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等客觀題的方式出題,很多同學會對這幾個概念進行混淆,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及理解,今天我會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一考點。
我們的感受性變化規律一共有四個,分別是:
1.感覺適應: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會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一般來說,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而在感覺適應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三種適應:
(1)視覺適應:分為明適應和暗適應
明適應:是指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過一會兒就習慣了。例如:每天早上大家起床剛拉開窗簾時會覺得光線很刺眼,但是過一會就適應了。明適應是在光刺激由弱變強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降低的過程。
暗適應:是指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例如,每當大家去看電影,發現剛剛走進影院的時候自己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過了一會兒也就能看見了。暗適應是在光刺激由強變弱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提高的過程。
(2)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是嗅覺的適應。
(3)膚覺適應:在遊泳時,剛剛入水的時候覺得水冷,不久之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是皮膚覺的適應。
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但是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2.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覺得黑人的牙非常白。
(2)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大家都喜歡生病喝過藥之後去吃一些糖緩解苦味兒,也是運用了繼時對比。
3.感覺後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在各種感覺中,視覺的後效最顯著,又稱視覺後像。例如,我們盯著燈泡看一段時間之後將視線移到別處,但是眼前還是會有燈泡的影像。
4.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我們常說的盲人耳聰就是感覺的補償。
(2)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是指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例如,秀色可餐就是一種刺激帶來多種感覺。
以上內容是我對感受性變化的規律的解析,大家在學習時切記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學習與理解。
【練一練】在板書寫字時,教師常把形近字相異的部分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寫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所運用的感覺規律是(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補償 D.聯覺
【答案】B。將形近字用不同顏色的筆寫,是兩個刺激,引起學生進行對比看,所以是感覺對比。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ks
回復「時政熱點」即可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結構化面試」獲取結構化面試七大類型試題答題思路及試題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