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極端「感覺剝奪實驗」是什麼?

2021-03-01 學堂在線

↑ ↑ ↑ 關注學堂在線,把全球優質好課帶給你


你體驗過沒有感覺得世界嗎?有視覺,沒有聽覺,沒有嗅覺,沒有觸覺……

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人為被試者的感覺剝奪實驗是由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斯科特(Scott)於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的。

被試對象是自願報名的大學生,他們被要求每天24小時躺床上,時間儘可能長(有吃飯與上廁所的時間)。這些被試者被嚴格控制感覺的輸入,他們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除了微弱的散射光什麼都看不到,限制視覺;戴上紙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觸覺;頭枕在用U形泡沫橡膠做的枕頭上,同時空氣調節器單調的嗡嗡聲限制聽覺。


實驗結果證顯示:

1. 在進行感覺剝奪後,被試者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活動似乎是「跳來跳去」的;

2. 對於處理稍複雜的問題,例如需要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創造測驗、單詞聯想測驗,接受過感覺剝奪的被試者不如未接受感覺剝奪的人成績好;

3. 超過一般的被試者說自己出現了幻覺,其中大多數是視幻覺,也有小部分聽幻覺或觸幻覺。視幻覺大多在感覺剝奪的第三天出現,幻覺大多類似光的閃爍,沒有形狀,常常出現於視野的邊緣。聽幻覺包括狗的狂吠聲、警鐘聲、打字聲、警笛聲、滴水聲等。觸幻覺的例子有,感到冰冷的鋼塊壓在前額和面頰,感到有人從身體下面把床墊抽走;

4. 幾乎所有被試者在進行實驗後都覺得感覺剝奪實驗使人非常痛苦,其中一位被試者說這比希特勒的迫害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來,因為這項試驗受爭議程度太大,很多人覺得這實驗不人道、太殘忍而停止了。

 

其實想想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無聲、無光、無接觸、無交流。換做是你,你能撐幾天?


在感覺被極端剝奪後,人類會出現一系列心理病變,包括幻視、幻聽、暗示性增高、反應遲鈍、神經質等等……

因此人類在無感的情況下是有損健康的,嚴重的還可能產生自殺的傾向。

還是多彩的世界好啊!(此處應有BGM)


另外,下面這句話是真理!請牢牢謹記:

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通俗來說就是,感覺可以讓人變得更快樂、更幸福~

 

不要再覺得什麼禁慾系列男神女神們好了,你以為他們幸福嗎?

他們哪一個都挺慘的!


So,熱愛這個世界,熱愛生活,愛自己、愛他人,有情有義才是真理!

 

並且還要愛學習!

 

學堂君是從彭凱平老師的心理學概論這門課中學習到以上知識的,話說彭老師講課的樣子太可愛了(害羞臉)……

閱讀原文,去聽課!

