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神秘、瑰麗、奇詭等多類型元素的綜合體《湮滅》

2020-12-06 旋風的故事

根據電影已有的信息,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這樣的的故事:三年前,外星人入侵地球,降落在燈塔。外星人通過一種光脈衝,產生了「閃光」。閃光是一個稜鏡,把所有東西都折射了,不僅僅是光和無線電信號,還有動植物的DNA。因此,人會變成植物,魚變得透明,鱷魚的牙齒變得像鯊魚,樹長出了了水晶,鹿角長出梅花,軍人肚子裡的內臟在流動,安雅(吉娜·羅德裡格茲 飾)的指紋在變化。除此之外,熊吃掉了凱茜(圖娃·諾沃妮 飾)的聲帶,再加上熊和凱茜的DNA發生了折射,於是熊發出了人類的聲音。科考組織從陸路、水路投放無人機、動物、人員小隊進行調查,通通是有去無回。一名外星人克隆成凱恩(奧斯卡·伊薩克 飾)的樣子,走出了X區域,並假裝成凱恩。至於走出X區域的是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飾),還是複製人莉娜,沒有標準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整部電影都是由莉娜的視角展開,相當於是她對科學家洛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 飾)講的一個故事,而關於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

《湮滅》不僅思想超前,還探討了人性、哲理的話題。電影裡的隊長說過:如果我不馬上趕到燈塔那裡,開始和結束這段旅程的就不是同一個人了。凱茜說過:從某個方面看,我失去了兩個親人,我美麗的女兒,和曾經的我。凱恩也說過:如果我不是凱恩,我是誰?我是你嗎?你是我嗎?莉娜的丈夫執行任務一年後才回來,就變成了另一個人複製人凱恩。而莉娜進入X區域再出來,也有可能成為了複製人莉娜。即便走出X區域的是真的莉娜,也不是以前的莉娜了。畢竟,在X區域DNA會受到折射,人們的肉體會像液體般流動,思緒會變化。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們身邊的人還是Ta本人嗎?你還是你嗎?我還是我嗎?

《湮滅》是一個探討生命形態的故事。如影片中所展現,人類所熟知的生命,是從一個單細胞,慢慢進化成多細胞,最後逐漸進化成更豐富的生命形態,人類便是其中一種。我們一直以為,這種進化趨勢是理所當然的,是必須的,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上帝的意志。但在觀看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的這種慣性思維逐漸被打破:同一種植物,可以開出多種不同的花;鱷魚可以長出鯊魚的牙齒;鹿角可以開花;熊可以說話;樹木可以長成人形......導演用這些不斷地提醒觀眾:生命演變,是存在無數的可能性的,任何一個偶然因素的出現,都可能導致生命形態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在這個故事裡,導致生命演變出現不確定的關鍵因素便是「折射」(影片開頭,導演用女主角和丈夫隔著水杯相握而顯得變形的手做出了暗示),從天而降的隕石製造出了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在這裡,決定生命演變的DNA也是可以折射的,不同的DNA經過折射,相互雜糅在一起,於是出現了前面所見過的在我們看來變異的生物。而離隕石越近,這種折射的效果越強,甚至可以折射出另一個完整的自己。

電影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比如塑造新女主的物質和能量完全來自領隊女的湮滅,那麼由女主血細胞DNA指導製造出來的東西到底算是誰?女主的視角裡的複製人是黑色的,那複製人的視角裡的女主是否也一樣?最後搏鬥中經歷數次暈倒和爬起,期間兩個萊納到底誰真誰假,本就已經模糊了。到最後女主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是真身。而問及男主,答案也是「我想我不是」這種猜測的語氣。擁有了記憶和肉體,到底能否確定我即是「我」,此時已經不單純是觀眾相不相信,而是劇中的人物自己都已經不清楚了。影片中拋出的全是問號?即所謂沒埋的坑,然而想像一下我們觀影時所有恐懼之來源,以及這些恐懼所引發的強烈思考之原動力,到底在哪?此故事驚悚的魅力不恰恰來源於你所未知和不確定的東西嗎?越是好奇,越是害怕,越是不確定,越是從一個問題追問自己,越是欲罷不能的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從而懷疑,從而假設,從而繼續思考,若非要給一個蓋棺定論、一個真相大白,那麼被給予一個多麼匪夷所思的結局,也抵不上百思不得其解的戰慄,換言之,這片子最寶貴的東西就沒了。所以我所理解的挖坑不埋,並不一定是導演劇本有傷,而是刻意為之。相反,如果所有的「坑」都給上一個明確的答案,那麼回想這片子就真沒半點「可怕」可言了。

