構進行了接口。這讓Exoskin搖身一變成為了非常好的遊戲設備!城裡人真會玩~明明是神經學博士的發明。佩戴Exoskin的用戶,能夠在虛擬世界中感受到實時的、精確的觸覺。Exoskin還支持用戶之間使用,兩人可以相應地採取行動並作出反應,快速的信號可以讓使用者速度的感受到另一個虛擬化身的輕拍或輕觸感,這也意味著在遊戲中玩家可以一起進行交互,甚至彼此觸摸,並讓他們感覺即使在VR中也能有真實的觸感。比如兩人在VR世界中跳舞時,可以體驗到彼此的身體接觸。

Exoskin可以通過高保真度的JavaScript進行控制,允許開發人員為Exoskin添加功能,包括視頻遊戲中的觸覺反饋。Exoskin將周圍環境音轉化為衣服上振動馬達的不同震動效果,人類的大腦非常擅長將獲取的信息進行提取,並賦予相對應的含義,讓佩戴者可以用軀幹的觸覺聽到周圍的聲音。如此,聽覺障礙者也將具備一種由觸覺所提供的「聽覺」。

「VR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現面對面地互動。」High Fidelity的執行總監Philip Rosedale表示:「VR的承諾是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將它們面對面地交流。觸摸是人類存在和交流體驗的關鍵部分。憑藉其深入的神經科學研究和觸覺反應經驗,NeoSensory製作了虛擬皮膚,可解決VR中缺乏的觸摸問題。

NeoSensory的聯合創始人,神經科學家David Eagleman表示:「當我們感受到另一個人的觸碰,或者我們碰撞到牆壁,VR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引人注目。我們很高興能夠與High Fidelity合作將這些反饋納入VR體驗。

也許有一天網際網路的交流真的不再冷冰冰,通過各種傳感器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成為現實。我很想你而我真的「摸」的到你!