清華大學發起成立的中文MOOC平臺,匯聚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相關焦點

  •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感覺剝奪實驗
    「這些實驗,你怎麼看」第四期來啦~在往期中,大家都踴躍發言發表了自己對這些實驗的獨特看法希望本期的感覺剝奪實驗大家也要積極參與互動哦~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嚴重的感覺剝奪不僅會對心裡造成傷害,也會影響生理機能。假設你身處一個沒有光、沒有聲音的環境也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對實驗結果的研究發現,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 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實驗背景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
  • 感覺剝奪實驗|刺激的重要性
    對人來說, 感覺剝奪是暫時讓被試的某些(或全部) 感覺能力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把人放在一個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從而探索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方法。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從內容上看, 有視覺、聽覺、膚覺剝奪; 從方法上看,有簡單的部分感覺剝奪, 也有嚴格意義上的感覺剝奪; 從對象上看,有動物的和人類的感覺剝奪之分。
  • 【教學助手】感覺剝奪實驗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概述
    假如你被邀請參加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裡,你將待在一個只有一張舒適的床的小房間裡,除了躺在床上休息或睡覺,你什麼也不用做;只有在吃飯或上廁所時,才可以離開房間。而且,你還要戴上眼罩和手套,除了空調聲,什麼也聽不見。你會享受這樣的狀態麼?你可以待在這樣的房間裡多久?在實驗中,會發生什麼?蠻有趣?這個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二十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好象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 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 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 和聽覺( 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 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開始階段, 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 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然而, 兩三天後, 他們便決意要逃脫這單調乏味的環境。
  • 疫情期間,為啥沒得病也鬱悶——感覺剝奪實驗
    疫情時期所感到的鬱悶,就是心理上的「感覺剝奪」造成的。 感覺剝奪現象 為了了解人們在感覺缺失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變化,美國心理學家黑伯等人首創了一種「感覺剝奪」實驗。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唐納德·赫布的感覺剝奪實驗上世紀50年代,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首先嘗試了感覺剝奪實驗。這一奇異現象的發現,使感覺剝奪實驗成了50~60年代的研究熱點。1961年,科學家約翰·佐拜克發現,如果讓幽禁的受試者想像自己熟悉的場景和面孔,他們眼前也會出現逼真的景象,甚至覺得比現實中的更鮮活。這種現象在實驗第二天或第三天更容易發生,並且隨幽禁時間的延長愈發突顯。
  • 被關小黑屋48小時,剝奪所有感覺是種怎樣的體驗?
    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感官剝奪實驗(sensory deprivation),即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受試者五感中的一種或幾種,觀察受試者的表現。唐納德·赫布的感覺剝奪實驗上世紀50年代,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首先嘗試了感覺剝奪實驗。
  • 心理學上感覺剝奪試驗
    感覺是意識和心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人們理解周圍的事物的過程,首先是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開始的。那麼一旦人失去感覺後,他會變得如何?
  • 「這個髒,不能碰」,一個殘忍實驗,教父母警惕「感覺剝奪」陷阱
    但是,這些不同的「感覺」,正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父母過於約束孩子的行為,則很有可能掉進「感覺剝奪」的陷阱裡。什麼是「感覺剝奪」?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1954年,心理學家貝克斯頓和斯科特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找了幾個學生來進行一項看起來非常新奇的實驗。他們給學生戴上特製的半透明塑料眼鏡,手臂套上用紙板做成的「鎧甲」,送到隔音的空間裡。學生們躺在舒適的床鋪上,所能感覺到的只有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嗡嗡聲。
  • 「感覺剝奪」實驗:我可以「摸」你嗎?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觸覺。
  • 老嶽講感統: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的行為,你有嗎?
    感覺,是大腦發育的「營養」,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期(0-6歲),只要有豐富的感覺刺激,就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神經網絡的瘋狂連結。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施行【感覺剝奪】的教養方式,令孩子需要的感覺刺激過度匱乏,就容易造成他大腦的「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那麼,什麼是【感覺剝奪】?你有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嗎?
  • 也許只是「感覺剝奪」
    …… 生活中,很多父母寵愛孩子,什麼事都包辦代辦,書包幫孩子背、 是啊,你說這是愛,看似是為孩子好,保護他,怕他受到傷害,結果卻把孩子與外界隔離了,嚴重剝奪了他們的感覺。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其實,剝奪睡眠的恰是我們自己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據說,二戰時期,蘇聯研製了一種稱作尼古拉耶夫(Nikolaev Gas)的氣體。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剝奪一個人的睡眠有多可怕?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  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  為了驗證其效果,蘇聯科學家便搞了這麼一次「睡眠剝奪實驗」。  他們先從監獄找來5個人,讓他們關在一間密室。密室裡面吃喝拉撒的地方都有,唯獨沒有睡覺的床。  密室並非完全密封,有通風系統可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科學家在通風系統裡加入尼古拉耶夫氣體,5個人渾然不覺中就吸入了。
  • 感覺剝奪可以使人感到放鬆嗎?
    感覺剝奪水箱是什麼?感覺剝奪水箱有點像一個溫暖、舒適、滋潤的子宮,只不過是人造的。溫暖的水可以讓人回憶起自己出生前包裹著自己的溫暖羊水。感覺剝奪水箱必須將一切聲音和光線阻隔在外,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大多數感官信息都是以這兩種方式輸入的。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將感覺剝奪的時間延長至幾天、甚至幾周,那就會變成一種折磨。感覺剝奪其實是一種懲罰犯人的手段,很容易令犯人屈服。
  • 一切源於你的感覺被剝奪
    說來說去,其實這就是一種感覺。我們總感覺到身邊有什麼東西,這種東西不知道會對我們採取什麼傷害,所以我們感到異常的恐懼。那到底什麼是感覺,它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何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觀察一個物體,想要對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其實都是在充分調動感覺的力量。
  • 睡眠剝奪實驗——最愛你的是你的夢
    所以經常感覺一覺醒來做了幾個夢,或是在夢裡出現了幾個毫不關聯的場景。而且每次在快速眼動期這個階段被叫醒,一直未完成快速眼動期的話,這個人會感覺十分疲憊,會產生像未睡的感覺,時間持續的話,會發生像睡眠剝奪實驗相應出現的現象。那麼夢其實是睡眠的關鍵。
  • 為何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備受爭議?隨機實驗法有用麼
    而除了這些八卦之外,這三位得主所倡導的實驗方法更是備受爭議。有人認為這是洞察貧困本質的有力工具,但也有人斥之為無用的遊戲。巴納吉和迪弗洛:諾獎夫妻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