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嶽講感統: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的行為,你有嗎?

2020-11-23 騰訊網

感覺,是大腦發育的「營養」,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期(0-6歲),只要有豐富的感覺刺激,就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神經網絡的瘋狂連結。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施行【感覺剝奪】的教養方式,令孩子需要的感覺刺激過度匱乏,就容易造成他大腦的「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那麼,什麼是【感覺剝奪】?你有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老嶽講【感覺剝奪】!

現在來給大家講什麼叫做【感覺剝奪】。所謂的【感覺剝奪】,就是將人與外界的刺激高度隔絕——從此刻起你的耳朵,我不讓你聽見外面的聲音,你的眼睛,我不讓你去看到世界上任何美麗的風景,你的觸覺,我不讓你去觸摸任何東西,你的前庭系統,被我剝離,我會拿繩子給你捆在一個木板上,你紋絲不能動,所有你外在的感覺全部被剝離之後,在這種狀態下,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內臟覺、前庭覺、本體覺不能接受任何外界的刺激信息。

各位,剛才我講完了,是不是我們很多孩子就類似於今天的實驗,感覺已經被剝奪了,是還是不是?很多孩子不讓出去跑,我們不讓這樣動,不讓那樣動,不讓哭,我們去餵飯,我們幫他穿衣服等等,都做了感覺剝奪。

感覺是神經系統的營養

如果一個人的感覺被剝奪之後會產生難以理解的痛苦。注意,最後面各種心理將承受著不同程度的損傷。一旦感覺剝奪之後,會造成如下:

第一,感覺剝奪會造成兒童注意力的渙散,不能聚精會神地從事某種活動,外在表現:注意力不集中、特別的好動。

第二,感覺剝奪會造成思維的混亂,不能夠明晰的思考問題,所以這些孩子每天從早晨到晚上,整個生活秩序是亂的,生活節奏是亂的,生活的狀態時好時差。

第三,感覺剝奪造成知覺能力的損傷,稍後我會去講什麼叫做知覺能力,不能正常的進行感知、活動和分析,就是沒有邏輯思維,不能夠把我們的感覺變成感知覺。

第四,感覺剝奪造成想像能力的畸變。都變形了,它不能像正常的想像,我們給個花,他能想像一個花叢多麼美妙,我躺在花叢裡。注意,他所有的想像可能跟我們現實環境是不匹配的,有些被試者甚至出現了幻想的現象。

最後一個,感覺剝奪造成被試者心理上的焦慮不安,使被試者產生痛苦或者想逃脫的願望。

你對孩子「感覺剝奪」了嗎?

為什麼有的孩子來咱中心上感統課不想上?因為他們的感覺被剝奪,來到這裡極度不舒服,因為你給他的刺激,讓他能夠產生新的功能,但讓他產生功能的同時,他身體無法去接受,他的心無法去承載,所以很痛苦,他要做什麼動作?逃離,這就是感覺剝奪,各位是否清楚了?

今天很多家長用他的無知,用他的愛,正在把我們的孩子的感覺進行什麼?