《湮滅》的故事起於一股神秘的外星能量(影片中稱為閃光)墜落在美國南海岸的一座燈塔上,並由此燈塔開始不斷向外擴散,逐漸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神秘區域,即為電影中的X區。女主莉娜的丈夫凱恩是一名特種兵,他奉命進入X區域調查但卻從此音訊全無,直到一年後他突然出現在莉娜面前,可此時的凱恩似乎失去了部分的記憶、身體也出現了明顯的不適。為了幫助丈夫痊癒,莉娜決定跟隨科考隊進入X區查清真相。創造了這片X區的神秘能量具有一種能「折射」生物基因的奇異能力,在「基因折射」的作用下,X區中所有生物都發生了基因變異,也包括了進入這片區域的人類。殘酷的事實令科考隊的成員們既要應對來自外部變異生物的攻擊,也要面對自身基因變異而造成的人類本性的迷失。在內外雙重壓力之下,科考隊員一個接一個的犧牲,只有莉娜堅持達到了科考隊原定的目標「燈塔」(神秘能量的老巢)去探尋X區的終極秘密。在燈塔中她看到了丈夫遺留下的自殺視頻,此時莉娜方才明白自己的丈夫已死,在外面的那個「丈夫」其實是由X區中的神秘能量折射創造出的「複製人」。震驚的真相將莉娜引入了燈塔下外星能量的老巢,在這裡外星能力吸取了莉娜的基因創造出了另一個「莉娜」,莉娜利用複製人學習模仿的習慣,將磷光彈放入她手中引爆,燃燒後的複製人焚毀了燈塔下的老巢,X區域也隨之消失。

一切生命融合之美。過程是很驚悚的,結尾稍顯冗長。但意思是清楚的,生命有自己的目的,無關善惡。生命沒有病態,一切都是自然。讓人類最恐懼的:意識在物質層面的轉移,人的鏡像化,identity的消失,都是最美的東西!融合!人覺得恐懼只是因為這些東西的異質性。不帶偏見的看,其實是宗教中講的。不管稱它為天人合一也好,因緣也好,我就是道路也好。一個意思。一切生命都是連在一起的!意識的進化就是這樣,總有一天,我們的意識可以在一朵花裡,可以在天空和海洋裡,也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大腦裡。到那時,大腦和肉身就不重要了。