相關焦點

  •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感覺剝奪實驗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第四期來啦~在往期中,大家都踴躍發言發表了自己對這些實驗的獨特看法希望本期的感覺剝奪實驗大家也要積極參與互動哦~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嚴重的感覺剝奪不僅會對心裡造成傷害,也會影響生理機能。假設你身處一個沒有光、沒有聲音的環境也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對實驗結果的研究發現,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 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背景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
  • 你的包辦代替真的是愛嗎?也許只是「感覺剝奪」
    是啊,你說這是愛,看似是為孩子好,保護他,怕他受到傷害,結果卻把孩子與外界隔離了,嚴重剝奪了他們的感覺。 感覺是最初級的認知過程,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例如,當我們手上拿著一個蘋果時,我們可以通過視覺看到它的顏色是紅彤彤,通過嗅覺可以聞到它的清香氣味,通過觸覺可以感受到它的形狀,還可以通過味覺體驗到它的酸甜味道……這些都是感覺。這些都是來自於外界的刺激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產生的。
  • 備受爭議的極端「感覺剝奪實驗」是什麼?
    >你體驗過沒有感覺得世界嗎?有視覺,沒有聽覺,沒有嗅覺,沒有觸覺……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人為被試者的感覺剝奪實驗是由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斯科特(Scott)於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被試對象是自願報名的大學生,他們被要求每天24小時躺床上,時間儘可能長(有吃飯與上廁所的時間)。
  • 疫情期間,為啥沒得病也鬱悶——感覺剝奪實驗
    在疫情期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不敢出門,減少了購物、人際交往和各種社會活動,而感到生活非常沉悶乏味。而當非典一結束,就鬆了一口氣,因為可以從事各種活動了,生活又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心情也變得開朗了。 疫情時期所感到的鬱悶,就是心理上的「感覺剝奪」造成的。
  • 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對人來說, 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 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從內容上看, 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 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 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 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
  • 老嶽講感統: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的行為,你有嗎?
    感覺,是大腦發育的「營養」,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期(0-6歲),只要有豐富的感覺刺激,就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神經網絡的瘋狂連結。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施行【感覺剝奪】的教養方式,令孩子需要的感覺刺激過度匱乏,就容易造成他大腦的「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那麼,什麼是【感覺剝奪】?你有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嗎?
  • 【教學助手】感覺剝奪實驗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概述
    在這個實驗裡,你將待在一個只有一張舒適的床的小房間裡,除了躺在床上休息或睡覺,你什麼也不用做;只有在吃飯或上廁所時,才可以離開房間。而且,你還要戴上眼罩和手套,除了空調聲,什麼也聽不見。你會享受這樣的狀態麼?你可以待在這樣的房間裡多久?在實驗中,會發生什麼?蠻有趣?這個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感覺剝奪可以使人感到放鬆嗎?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試試運動健身。這種方式也一度很受人歡迎,甚至被寫進了醫學書籍裡。你還可以找人傾訴,這種做法近半個世紀以來變得越來越流行。或者……你還可以讓自己漂浮在一個黑暗的水箱中,讓絕對的安靜將你淹沒。感覺剝奪水箱是什麼?
  • 二十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好象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 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 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 和聽覺( 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 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開始階段, 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 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然而, 兩三天後, 他們便決意要逃脫這單調乏味的環境。
  • 心理學上感覺剝奪試驗
    英國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實驗,將6名志願者分別關入一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密封室中,觀察他們在被剝奪視覺、聽覺及觸覺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其中一位志願者的實驗全過程被公開。被關半小時就變得焦慮37歲的喜劇演員亞當·布魯姆是6名志願者之一,他同意接受「單獨監禁」,並同意觀察者們使用監視器監視他的活動並製作成電視紀錄片。
  • 處在黑暗中的你,為何會感到茫然無措?一切源於你的感覺被剝奪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望著藍藍的天空,沐浴著溫暖和煦的陽光,我想這是每個擁有閒情雅致的人都想過的奇妙生活;但與之形成鮮明度比的是,當一個人置身於黑暗的空間,伸手不見五指時,內心就會催生出無限的恐懼。
  • 睡眠剝奪實驗——最愛你的是你的夢
    所以經常感覺一覺醒來做了幾個夢,或是在夢裡出現了幾個毫不關聯的場景。而且每次在快速眼動期這個階段被叫醒,一直未完成快速眼動期的話,這個人會感覺十分疲憊,會產生像未睡的感覺,時間持續的話,會發生像睡眠剝奪實驗相應出現的現象。那麼夢其實是睡眠的關鍵。
  • 「這個髒,不能碰」,一個殘忍實驗,教父母警惕「感覺剝奪」陷阱
    但是,這些不同的「感覺」,正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父母過於約束孩子的行為,則很有可能掉進「感覺剝奪」的陷阱裡。什麼是「感覺剝奪」?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一開始,學生們都感覺很有趣,是一種非常新奇的體驗。他們有的選擇睡覺,有的默默思考,有的則開始考慮自己的論文作業。然而,僅僅兩天之後,學生們就開始出現注意力渙散、焦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等現象,有的甚至產生了幻覺。考慮到學生們的健康問題,心理學家停止了這項實驗。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必隱居,實驗室就可以為你打造孤絕的隔離狀態,但結果恐怕不會是你想要的。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必隱居,實驗室就可以為你打造孤絕的隔離狀態,但結果恐怕不會是你想要的。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其實,剝奪睡眠的恰是我們自己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據說,二戰時期,蘇聯研製了一種稱作尼古拉耶夫(Nikolaev Gas)的氣體。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剝奪一個人的睡眠有多可怕?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  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  為了驗證其效果,蘇聯科學家便搞了這麼一次「睡眠剝奪實驗」。  他們先從監獄找來5個人,讓他們關在一間密室。密室裡面吃喝拉撒的地方都有,唯獨沒有睡覺的床。  密室並非完全密封,有通風系統可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科學家在通風系統裡加入尼古拉耶夫氣體,5個人渾然不覺中就吸入了。
  • 媽媽,你知道嗎?你剝奪了我幸福的能力
    你剝奪了我幸福的能力 圖/編| YOYO情感·小新老師 文/音| YOYO情感·小哈老師 【摘要】孩子太弱小無力承擔自己和反抗別人,而且在孩子心裡根本沒有好壞對錯這些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