剝奪

相關焦點

  • 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嗎?兒童職能治療側重於功能,如果兒童有一些影響其獨立生活的功能障礙,就需要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幫助。因此,自閉症、腦性麻痺、染色體異常、發育遲緩、智力障礙、注意力缺損多動症、行為及情緒障礙等患兒都是職能治療的主要服務對象。職能治療服務內容,涵蓋我們熟知的感覺統合、日常生活活動、遊戲探索、教育學習、社會參與等方方面面。
  •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大階段:分享四個小遊戲,在家做感統訓練
    簡單一點來理解,感覺統合能力就是指在多種感覺通路的幫助下,成功從外界獲取重要信息,隨後大腦將這些傳遞的信息進行精細分析處理的能力。多種感覺通路包括嗅覺、聽覺、前庭覺、觸覺等等。這段時期是大腦發育的成熟期與感覺綜合能力發展的最終階段,換句話講,這也就是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最後機會。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會影響一生!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 感統失調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 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接收外界信息,由神經系統輸入大腦, 大腦篩選、處理、編碼這些信息, 反饋指導我們的行為、語言、思維等。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但醫生在仔細檢查後表示,他家孩子的大腦發育並沒有任何問題,孩子之所以走路搖搖晃晃的,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了失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智力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嚴重的感覺剝奪不僅會對心裡造成傷害,也會影響生理機能。假設你身處一個沒有光、沒有聲音的環境也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對實驗結果的研究發現,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 唯有身腦合一,感覺方能統合 | 感統精進計劃
    而一旦感覺統合能力出現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障礙,從行為到心理到整個人生,影響十分深遠。然而,有相當數量的兒童擁有先天性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這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外界的感知出現了問題,出現認知障礙,對身體的掌控也遜色於其他兒童。因此,感覺統合訓練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如果在孩子身體感官相互配合的時期缺乏必要的訓練,就很容易造成感統失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在注意力發育最強的階段,沒有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訓練,孩子在長大後,勢必會存在注意力低下的問題。 感統訓練有助於大腦潛力的開發?
  • 感覺剝奪可以使人感到放鬆嗎?
    有工作任務要完成、有會議要安排、有各種雜事要處理、有帳單要付、有飯要煮、有郵件要回復……諸如此類的事情永遠沒完沒了。除了工作和家庭壓力之外,我們的身體還要一直承受各式各樣的物理壓力。汽車鳴笛的聲音轟炸著你的耳膜,汽車尾氣和煙味讓你咳嗽不止,電話鈴聲響個不停,人們聊天的聲音也嘈雜不已。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永遠纏繞著你,從不給你一刻喘息之機。
  • 感覺剝奪實驗
    在1959年,Smith和Lewty也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他們將參與實驗的志願者護士們限制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以觀察他們可以堅持多久。相應的激勵是與他們堅持的天數等同的帶薪休假的報酬。實驗還提供一張舒適的床,而被試也可以在房間裡隨意走動。所有堅持了十多個小時的志願者護士都報告說產生了無序思維,而且2/3的人還產生了恐慌和恐懼。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不管是在學齡前還是在學齡後,普遍老師都會反應這些孩子們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與人交流有問題,考試馬虎,讀書跳行。 在生活中做事磨磨蹭蹭,丟三落四,你以為這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其實並不然。以上的這些表現我們統稱為感覺統合能力失調。 什麼是感覺統合?
  • 你的包辦代替真的是愛嗎?也許只是「感覺剝奪」
    是啊,你說這是愛,看似是為孩子好,保護他,怕他受到傷害,結果卻把孩子與外界隔離了,嚴重剝奪了他們的感覺。 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是通過從認識事物的一些簡單屬性開始的,頭腦接受這些信息,認識了這些屬性,就形成了感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最簡單的認識形式。 但是,如果人沒有了感覺會怎麼樣呢?大家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 心理學上感覺剝奪試驗
    英國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實驗,將6名志願者分別關入一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密封室中,觀察他們在被剝奪視覺、聽覺及觸覺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其中一位志願者的實驗全過程被公開。被關半小時就變得焦慮37歲的喜劇演員亞當·布魯姆是6名志願者之一,他同意接受「單獨監禁」,並同意觀察者們使用監視器監視他的活動並製作成電視紀錄片。
  • 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感覺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 experiment) 就是奪去有機體的感覺能力而進行研究的方法。
  •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感覺剝奪實驗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第四期來啦~在往期中,大家都踴躍發言發表了自己對這些實驗的獨特看法希望本期的感覺剝奪實驗大家也要積極參與互動哦~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
  • 備受爭議的極端「感覺剝奪實驗」是什麼?
    >你體驗過沒有感覺得世界嗎?有視覺,沒有聽覺,沒有嗅覺,沒有觸覺……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人為被試者的感覺剝奪實驗是由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斯科特(Scott)於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被試對象是自願報名的大學生,他們被要求每天24小時躺床上,時間儘可能長(有吃飯與上廁所的時間)。
  • 兒童感覺統合治療師需求大 行業亂象亟須解決
    而且,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也發現感覺統合治療對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症譜系障礙等問題都有顯著的治療價值,可以明顯改善兒童由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等感覺統合失調引起的各種問題行為,包括注意力分散、閱讀障礙、書寫問題、社交困難、遊戲能力發展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