相關焦點

  • 安利一部我不敢看的科幻驚悚電影《湮滅》
    《遺落的南境》中融合了科幻、奇幻、懸疑、恐怖等諸多元素。許多讀者瘋狂的愛上了這個故事。你想知道它有多強?曾擊敗了《三體》的科幻神作《三體》大家都不陌生了《湮滅》中娜塔莉·波曼飾演的女主角遭遇了很多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
  • 科幻電影推薦:《湮滅》劇情燒腦景色美麗,科幻懸疑驚悚全都有
    《湮滅》海報今天美叔帶來的是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集合了科幻、懸疑、驚悚等時下流行的元素,由娜塔莉·波特曼領銜主演,看完之後讓人回味無窮,該片就是2018年2月上映的《湮滅》(Annihilation),本文可能會有少量劇透
  • 周五10部電影將映 "狂暴巨獸"聯手"湮滅"制霸影院
    《狂暴巨獸》海報   《湮滅》海報   本周五的影市比較誇張,將有10部新電影上映,其中有兩部進口科幻片,但氣質類型完全不同,肌肉猛男巨石強森帶來的科幻災難片《狂暴巨獸》和娜塔莉·波特曼探索神秘區域的科幻驚悚片《湮滅》,有望聯手制霸影院。
  • 《湮滅》內地4月13日公映 科幻片帶動全民尋美
    其實,這都和一部最近擁有超高熱度的電影有關——即將於4月13日登陸全國院線的好萊塢科幻驚悚大片《湮滅》。「湮滅體」爆紅網絡 不一樣的科幻片帶動全民尋美在近日曝光的幾組海報和預告片中,電影《湮滅》中無處不在的恐怖美學跟濃濃的「克蘇魯」色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將《湮滅》與以往傳統的科幻片區別開來。
  • 《湮滅》細思恐極的深層腦洞,你看懂了嗎?!
    《湮滅》和《三體》都是很牛X的作品,只能說評委更喜歡古怪驚悚的《湮滅》。《湮滅》的小說屬於克蘇魯神話小說體系,一句話概括,就是這類型故事的角色,大都會通過探索或研究未知,從而進入死亡和瘋癲。而且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大部分是以懸疑,驚悚,恐怖的氛圍為主,吊足觀眾胃口,讓主角和觀眾同步解謎。
  • 2018年科幻驚悚片《湮滅》
    安逸的端午小長假過後,Albert準備給大家推薦點兒刺激的,這次就帶來了2018年科幻驚悚片 —— 《湮滅》。之所以稱之為科幻驚悚片,源於電影故事雖然是以「外來生物」為主體背景的科幻題材,但實際上「驚悚」才是影片「內核」。影片講述了一個「人非人,己非己」的故事,而女主角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呢?
  • 免費電影 | 科幻片《湮滅》:視覺盛宴+R級燒腦,約嗎?
    《湮滅》
  • 《湮滅》與傳說中的雙魚玉佩
    《湮滅》裡面穿插著:屍樹開花、骷髏變異大狗熊,伊藤潤二系人體變異壁畫等元素看完湮滅觀眾大多數兩種反應:1 什麼玩意? 2 不明覺厲。但是我看完是第三種:這不和大陸的都市傳說雙魚玉佩的故事一模一樣嗎?雙魚和《湮滅》的核心劇情,據我目測相似度達到81.2%(隨口說的):都有神秘的區域、失蹤的平民、軍隊介入、不怕死的科學家進去探險,被複製的科學家主角、最後被暴力消滅......這事太有意思了,所以要說說雙魚玉佩。雙魚玉佩這個故事太有名了,好多人網上問:「雙魚玉佩」是真的還是假的?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接下來我們會談到不同類型的衰變,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衰變會或不會發生。。放射性故事要從19世紀末說起。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當一束電子射到一塊金屬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射線。由於這是之前從未觀測到的新射線,因此他稱之為「X光」。
  • 彗星來的那一夜, 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恐怖遊輪》=融合了科幻、懸疑、驚悚各要素。《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一):你並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的世界。《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四):小小選擇鑄就大大的我二,《降臨》:根據華裔科幻作家姜峰楠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講述了12個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在地球上時所發生的故事
  • 彗星來的那一夜,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恐怖遊輪》=融合了科幻、懸疑、驚悚各要素。《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一):你並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的世界。(黑暗不在頭頂,而在心中)《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二):我心即是宇宙。
  • 「巨獸」內地瘋狂吸金《湮滅》全球票房失利
    同檔期在內地上映的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科幻片《湮滅》,延續了此前在北美的不佳票房,在內地表現仍然不理想,截至昨日累計票房剛過4500萬元。《湮滅》輸在改編北美先遇冷,中國再折戟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科幻片《湮滅》同樣於4月13日在內地上映,該片早在2月23日於北美上畫,但票房慘澹,首日票房僅386萬美元,首周末票房僅1107萬美元。
  • 《木乃伊佔領大東北》上線 驚悚題材懸念重重
    1999年美國冒險題材電影《木乃伊》讓我們一睹古埃及的神秘文化,大多數人由此對埃及產生好奇與嚮往之情,也讓木乃伊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神秘圖騰。陳飛宇導演將古埃及神秘元素與東北題材相結合,打造了一部爆笑喜劇、驚悚、愛情片——《木乃伊佔領大東北》。
  • 《異星覺醒》太空夢魘來襲 驚悚災難新經典視聽震撼
    《異星覺醒》是五月唯一災難驚悚巨製,神秘外星生物化身太空夢魘,傑克·吉倫哈爾、瑞安·雷諾茲、麗貝卡·弗格森等群星九死一生。尖叫戰慄的驚悚故事,前所未見的外星生物創意,震撼人心的視聽體驗,《異星覺醒》勢必成為近年來又一部主打未知生物和災難驚悚元素的科幻新經典。
  • 湮滅與永生——在科幻中探索生命之謎
    然而,科幻電影的迷人之處遠不止想像力爆棚的瑰麗畫面,那些富含人類對於未來和未知世界的哲理思考顯然更具魔幻魅力。  近來,一部名為《湮滅》的科幻電影大熱,它設定的背景就是人類去探索一個被「閃光」籠罩的未知區域。人們在通向未知的旅途中,遭遇了什麼?變異對於人類而言,究竟是湮滅的末路還是永生的開始,都值得思考。
  • 神秘森林裡的驚魂之旅
    龔金平  香港電影人對於拍攝所謂的「鬼片」(大多是驚悚懸疑的類型)頗有心得,這一類的作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歷史悠久。因此,當彭發導演的《森冤》最近在內地上映時,不由讓觀眾疑惑又期待:這次的「鬼魂」又將為陽世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 搞懂這9個問題 你就明白《湮滅》為何是科幻神作
    年,一部名叫《遺落的南境:湮滅》的小說力壓劉慈欣的《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如今,這一科幻經典被《機械姬》導演亞歷克斯·加蘭搬上大銀幕,還請來了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助陣,就是這部正在熱映的、名字有些難讀的《湮滅》。 影片在北美上映後,憑藉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驚悚與科幻類型的完美融合再加上深邃綿長的主題格局獲得媒體一片讚譽。加蘭也在《機械姬》橫空出世後,迎來導演生涯的新高峰。