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深圳經濟特區設立國際仲裁機構,當時稱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深圳辦事處,簡稱「深圳仲裁辦」,現稱深圳國際仲裁院(SCIA)。這是當時中國除北京以外唯一可以受理和處理涉外經濟貿易糾紛的國際仲裁機構。深圳經濟特區設立該機構,主要目的是就近解決港澳地區與內地之間日益增長的經濟活動產生的糾紛。
既然在特區,就要特事特辦,與國際接軌。其中的一項創舉就是邀請境外的法律界、工商界知名人士參與深圳的國際仲裁,以增強仲裁機構的公信力。1984年年初,深圳仲裁辦設立了一份「深圳經濟特區特邀仲裁員」名冊。首批仲裁員有15名,其中香港地區有8名,內地有7名。中國的仲裁史上,聘請境外人士參與國際仲裁,這是深圳特區的首創,也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
首批特邀的8名香港仲裁員是:阮北耀、孫城曾、陳子鈞、何世柱、鄭正訓、郭宜興、彭思梅和廖瑤珠,以後又陸續邀請了梁定邦、胡鴻烈、簡福飴、李鉅林、何美歡、梁錦松、梁愛詩等多位知名人士為仲裁員。
香港地區的法律體系屬普通法系亦即海洋法系。以英美為主體的普通法系有悠久的歷史和成熟的制度、嚴謹的邏輯、清晰的概念及精確的語言,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的認可和使用。內地則屬於大陸法系。很多法律都是借鑑和移植自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粵港兩地仲裁員和法律人士的合作和交流,恰好可以互補,達致「大陸」和「海洋」的融合。這確實是一個極佳的機制。雙方不但取長補短,而且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記得1988年6月深圳市舉辦首屆「荔枝節」,梁定邦、阮北耀等仲裁員專程從香港來深圳仲裁辦參加交流,兩地仲裁員共同品賞荔枝,歡聚一堂。此後連續多年,「荔枝節」都是深圳經濟特區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深港合作、海外聯誼的重要節慶和平臺。
我是1984年首批特邀的7位內地仲裁員之一,也是當時深圳仲裁辦的副主任。在經年的國際仲裁和法律事務活動中,我與阮北耀、李鉅林、梁定邦、何美歡、胡鴻烈、陳子鈞、何世柱、廖瑤珠和簡福貽等香港仲裁員都直接打過交道,或是同庭審案,或是共同討論法律問題。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法律專業知識、職業操守、敬業精神、坦誠待人的態度和虛懷若谷的品質。可以說,我終生受益。
阮北耀律師是我早期接觸最多的香港仲裁員。他是香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伙人,是第六屆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們曾同庭審案,共同討論案情。他業務精湛,思維嚴謹,令人欽佩。我曾多次上門討教,每次他都熱情接待,不吝賜教。即使我離開深圳仲裁辦後,我們之間仍有書信來往,他對我幫助極大。
李鉅林律師是我後期接觸最多的香港仲裁員。他曾是香港的檢察官,也是內地的政協委員。他精通業務,操守嚴謹,待人真誠,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們曾合作搞過一個英漢法律互譯的「句典工程」,合作愉快。他是翻譯高手,有很強的駕馭中英文的能力。前幾年我母親去世,他專程到廣州訂下酒店,參加告別儀式。如此情誼,銘刻在心。
梁定邦資深大律師是我極其欽佩的香港仲裁員。香港回歸前他是享有盛譽的御用大律師(QC),後曾任香港證監會主席和中國證監會的首席顧問,現在擔任深圳國際仲裁院副理事長。記得當年董有淦主任和我到香港給他送仲裁員聘書時,他欣然接受。然後一句客套話也沒有,直接問我:你們是怎樣處理衝突規範的?我回答後,他點了點頭,接著又是下一個問題。這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談話。多年後一次路過香港去探訪他,他當時任香港證監會主席,日理萬機。秘書通知後他很快就出來見我,十分熱情,相談近1個小時。這又是一次難忘的談話。
何美歡教授也是我敬佩的香港仲裁員。她是中外法學界享有盛名的學者,是多倫多大學和清華大學雙聘教授。我在2000年的一樁仲裁案中為首席仲裁員,與何教授同庭審案。仲裁庭在討論案情時產生意見分歧。我和何教授的意見基本一致,另一位仲裁員則有不同看法。何教授當時在加拿大,她專門寫了一份長達9頁的英文法律意見書傳真發過來,詳細地陳述了她的觀點和理據,立論嚴謹,邏輯嚴密,她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令我受益匪淺、十分感動。我在裁決書中援引了她的很多觀點,到現在我還保留著這份泛黃的法律意見書。何教授因腦出血不幸於2010年9月在香港去世。消息傳到清華大學,校方決定集體為她默哀一分鐘。
胡鴻烈大律師是另一位我很尊重的香港仲裁員。他曾是香港立法局議員,創辦香港樹仁學院,後任樹仁大學校監。他是全國政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常委。胡老先生與深圳仲裁辦主任董有淦先生是浙江紹興同鄉兼同學,他們見面時一般都講家鄉話。他關心並支持中國的仲裁事業,曾親臨深圳仲裁辦,並主動提供其在香港空置的公寓作為深圳仲裁辦人員出差香港的居所。胡大律師對仲裁工作的熱心和支持令人感佩。
廖瑤珠律師的快人快語也讓我記憶猶新。有一次,案件結案後,我們請她在荔枝公園旁邊的酒店吃飯,並給她案件報酬,當時有些香港仲裁員是不肯要報酬的,但廖瑤珠律師不一樣,她說:「好,很好!」欣然笑納。她說,既然有這個規矩,那就應當照章辦事。這讓我對她的爽快尤加欽佩,這麼做當然是對的,有利於我們機構的長遠發展。還有一次我和董有淦主任去香港,在淺水灣與廖瑤珠律師和簡福飴大律師共進午餐,大家聊了一個下午,從對時局的看法到討論法律前沿問題,讓我學到很多。
在和其他香港仲裁員的接觸中,簡福飴大律師的爽朗大方,陳子鈞大律師的幽默風趣,何世柱議員的平易近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智者同行,能啟迪思維;與高人為伍,會開闊視野。香港的仲裁員是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